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类纪录片创作手法分析--以《人生果实》为例

生活类纪录片创作手法分析--以《人生果实》为例

|RADIO &TV JOURNAL2019.06视听解读出后,谨慎地将箭尾扣在弓弦上,再配上平稳的呼吸,将弓拉到靠近脸颊的位置,最后瞄准靶心,果断放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每次的拉弓到射箭,让受众在紧张和兴奋的状态中来回穿梭,以感受运动带来的魅力。

跳高比赛中的谈楚然,敢跑敢跳,在冲向跳高架时,准确地迈着步子,以单腿发力抬高身体,最终行云流水般跳过栏杆,全场热血沸腾,受众也被她飒爽的英姿所感染。

艺术体操比赛中,罗怡恬将静与动、柔与美融合在一起,为受众呈现了视觉上的享受。

她将圈抛向空中,自己旋转两周后将圈接住,并单手倒立,将其从脚尖滑向地面。

甚至是将圈抛向远方,自己跪下以S 的形状起身后,准确地将圈接住,再加上一个大跳,绰约多姿。

运动员们的行为不仅让受众体验着不同运动方式带来的心理与身体上的愉悦和刺激,还引导他们对健康行为方式的选择,激发了他们对健康生活的幻想。

二、幻想类型与修辞视野幻想类型是一个概括性术语。

从量的角度看,一个幻想类别中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相关的幻想主题④。

从本质上说,幻想类别揭示了交际参与者之间幻想链的伸展情况⑤。

举例来说,当某人提到王志文的时候,另外一人会不自觉地想到他在《超新星全运会》赛场上健步如飞的样子,即其行为类的幻想主题。

同时还会想到他露出八块腹肌的样子,即其角色类的幻想主题。

久而久之,王志文已经成为了健康的代表性标签,受众都憧憬能拥有他那样的健康体魄和运动技能。

修辞视野则“反映了群体共同信念的一种连贯的、统一的、整体的图景”,换言之,如果把共享的各种戏剧剧本统一放置,会给交际参与者一个更宏观的对事物的看法⑥。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它是通过凝练出不同的幻想类型,来呈现经验世界的模样,进而指导人们实践。

在《超新星全运会》中,制作人通过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角色主题的塑造,进而限定了受众的角色主题,再将不同的实景和虚景叠加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情景,在这个情境中受众与运动员共同体验着跃过栏杆的刺激、击准靶心的愉悦和冲向终点的欢腾,塑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世界,点燃了受众对运动的憧憬和向往,促进受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注释:①左为东,高嵩.大型竞技赛事热潮下中国体育综艺节目发展状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8(05).②苏翌暄.《西游记》中的儒释道幻想主题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③吴慧雯,张振亭.纪录片里的“文化折扣”:从《故宫》到《解密紫禁城》[J].电视研究,2010(11).④Bormann ,Ernest G.Fantasy and rhetorical vision:The rhetorical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 [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72,58(4)援⑤⑥邓志勇,王懋康.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理论与操作[J].外语教学,2013(02).(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硕士生)《人生果实》是由日本电视节目制作人伏原健之导演、日本东海电视台制作并于2017年初发行的一部电视纪录片,是近几年生活纪录片的成功范例。

影片讲述了日本一对九旬老夫妇———建筑师津端修一和妻子津端英子的日常生活。

他们生活在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两人携手走过60多个春秋,他们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了上百种作物,为自己的人生培育出珍贵的果实。

该片至今已在日本各地约120个线下影院进行公映并饱受赞誉。

海外口碑方面,《人生果实》在豆瓣电影平台上获得高分9.6分,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BD )中获得8.0分。

本文分析纪录片《人生果实》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探求该片在众多生活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一、平实的记录展现宁静生活在时长90分钟的影片中,《人生果实》以极致简约的视听语言让观众跟随镜头进入主人公津端修一和英子的生活场景。

影片用平实的镜头和自然的声音,记录下主人公的平凡生活,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的纪实特性。

首先,全片采用单机位拍摄,单一视点的展现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自然的观看体验,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镜头调度上,大部分采用固定与跟拍镜头。

在影片中,固定镜头用以拍摄老两口坐在桌前吃饭、看电视、聊天、休息等场景,给人恬静安逸之感,而跟拍镜头主要用以展示买菜、出行、劳作的场景,富有亲和力。

再次,本片镜头大多使用较深的景深。

几乎全部实焦的画面贴近于日常人眼观察的状况,有利于展现主人公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

此外,在景别和拍摄角度的运用上,《人生果实》全片多是全景和中景,使画面显得朴实易于接受。

拍摄角度也多是在与人眼齐平的角度进行拍摄,为观众提供自然舒适的视角。

影片后期的手法上,《人生果实》的剪辑自然流畅,节奏较为缓慢。

配合主人公相对缓慢的动作,《人生果实》中长镜头运用较多,一些镜头持续时间甚至达到数十秒,使生活类纪录片创作手法分析———以《人生果实》为例□李啸摘要:《人生果实》是由日本东海电视台摄制的一部生活纪录片,该片以细腻缓慢的镜头语言、朴实平和的故事,给习惯了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观众带来了别样的审美体验。

本文主要从视听语言、叙事手法以及内涵主旨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总结该片取得纪实性与艺术性共赢的原因。

关键词:纪录片;《人生果实》;视听语言;叙事手法68视听2019.06|视听解读影片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整体氛围。

影片中镜头的组接平滑自然,没有因特意表现某些场景而使用跳切等非常规的剪辑方式,符合叙事性剪辑的手法。

声音方面,解说词的配音由日本影后树木希林担任。

树木希林扎实并富有沧桑感的声音与影片的氛围相当吻合,富有感染力。

配乐部分由作曲家村井秀清担任,他为《人生果实》所作的配乐灵动、活泼,配合老两口在院子里劳作时的场景显得十分清新,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

二、独特的手法传递生活意趣倘若单独观看纪录片《人生果实》的原始素材,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乏味,但影片最终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安详平和又充满意趣的二人世界。

《人生果实》的创作者在制作这部影片时并非简单地记录俢一和英子的生活,而是“在表达思想内容和再现物质现实之间创造出一种美学联系”。

《人生果实》制作者通过对影片叙事的合理安排,将平实的影像整合成一部具有丰富审美意味的影像艺术。

首先,在叙事结构方面,该片通过运用主人公自己的诗句和建筑家的名言给影片分段。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这句诗和“落雨养肥土,肥土丰香果”一句贯穿全片,将影片分成四个篇章,分别对应老两口的生活状况、家庭住房的变迁、携手出国旅行、修一的最后一份工作这四部分内容。

富有哲理的诗句紧扣“人生果实”的内涵,配合节奏舒缓的镜头语言,让观者在感受果树阴凉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叙事手法上,《人生果实》运用前后对比的修辞。

在影片进行到3/4处,导演向观众展示了津端修一离世的场景。

作为影片的关键节点,修一的逝世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改变也被清晰地展现在影片之中。

过世之后,由他生前负责做的事情如制作木制窗户、糊窗户纸以及用竹竿开关天窗等,均是换由英子继续做下去;修一生前收集用作肥料的落叶也在其过世之后由妻子英子洒向土地。

这些真实的细节,制作者运用对比叙事一一交代。

影片虽然没有刻意创造煽情的情绪,却能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增强了情感表达。

除了影片整体的对比叙事,影片中一些特别的设计也给观者带来清新有趣的审美感受。

例如,修一在院子里放置了一个供小鸟喝水的水缸,在他去世后,水缸因为开裂而破碎,但在影片的最末尾,导演安排了一个彩蛋:水缸被女儿们修好了。

再比如,在向观众展示老人种植的核桃时,导演安排了一个小悬念。

由于日常生活中剥除果肉前的核桃较为少见,在展示核桃青色果实时并没有像介绍其他水果时一样将名字直接附在一旁,而是先向观众提问,待英子拨开果肉露出核桃时才揭示谜底。

三、深刻的主旨诉说人类情感纪录片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人类真实影像具有纪实性,也在于其对人类社会的观照而传达出的人文关怀。

一部优秀的生活纪录片,往往能够将其内涵与主旨建立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之上。

《人生果实》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即是其通过对修一、英子这对夫妻的晚年生活的记录,表达出对爱情、人生、死亡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一)细节里的爱情影片的主人公修一与英子,共同生活长达60余年,他们的感情早已化作涓涓细流,在其生活的空间中流淌。

影片在对夫妻俩晚年生活进行记录时,巧妙地捕捉到两人的脉脉深情,并恰到好处地呈现给了观众。

影片的部分篇幅展示了夫妻俩每日食用的饭菜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动人的细节:英子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酱料、菜肴、甜点,足见妻子对丈夫的体贴之心;因为先生喜欢有土豆的饭菜,即使土豆是英子最不爱的食物,她也经常做给他吃;在丈夫对自己做的饭菜表示称赞后,英子称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说自己做的饭菜好吃。

同样,在对两人的采访中也能够看出夫妻俩感情之深:“我爱你这种话啊我是说不出口的,就想着尽量做到让他舒心吧。

”英子女士的这句话,展现了其含蓄的性格,也体现出东方文化中内敛的特质,引起观众的共情体验。

人生与果实在《人生果实》中,除了津端俢一和津端英子夫妻外,果园中的植物也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在影片几个段落的开头,导演将镜头聚焦在夫妻俩培育果实的场景上。

对“果实”的展示不仅与《人生果实》的片名相呼应,也向观众传达了影片的中心主旨:人生就像培养果实的过程,春天播下种子,经过漫长的辛勤劳作,在金秋收获甘甜的香果。

影片由表及里地展开叙述,告诉观众主人公的人生果实并不仅是他们培育的果蔬,英子为丈夫制作的各式美食、修一建筑设计的诸多成果、夫妻之间甜蜜美满的爱情以及他们优秀的女儿后代,都是他们的人生“果实”,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影片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跨越生死的记录生与死,是千百年来困扰人类的话题,也是影视作品中常涉及的表现对象。

《人生果实》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对修一先生逝世的片段的展现。

在修一先生去世当天,拍摄者用长镜头拍下修一先生安详入睡的画面和英子女士在先生身边的呢喃和抽泣。

在展现这一场景时,导演并没有添加额外的后期效果,仅播放了现场画面和同期声。

这种不夹杂个人观点的展现体现出记录的力量。

在修一先生去世这一时间点前后均有影像记录,使得修一先生的晚年生活被较为完整地记录下来。

也因为这段跨越生和死的记录,“使人们感受到对真实生命完整的呈现”,并感受到“来自真实生命的情感”,使得《人生果实》具有超越一般生活纪录片的力量。

四、结语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以平和的视听语言、清新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观众带来了充实而有意趣的审美体验。

《人生果实》的成功告诉人们生活纪录片可以在实现纪录真实的同时也能以不乏味的方式展现真实。

在我国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的行业背景下,如何制作出形式优美、内容充实的生活纪录片是所有从业者关注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