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制度经济学:五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五企业理论

公司(company,corporation),也称为公 司企业,概念比较复杂,通常指由两个以上的 公司股东依法设立的经营性企业或组织。
因法律制度、经济环境、社会传统和市场发育 程度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公司类型不尽相同。
二、企业的必要条件
第一,雇主和雇员对权威控制权以及剩余控制 权的非对称性;
第二,雇主完全拥有雇员收益之外的全部剩余 收益的控制权;
4.3 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
公司制企业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企业存在形式。
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与控 制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它面临性的问题— 如何监督经理的行为,以使其按照所有者(股 东)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行事。
各种公司治理机制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提出和 形成的。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论述是建立在制度不变 和理性人的假定上。他们把企业视同一个单一 的代理人或一种人格化装置,企业家被隐含的 认为是人格化的代表,企业行为即企业家行为, 而企业内部的事情则全被忽略。支配企业的是, 冥冥中的“看不见的手”。
理论上的例外观点: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 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学理论;熊彼特高度评价企 业家的创新行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 筹职能;奈特强调经理的协调作用等。
为防止偷懒,需雇佣监工。监督有效的源泉在 于获得剩余收入的人是团队成员的监工。
二、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
在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上,合伙制与业主制并无本质 的区别。因为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发生分离,只不 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再归属于一个主体,而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多个主体。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也 是由几个合伙人共同分享,这意味着亏损也由业主制 的一人承担变成了合伙制的几个人共同承担。
第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为了出售获利 而不是全由自己享用。
三、企业的制度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集 合。
企业制度规定或约束着企业行为和选择空间。在 企业内部,企业制度规范着运作秩序和协作框架。
在企业外部,企业制度形成一定的关系准则,规 范企业对外交往的模式,保证企业行为在市场经 营活动中的连贯和有效。
但这些并未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认识的 根本——即作为“黑箱”的企业。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发现了企业的一个 最基本的属性,即生产属性,即企业是做什么的, 以及它将遵循怎样的技术性规律。也正是在这样的 基础上和领域内,他们发现企业作为一个多种要素 联合体且有相当要素密集度的存在原因,即规模经 济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它们在决定着企业的 规模变动和内部调整(至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3. 企业的边界决定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组织 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上。“企业的扩大必须达 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 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要的 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 易的成本。”
二、张五常:企业是合约选择的一种形式
企业是用要素交易市场替代产品交易市场。 企业与市场本质没有区别,只是契约安排的两
3.1 企业的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对企业本质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 它认为现代企业是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的载体,是 各种要素的投入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而联合起来的, 具有法人地位的契约集合体。
由于企业用要素市场替代了产品市场,且在要素市 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远不如产品市场,因此,企业内 部主要是科层关系或等级制度替代了市场交换。
2.1 古典企业理论
亚当·斯密为企业理论研究提供了分工和专业 化的角度。
《国富论》的例子:制针厂内部的生产情况。 分工和专业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技 术革新、节省工作转换成本和学习时间等方式 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还提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从而 将分工程度和市场范围联系了起来。
2.2 新古典企业理论
但新古典学派的缺陷也正在于它的严格假定条件 和只专注于企业的技术性要素。这虽避免了在 《国富论》中就已存在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社会经 济关系并行而不统一的矛盾,但同时也就丧失了 研究企业的另一个重要性质,即企业作为一个人 类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其结果自然是给 其理论体系造成了盲点和逻辑矛盾。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企业的本质与边界、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所 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企业内部的科层制度等 课题构成了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现代 企业理论在企业组织形式及内部治理机制和它 们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均少建树。
市场、企业等经济组织早已有之。但在科斯之前, 经济学家们大多盯着市场。在他们看来,市场是 神圣完美的,运行是无成本的。他们把企业看作 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单位,是一个生产函数。 而对于其为何有这样的经济特征、其内部结构如 何等问题则漠不关心,即将企业内部运行视为一 个“黑箱”。
三、公司制(法人制) 公司资产属于全体股东,可以自由转让; 股东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以被诉讼;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具有大规模生产经营的优势,内部协调成本高。
第二节 科斯之前的企业理论概述
主流的企业理论是研究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经 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理论。大致经历了古典、 新古典和现代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公司 与私有财产》(伯利,米恩斯,1932)和《企 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1937)标志着现 代意义上的企业理论的产生。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更多地是关注
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结构,集中研究企业 的契约行为。
本讲内容结构
第一节 企业的含义 第二节 科斯之前的企业理论概述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第四节 企业的产权结构 第五节 企业的最优所有权结构 第六节 企业家理论
第一节 企业的含义
企业或公司是经济环境发展的产物,它 们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因环 境变化而演变。
1.1 企业与企业制度
一、“企业”/“公司” 企业一词源于英文“enterprise”,日本人译为
“企业”,专指经营组织或经营体,指具有一定的 人员、机构,控制着一定生产资源的独立或相对独 立人格的实体。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曾经指 出,当时的中国没有“企业”,只有“工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成本越低,企业内 部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就越大。
一、团队生产的含义
即由多种要素所有者联合进行的生产。 二、团队生产的条件
只有团队生产的总产出大于参与生产的各要素的 分产出之和,团队生产才会被采用。这源于比较 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可以从合作行为中获得收益。
三、“计量困难” 团队生产的一个特点是“技术的不可分性”。即
一、企业形式的治理结构的特征
在威廉姆森看来,这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内 部交易替代了外部交易。这对于减少交易成本, 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企业治理和市场治理的交易成本的差异 第一,市场更有激励,且能限制官僚性的扭曲; 第二,市场能汇集需求,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第三,企业可动用特有的治理工具。
企业与市场替代的问题,也就是交易与治理结构 相匹配的问题。决定企业与市场边界的一个主要 因素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
4.1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契约收益权而言的,指的 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契约支付 (如原 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利润)的 要求权。
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 动的决策权。
研究企业产权结构中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 权结构问题的实质是,研究企业所有者为了获 取更大盈利,如何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管理知 识市场上,控制企业经营权,尽量获取最大的 利润。
在企业理论方面,如上述,新古典理论从未考察 过企业的起源问题,根本没有进一步研究企业的 基本性质问题,如企业能补充或替代市场吗?为 何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 制改革,企业,尤其是对其现代形式——公司的 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企业理论成为经济学 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
一、科斯:企业是用权威指挥替代市场
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发现: 1. 在现实世界,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代价的,
即交易费用为正。
2. 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它能节省交易费用,企业是 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 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 些市场运行的成本。”“企业家可以以低于他所 替代的市场交易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因为如果他 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通常也能再回到公开市场。”
第四节 企业的产权结构
企业产权结构分析的两种不同思路:
(1)把企业所有权等同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 与 “产权” 是等价概念,指的是 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转让 权。四种产权分属不同的主体时,则是不同的 产权结构。
(2)把企业所有权看作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 权和剩余控制权,对二者的主体构成状况及相 互关系进行分析。
1.2 企业的种类
一、业主制 出资人单独出资并经营的企业; 产权主体单一; 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赔偿的责任; 业主拥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规模有限; 风险较高。
二、合伙制 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人组建; 获得某种程度的生产规模优势; 出资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 所有权分散容易导致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产权变更困难; 债务风险较大。
即使计量困难得到解决,团队生产还需要协调。 协调成本是指为团队生产的顺利运行而进行的 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等产生的成本。
3.3 交易的治理结构理论
威廉姆森认为,所谓治理结构,其实就是合同 关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其中得以决定的组织 框架。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将具有不同性质 的交易分派给不同的治理结构,以使交易成本 达到最小化。也就是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来 解释各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存在的理由及其边 界。
将治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合到一起时就可发现,资 产专用性小时,市场采购具有范围和规模优势; 相反,资产专用性大时,企业组织就取得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