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中学历史组君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课件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或听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景,爱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或听完歌曲后。

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时哪三个国家?你知道三国有哪些历史人物?学生1:《三国演义》,、蜀、吴。

学生2:诸亮、操、备、权、关羽、飞等。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

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教师:操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军阀混战。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教师:当时存在着哪些军阀势力?学生:公度、袁绍、操、遂、马超、策、袁术、表、鲁、璋。

教师:军阀之间的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学生:民不聊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操《蒿里行》现代文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没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的,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

教师: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操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最紧要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民心。

操的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在北方除了操外,还有一个军阀势力也很强大,他是谁?学生:袁绍。

二、时势造英雄:操统一北方教师: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

袁绍带兵南下,想一举消灭操,双方展开了一次较量。

袁绍和操之间的战争是?学生:官渡之战。

展示:历史再现情景剧——操战前心忧情节一(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

谋士甲、乙从两边上)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 而唾弃袁绍。

民心所向,丞相胜券在握呀. 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

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mù)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操:如此说来,我方当胜券在握了。

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操感激不尽。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操的优势:小组一: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用人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小组二:经济上:重视农业,奖励农耕。

历史再现情景剧——袁绍战前轻敌情节二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谋士上场)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做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操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斩了。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从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可以看出什么?小组一:袁绍、操双方的力量对比: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操不过三万余人。

小组二:袁绍对操的轻视,骄傲轻敌。

小组三:袁绍拒绝接受谋士的建议。

教师:下面看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小动画,演示完之后,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官渡之战。

学生:200年,袁绍带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操,两军在官渡相遇,操只有三四万人,两军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操采纳许攸的建议,火烧袁军屯积粮草的地方乌巢,袁军军心动摇,操趁机发动进攻,结果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几百人仓皇逃回。

小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为什么?学生:操善于用人,虚心接纳意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骄傲自大,不能虚心接受意见,骄傲轻敌。

教师:操前期所采取的发展生产的措施,也为其能在战争中取胜奠定了基础。

因此,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后,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其他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怀古:三国鼎立终形成展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操教师:官渡之战后,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操就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

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学生:向南进攻或统一全国教师:操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学生1:抒发了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

学生2:表现了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爆发了什么战役?学生:权、备;赤壁之战。

展示:三顾茅庐教师:说出图中人物都有谁?他们去干什么?学生:备、关羽、飞。

学生:去请诸亮出山辅助备打天下。

教师:面对强大的操,权和备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学生:联合,共同抗。

教师:组成五万军队在赤壁与操展开了大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目“赤壁之战”,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操军队;联军经过结果操大败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教师:赤壁之战中,联军用什么方法打败了操?学生:用火攻。

展示:火烧连营教师:赤壁之战后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

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

备趁机占领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

因此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教师:你认为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学生1: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学生2:操骄傲自大,轻视敌人。

学生3:联军战术正确,采用火攻。

教师小结: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条件尚不成熟。

当时三方实力势均力敌,都不足以消灭对方。

教师:操退回北方后,在公元220年病死在。

操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分别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来。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四、各显其能:四三国的治理和开发教师: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分组:分组派代表发言小组一::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小组二:蜀:丝织业兴旺,蜀锦享誉三国小组三:吴: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地的联系。

教师:卫温到达夷洲(),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小组自由发言)师生齐读歌决:200年时战官渡,、袁力量有悬殊,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奠基础。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操南下到赤壁,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赤壁之战定大局,蜀吴国三鼎立,二二零年是丕,定都打旗,次年备亦称帝,定都汉业继,二二二年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吴国沿海造大船,联系地与。

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说出理由。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容。

七、板书设计18 三国鼎立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二、时势造英雄: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200年操---袁绍(以少胜多)三、赤壁怀古:三国鼎立终形成赤壁之战 208年联军—操(以少胜多)220年丕建立都城三国鼎立 221年备建立蜀都222年权建立吴都城建业()四、各显其能:四三国的治理和开发八、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是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的原因。

导入中我是引用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引学生进入到三国波澜壮阔的局面,为学习三国的有关知识进行铺垫。

操《观沧海》的雄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因为初一的学生正在学习这首诗,所以我上课的时候引入了这首诗,很好的从第一子目过渡到赤壁之战,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操当时的豪情。

历史情境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收发自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