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争法(补充完整版)

竞争法(补充完整版)

竞争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我补充过后应该基本上完整了 简答:

1. 竞争法的主要类型: 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2.部门内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3.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4.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5.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 2. 竞争的积极功能:1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发展。2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3满足消费者需要,维护权益。 3. 竞争的消极功能:1会导致垄断的出现2会付出一定的成本3对社会道德风尚有负面影响 4. 自由竞争原则要把握的三点: 1.我们所说的自由是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自由,自由竞争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必须符合公共利益,3.对自由竞争的度,要从实际出发,做到适度。 5. 在竞争法中,既要注重形式意义的公平,也要重视实质公平。

6. 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体现在: 1、立法目的上:竞争法不仅仅处理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竞争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2、适用范围上,竞争法不能使用特定经济领域,3、在适用技术上,公共利益原则可以成为衡量合法性的标准之一 7. 竞争法和行政法的关系:1、竞争法调整的竞争管理关系体现 行政管理的职能 2、违反竞争法的责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责任,3、竞争法的有效实施有赖于行政机关的参与 4、竞争法有限制行政权的功能。 8. 不正当竞争的种类: 1、假冒混肴商品的行为 2、假冒混肴营业的行为 3、虚假原产地表示行为 4、引起误认的商业生产地表示行为 5、虚假宣传行为 诋毁他人的行为 9. 反不正当和反垄断法的关系:1 保护对象不同2调整对象不同 3规制标准不同 4遵循的原则不同 1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1调整范围上采用中和调整的立法模式2则重于执法机关的主动干预3集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于一体 11. 我国反不正当法的不足:1立法模式局限性 2很多疏漏不足3行政强制手段难以适应竞争执法需要4程序有冲突,干扰了实施效果 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1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 2行为由经营者所为 3行为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4行为损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13. 不正当行为的危害: 1损害诚实经营者的权益 , 2损害购买者的权益 3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商业道德 4损害国家利益 14. 市场混同行为的法律特征: 1.市场混同行为涉及三方当事人, 2.被混同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商品和服务的特定标识, 3.以产生市场混同为目的 15. 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的构成要件: 1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行为主体抱愧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 2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主观方面,一般是故意,也包括过失 3. 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客观方面 利用广告作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或者在明知情况下代理宣传。 16. 有奖销售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1产生不良市场导向,危害正常竞争秩序 2使市场竞争畸形激烈,可能强化阻碍市场竞争的障碍 3容易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 17. 商业贿赂与一般贿赂的区别: 1、行为主体不同 2、行贿人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3、法律规范打击和制裁的重心不同,商业贿赂重在打击商业行贿。 18. 商业贿赂的构成: 1行为主体 商行贿主体是经营者,商业受贿主体不特定 2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故意的 3行为侵害的客体可能是多重的 4客观方面,有各种表现形式 19. 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 20. 佣金的法律的特征:1发生在经营者与中间人之间 2中间人具有合法的中介资格 3支付必须是公开的,并且在账目反映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 4为合法的劳务报酬 21. 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1财产权性质 ,2知识产权性质 22.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方式: 1、非法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 2、非法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3、非法使用 4、违反竞业限制协议 23. 商誉的法律特征: 1抽象性,不仅是一种信息形态,而且承载这种信息的载体具有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2价值性 3相对不确定性,赖于公众的评价 4依附性,一种主观认识和评价,依附于主体而存在 5地域性 24. 商誉与名誉的区别:1、权利主体不同 2、评价标准不同 3、权利性质不同 4、权利实现方式不同 25. 商业诋毁和民事侵权行为相比的特点: 1主体为竞争关系中的经营者 2客体的双从性,不仅侵犯商誉主体的利益,同时损害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 3主观故意或过失 4、客观方面 表现为侵权人实施了具体的贬低他人商誉的行为。 26. 反垄断法的特点: 1 不确定性 a价值目标的特殊性 b规范对象的不确定性 c确认垄断行为的原则有不确定性 d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对确定性的影响 e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确定性的影响 2具有经济法的属性 3执行的特殊性 4责任形式的特殊性 27. 垄断行为的具体制裁措施: 1约束性制裁a 和解协议b停止令和限期改正 2惩罚性制裁(没收违法所得,行政罚款,拆分大公司,刑事责任等) 3、赔偿性责任 28. 垄断协议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必须是两个或以上的经营者 2主体的独立性,独立的法律地位和决策能力 3主体间意 思的一致性 4目的的排除、限制竞争性 29. 垄断协议和经营者集中的关系: 1参与主体不同,经营者集中主要是其他,而垄断协议还包括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 2当事双方内部关系不同,实施垄断协议的企业依然相互独立 ,3持续时间不同 4所受的法律规制不同 30. 纵向垄断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经济阶段而有买卖关系的经营者 2、主观要件,需要有当事人的主观故意 3、客观要件,是某一经济层次上的自由、公平的有效竞争秩序。 4、客观要件:包括 a.当事人为了限制竞争签订了协议或进行密谋, b.当事人实施了限制竞争的具体行为 31. 行业协会垄断的特征: 1主体复杂性 2合意特殊性 3行为隐蔽性 4危害严重性 3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特征: 1主体数量的特殊性,单个或者多个 2主体地位的支配性 3行为的反竞争性4行为的违法性 33.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协议的区别: 1、主题数量不同 2、主体规模不同 3、主观意图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法律规制不同,垄断协议比价宽松。 34.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市场支配地位 2行为要件:滥用 3、损害要件:造成较大的损害后果 35. 行政性垄断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为要件,欠缺了合法的行政行为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律要求,滥用了行政权力, 3、效果要件:造成了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实际影响 36. 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态: 1、地区性垄断,是指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行为, 2、行业性垄断,是指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排除本行业内部或跨行业竞争的违法行为。 37. 反垄断机构的职责: 1、调查权 2、授权执法的权力 3、处罚权 4、义务与惩戒 论述:

1. 竞争法的三大原则:

1.自由竞争 2.公平竞争 3.社会公共利益

2. 竞争法多元化的目的和作用: 1规定市场竞争秩序 2促进有效竞争 3保护消费者和权益

3. 竞法和消保法的关系: 1、虽然竞争法主要规范竞争行为,维护秩序,消法则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的,但两者有互补性。 2、相似性: 一方面,竞争法在规范竞争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也相当程度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规定经营者的特定义务以实现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对竞争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区别 : 1 立法目的不尽相同 2 法律责任不同 3 法律渊源不同

4. 完善我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思路: 1 确立一个规范的一般条款, 2对各项不正当行为作具体规定, 3强化执法手段 , 4对竞争法和有关法律进行清理和编纂

5.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 1、主体是否为经营者,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人”的界定应当以经营者为限 2客体的双从性,不仅仅损害权利人的利益也侵害了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 3主观方面是否为有过错,有学者认为“不易全面适用无过错责任” 4侵权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不正当的方式取得、披露或者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只要实施就算没造成损失也是构成 6. 横向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生产或者销售过程处于同一阶段的,两个以上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2主观要件,是否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故意或者是否造成相关后果 3客体要件,自由公平的有效竞争秩序 4客观要件,口头或者书面和其他方式来订立或实施其他共谋行为,在实质上限制了竞争。 7.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 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人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滥用行为和法律责任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2.主要有三种形式: (1)民事责任,两个承担方式: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一般为罚金 3. 自己总结一句话。

8、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与危害: 成因: 1、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现行财政分配体制改革等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