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履行合同原则的规定。
合同履行是合同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实现。
合同履行的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履行合同债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当事人在履行合同债务中,只有遵守这些基本准则,才能够实现债权人的债权,当事人期待的合同利益才能实现。
本条规定了三个合同履行原则。
1.遵守约定原则,亦称约定必须信守原则。依法订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的履行过程一切都要服从于约定,信守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什么就履行什么,一切违反约定的履行行为都属于对该原则的违背。遵守约定原则包括:(1)适当履行原则,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主体、标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履行,且均须适当,完全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2)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各项条款,全部而完整地完成合同义务。
2.诚实信用原则,对于一切合同及合同履行的一切方面均应适用,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合同义务。具体包括:(1)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一是及时通知,二是相互协助,三是予以保
密。(2)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当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
3.绿色原则,依照民法典第9条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遵守绿色原则。
案例评析
王某某与孙某买卖合同纠纷案[1]
案情:原告王某某2016年向被告孙某提供网架球坯,共计110530元,被告至今仍剩余41530元未支付,并于2017年3月5日向原告出具欠条一份,内容为:“2017年3月5日:今欠王某某球坯款41530元,署名孙某1。”庭审中,被告承认孙某1是其小名,该欠条系被告出具。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至今未付,故诉至法院。被告孙某辩称:如果原告给被告开具增值税发票,被告就将货款给付原告,原告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被告就不给付货款。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原告已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被告所欠货款有欠条予以证明。因此,对于原告要求被告偿还货款41530元的主张,予以支持。
评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告违反附随义务可否成为被告拒绝给付货款的抗辩理由。附随义务的存在是为了协助实现主给付义务,法律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一方违反附随义务有可能会导致对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此时对方有权提出先履行抗辩权或者同时履行抗辩权,要求违反附随义务方履行附随义务。本案中,原告未履行给付发票的附随义务,有可能会导致被告无法实现申报税款等目的,对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被告主张“原告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被告就不给付货款”实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法官在未要求原告开具发票的前提下判令被告给付货款,是否恰当值得斟酌。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合同非主要条款补充和确定方法的规定。
如前所述,合同的标的和数量是主要条款,其他条款属于非主要条款。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非主要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并不影响合同成立,采用确定的方法予以确定。
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解决办法是:
1.协议补充。只要事后进行补充协议即可。补充协议对非主要条款作出明确约定,合同内容即为完善,可以进行履行。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进行协议补充,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即可。
2.进行确定。当事人就合同的非主要条款的补充协议不能达成一致,则应当依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予以确定。
案例评析
金某龙与何某辉、新余市辉宏饲料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2]
案情:第二被告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股东何某辉为第一被告,出资额3000万,出资比例100.0%,同时担任法定代表人。第二被告于2014年3月9日、2014年3月14日、2014年3月21日、2014年4月20日四次向原告(金某龙)购买碎米合计186.61吨。2014年7月7日,原告与第二被告经结算,第二被告欠原告货款合计424510元,当日第二被告向原告付款24510元,第一被告在《辉宏公司与金某龙购碎米明细表上》确认并签名“何某辉肆拾万元整2014.7.7”。清算后,原告多次向二被告要求支付拖欠货款未果,原告于2014年12月16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第二被告清偿货款及其利息,第一被告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评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两被告是否应当向原告支付拖欠货款的利息。在真实的市场交易中,市场主体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履行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使得缔约者必须在“交易成本”及“合同完整度”之间作出取舍。也就是说,当事人的缔约行为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制约,需要在权衡缔约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对特定违约损害作出约定,如果谈判成本很高以至于超出可以事先约定可以带来的收益,双方就会放弃对特定事项的协议,导致不完全合同的产生,留待损害实际发生后再行协商或者交由法院来裁决。为应对合同的不完整性,合同法允许当事人事后对未约定事项进行事后约定,如果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法官就应按照合同有关条
款或者交易习惯填补合同漏洞。本案中,当事人未对迟延支付货款的利息作出约定,且双方不能在事后达成补充约定,法院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来填补该漏洞,至为恰当。
第五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合同非主要条款继续确定的规定。
所谓继续确定,是指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进一步确定,以便使合同债务得到履行。
继续确定适用的方法是: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