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23 期
个心脏术后患者比较了在 40 L /min 的吸氧流量前 后呼气末肺容积 ,结果表明 ,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 氧后 ,大约能增高患者 25 .6 % 的功能残气量 ,从而 对一些肺不张患者有一定的肺复张效果 ,尤其是一 些术后需要卧床的患者 。 2 .4 保护气道黏膜 ,增强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 临 床常用的湿化瓶湿化给氧往往会造成鼻黏膜损伤和 出血 。 Hasani 等[16] 通过对 14 位支气管扩张患者在 进行 HFNC 的应用前后对比 ,发现经过每天使用 3 h HFNC ,7 d 后支气管的沉积物明显减少 ,因此 , 温湿化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气道清除能力 。 2 .5 降低上呼吸道气道阻力及减少患者的呼吸功
2 HFNC 的生理学效应
2 .1 提供恒定氧浓度 因传统的低流量氧疗装置 提供的氧流量远远低于患者的吸气峰流量 ,患者吸 入的氧气会被同时吸入的空气所稀释 ,因此 ,FiO2 除与输出氧流量直接相关外 ,还受患者的潮气量 、呼 吸频率 、吸气时间 、吸气流速 、吸气形态等影响[6] 。 而 HFNC 由于可以提供高达 60 L /min 的流量 ,大 于患者的吸气峰流量 ,从而保证了 FiO2 的恒定 。 Wagstaff 和 Sonid[7] 监测了 6 种常用的吸氧装置 (普通鼻导管 、普通面罩 、可重复吸入式储氧面罩 、非 重复吸入式储氧面罩 、文丘里面罩和 HFNC 装置 ) 在人体模型气道内的 FiO2 ,发现只有文丘里面罩和 HFNC 能够不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变化而变化 。 但应注意的是 ,当患者的吸气峰流量大于 HFNC 提 供的流量时 ,FiO2 同样不能保证恒定 。 Ritchie 等[8]
3 HFNC 的临床应用
3 .1 急性呼吸衰竭(A RF ) Sztrymf B 等[18] 对 38 位急性呼衰的患者使用 HFNC ,通过生命体征和血 气分析作为客观评价指标 ,令研究人员兴奋的是 ,仅 仅 15 min 后呼吸频率和指脉氧饱和度就有了明显 的改善 ,经过 1 h 的 HFNC 治疗 ,氧分压从(12 .6 ± 5 .3 )kPa 上 升 至 (18 .8 ± 14 .1 ) kPa ,氧 合 指 数 从 (13 .6 ± 3 .1)kPa 上升至(22 .5 ± 14 .4 )kPa 。 HFNC 平均使用 2 .8 d ,最多 7 d ,在使用期间没有患者因为 不耐受而终止 HFNC ,也没有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发 生 。 其中只有 9 例(24 % )患者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 气 ,比传统氧疗方式明显减少了插管率 。 但如果应 用 HFNC 0 .5 h 后呼吸频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并 且有 持 续 的 低 氧 以 及 胸 腹 矛 盾 呼 吸 ,则 应 视 为 HFNC 的失败指征 ,应根据情况及早进行有创机械 通气 ,防止延误插管时机 。
Oriol Roca 等[19] 对 20 例 A RF 患者先后使用 面罩吸氧与 HFNC 各 30 min ,发现使用 HFNC 后 患者 PaO2 明显上升 16 .9(11 .0 ~ 25 .4)kPa vs 10 .2 (8 .5 ~ 11 .7)kPa ,P = 0 .002 ,呼吸频率明显下降 ,为 21 (18 ~ 27 ) 次/min vs 28 (25 ~ 32 ) 次/min ,
1 HFNC 的主要组成
1 .1 高流量输出装置及加温加湿系统 现国内主 要有空氧混合器装置 、文丘里输出装置 、Fisher & Paykel 生产的 AIRVO 系列等 。 美国常用的主要装 置还有 T eleflex M edical 的 Comfort Flo humidifi‐ cation system ,Smiths M edical 的 Aquinox high‐ flow humidification system 以 及 Vapotherm 的 2000i 和 Precision Flow 系列[4] 。 除空氧混合气装
鼻 与 口 腔 约 占 总 气 道 阻 力 的 50% ,Shepard 和 Burger[17] 证实 ,鼻咽腔的扩大 、缩小会改变阻力大 小 。 而吸气时 ,HFNC 提供的流量高于患者吸气流 量 ,在患者吸气时对鼻咽腔起一个机械性支撑作用 , 从而降低吸气阻力 。 2 .6 减少机体代谢 将吸入气体加温至 37 ℃ ,相 对湿度 100% 是上呼吸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之一 , 需要消耗一定的热量 ,而 HFNC 的输出气体即为理 想的吸入气体 ,代替了气道的温湿化作用 ,减少了呼 吸道的代谢功 。
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 但当普通鼻导管氧流量大于 6 L/min 时 ,未达到理想 湿化的干冷高流量气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包括额 窦的疼痛及鼻腔黏膜干燥 ,甚至出血[1] 。 而流量的限 制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O2 ) ,尽管面罩吸 氧等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 FiO2 ,但面罩吸氧会对进 食 、饮水等造成不便 ,且病人会有拘束闭塞感 ,很多患 者不能耐受 ,输出流量太小还可能会造成呼吸性酸中 毒 。 而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HFNC )可以提 供 21% ~ 100% 的恒定氧浓度 ,最高达 60 L /min 的流 量 、37 ℃ 温度 、100% 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而体现 出较传统氧疗方式的巨大优越性 ,并因其有效 、舒适 及良好的依从性 ,使之在成人轻中度的急性呼衰患者 中逐渐成为除无创正压通气(NIV )之外的另一种选 择[2] ,在心功能不全以及在一些呼吸道有创操作中也 日益突出其作用 。 HFNC 最初作为替代经鼻持续正 压通气(NCPAP)的呼吸支持手段而广泛应用于新生 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3] ,而在成人患者中 应用报道较少 。 现将 HFNC 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机 制和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
作者简介 :魏文举 (1988 - ) ,男 ,黑龙江哈尔滨 ,本科 ,护 师 ,呼吸治疗师 ,研究方向 :呼吸重症护理
置和文丘里输出装置需要独立的加温加湿系统 (一 般为主动伺服型的 M R850 装置)外 ,其余均是输出 装置与加温加湿装置一体化设计 。 1 .2 鼻塞系统 Fisher & Paykel 的 OptiFlow 鼻 导管最为常用 ,根据鼻塞孔径大小分为 S 、M 、L 号 , OptiFlow 鼻导管孔径较普通鼻导管粗 ,一般选择小 于鼻孔内径 50% 的最大型号 。 鼻尖柔软且带有一 定的弧度 ,防止高速气流直接冲击患者的额窦而给 患者带来不适 ,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依从性 。 Tiruvoipati R 等[5] 比较了拔除气管插管患者通过 HFNC 与高流量面罩(HFFM )吸氧的效果 ,发现两 者在气体交换 、呼吸频率及血流动力学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但是在患者耐受性及舒适度上 HFNC 明 显优于 HFFM ,充分体现了高流量吸氧下鼻塞对面 罩的优势 。
· 2142 ·
对一些健康志愿者通过运动来模拟通气需求增高及 呼吸困难 ,发现当志愿者的吸气峰流量和 HFNC 提 供的流量有较大差距时 ,监测到的实际 FiO2 与输出 氧浓度甚至有 20% 的差别 。 因此 ,HFNC 提供恒定 氧浓度的前提是提供的流量必须高于患者吸气峰 流量 。 2 .2 减少鼻咽部解剖死腔 由于提供持续高流量 , 在呼气周期也冲刷残留在鼻腔 、口腔及咽部的呼出 气 ,减少了鼻咽部的解剖死腔 ,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 的重吸收 ,加大了肺泡通气量 ,提高了通气效率[9] 。 Frizzola 等[10] 在对新生小猪的试验研究中发现 ,小 猪动脉血 PaCO2 与 HFNC 的流量呈反比 ,此机制 类似于气管内吹气 (T GI ) ,通过在气道内输入新鲜 的氧气替代呼出的二氧化碳 ,减少解剖死腔 ,从而减 少二氧化碳的重吸收 ,降低了动脉血 PaCO2 ,并且 间接提高了 FiO2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 PaO2 。 2 .3 产生气道正压 ,提高呼气末肺容积 Parker 等[11] 描绘了在 35 L /min 的高流量下正常人鼻咽部 的压 力 时 间 曲 线 ,整 个 呼 吸 周 期 的 平 均 压 力 为 0 .265 kPa ,但是此压力并不恒定 ,而是呈波浪式曲 线 ,这一点与 NIV 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 P)不 同 ,HFNC 通过恒定的流速而产生不同的气道压 , 而 CPA P 则是不同的流速变化产生恒定的气道压 , 因而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 ,HFNC 的呼吸支持力度 也要小于 NIV ,在改善氧合及通气功能上有一定的 差距 。 产生的气道正压主要与提供的流速与口腔的 闭合有关 ,在 Groves 和 T obin[12] 的研究中 ,分别监 测了流速在 20 L /min 、40 L /min 、60 L /min 时口腔 开放和闭合时的鼻咽部压力 ,当口腔闭合时 ,测得的 呼 气 末 压 力 分 别 为 0 .362 kPa 、0 .706 kPa 和 0 .853 kPa ,而当口腔开放时测得的压力分别只有 0 .137 kPa 、0 .216 kPa 和 0 .265 kPa 。 因此 ,只有口 腔闭合及输出的流量较高时 ,才能产生较大的气道 正压 。 Lampland A L 等[13] 在婴儿模型上证实气道 正压还与鼻导管孔径有关 ,孔径越大 ,鼻导管周围泄 露的气体越少 ,在呼气末产生的气道正压就越高 。 但有文献证实 ,当鼻导管孔径超过鼻孔径 50% 时 , 经常会造成婴幼儿鼻腔阻塞 、出血甚至坏死[14] 。 同 时考虑到此并发症可能是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娇嫩以 及鼻腔的发育不全所造成 ,因此是否在成人中同样 适用 ,尚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 而在临床成人鼻导管 孔径的选择上尚没有统一的规范 ,一般选取原则同 婴幼儿相同 ,选取小于鼻孔内径 50% 的尽量大的鼻 导管 。 Corley 等[15] 通过电阻抗断层扫描技术对 20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23 期
P < 0 .001 ,在呼吸困难 、口腔干燥及舒适度等主观 评价指标上同样有显著的优势 ,但二氧化碳 分压 (PaC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