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节 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第三章 管理资料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人员状况 第三节 园林科研 第四节 资金与设备 第五节 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
规划层次
1市域范围—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
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 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 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意义: ----维护区域自然格局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改善区域发展环境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落实规划强制 性内容
•生产绿地规划:
•五处,159公顷,2.1% •姜屯苗圃 •浮岛苗圃 •京福高速苗圃 •腾北苗圃 •郭河苗圃
•防护绿地规划:
•10-50米
•京沪铁路 •京福高速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 •外围交通干道
•组团绿地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 (含组团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人, 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 排,灵活使用。规划要求新建或重建 的居住区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0 % ,对于改造的居住区规划绿地率不得 低于25 %,并鼓励利用屋顶平台、 墙面、阳台、廊架等空间发展垂直绿 化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p 城市规划 p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p 城市规划 •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p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 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 管理。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 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 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 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 基本具务的地区。
规范标准
《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国家园林城市、城镇、县城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交通性景 观道路
一般绿化道 路
•道路绿地规划
道路
善国路、北辛路、府前路、龙泉路、南环路
北外环路、西纬四路、纬二路、龙山路、解 放路、荆河路、腾飞路、南外环路、西外环 路、西环路、西经三路、振兴路、平行路、 大同路、公园路、塔寺路、东外环路
除园林景观路、交通性景观道路外的其他道 路
•其他绿地规划
名称
2 建成区范围(重点) 3 城市规划区范围(可选)
规划内容
规划总则 规划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树种规划 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分期建设规划 实施措施
•防护绿地规划 •1)道路防护绿地规划 •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 铁路、京沪铁路、104国道 两侧100米的防护林带 •8条省道建设50米宽防护绿 带。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绿地: “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 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 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辞海》)
城市绿地: 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 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 ;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 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城市绿地分类 标准》CJJ/T 85—2002)
•生态恢复林规划 •荒山绿化
•3.4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与结构
•总体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规划内容:
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发挥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优 势,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城市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 面积大小、规划指标进行合理规划。
系统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 与其它系统和因素的相关关系,相互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 大程度发挥其效益。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
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 总体规划》。
3.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
•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专项建设工程规划 》 …… • 理论依据 园林植物学 生态学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在达到防尘、降温、增湿、减噪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 考虑人在使用中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可参与性、可介入性、可观赏性, 供人们休闲、游憩、娱乐、活动,在布局上要重视绿地的服务半径,使 市民能够充分地而便捷地利用身边的绿地,最大程度上满足居民可达性 的需求。
•规划内容: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二、确定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 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 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 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 种比例,确定绿地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规划内容:
•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 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为了协调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 和景观文化功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对城市 绿地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行动步骤进行预先安排并不断付 诸实践的过程。
•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 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 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均衡性原则
城市中各类绿地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 ,考虑均衡分布,做到点(公园、花园、小游园)、线(街道绿化、江畔滨 湖绿带、林荫道)、面(分布面广的小块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 到真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
景观生态学
……
•3.4 规划过程与成果
基础资料汇编
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文字、遥感 影像)
现状分析评价
规划纲要
规划原则、目标、总体布局 与规划部门、绿化管理部门商榷
完善规划,提交成果
文本、图纸、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年6月1日星期一
p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
2.2 城市绿地的分类
建设部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G1公园绿地 •G2生产绿地 •G3防护绿地 •G4附属绿地 •G5其它绿地
颐和园
•上海长风公园
•上海长风公园
•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亲水平台 •浮萍剧场 •双桥诗韵 •仙人承露 •讨源书生 •御稻流香 •古亭观嫁
滕北湿地公园 小清河湿地公园 浮岛湿地公园 滕南湿地公园 滕北郊野公园 城河郊野公园 前辛庄郊野公园
盈泰生态园 狐山
莲青山生态旅游区 龙山旅游区
•涵养水体 •防旱防涝 •楔形绿地 •郊野游憩地 •防止城市扩张 •生态源
•规划内容: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树种规划
• 适地适树原则 • 乡土树种原则 • 物种多样性原则 • 突出季相变化原则 • 乔灌藤草合理配置原则 • 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合理科学搭配原则
•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 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 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 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中国建筑艺术奖,2003年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2004 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4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 错愕的美。 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 逝去的文化。
衡量绿化水平的指标
• 人均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面积 / 城市人口数量 • 绿地率= (公园+生产+防护+附属)/ 城市的用地面积 • 人均绿地=(公园+生产+防护+附属)/ 城市人口数量 •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的垂直投影面积 / 城市的用地面积
•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 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 定: • 园林景观路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40% ; • 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 于30%; • 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 小于25%; •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 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