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药房在学生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新时代下药师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但是由于传统药学教育体制的不足,導致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展模拟药房药学服务实训教学,以弥补与药房工作岗位相关实践能力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药房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标签:模拟药房;药学服务能力;实训教学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社会药房和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已向”药学服务”发展,这就需要有一大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但是我校现行的药学教育仍未脱离以化学为主的药学教育模式,化学类课程较多,医学类课程偏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涉及更少,致使毕业生在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方面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胜任药学服务的变革。
为此,我们对药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模拟药房为载体,以医院药房和药店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开设药学服务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药房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 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必要性1.1 药学服务的理念和内涵药学服务是指药学技术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工具,向社会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其他关心用药的群体等)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品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和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
从药学服务的定义中可以看到,药学服务有着与传统药师工作不同的理念内涵,即以患者为中心、全程化和强调药师的责任。
在新的形势下,药学专业学生作为我国药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应当具有药学服务的意识。
高职药学教育应该将药品使用类的药学人才培养为药学服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药学服务型人才。
1.2 药学服务是社会药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优良药房工作规范》的推行,药房工作模式已向”药学服务”发展,社会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将成为药店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竞争力。
药品的特殊性-”双刃剑”也体现了社会药房开展包括用药交待与指导、取药前后的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的重要性。
1.3 药学服务能力是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必备能力根据对我校药学专业的就业和岗位任务调研,结果表明,近3年来药品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在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和药品批发企业就业的人数占约70%,顶岗实习人数也占73%左右,他们的工作重点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用药咨询、选购建议、用药指导等信息,实施药疗过程监督并进行药物使用评价等药学服务。
随着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择优的标准已转向操作技能优越型,录用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药学服务知识。
这种情况下,在模拟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1.4优良的药学服务将是消费者首选的”产品”[2] “小病进药店、大病上医院”已成为社会公众健康保健的首选方式,但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用药安全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公告表明,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此外,在病患者中药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3]。
社会药房作为公众药品供应主渠道之一,在医疗保健事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根据对我市市民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总体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更愿意去药学服务好的零售药店买药,这就表明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总体需求度较高,公众呼唤社会药房药师作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肩负起指导合理用药的重任。
2 模拟药房实训内容与方法根据医药单位对药学人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围绕药房常见工作任务及其完成任务必需的职业技能需求,参照《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对药学服务从业人员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八个实训项目,并编写了实训教程,制定实训计划和考核标准,让学生在模拟药房完成岗前培训,并聘请医药企业人员进行了实训指导。
2.1 药学服务礼仪训练患者在求医问药过程中,人仅希望能够药到病除,同时也希望有一个温馨良好的交流环境。
药学服务礼仪直接影响着药学服务工作的质量,良好的服务礼仪能让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交往中赢得理解、好感和信任,药学工作者应具备热情周到的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规范的事件处理能力。
在此我们从5个方面:仪容仪表、形体仪态、文明用语、接待投拆和处理纠纷,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强化训练。
2.2 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近年来,虽然《药品管理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各种假劣药品生产、销售,但仍不乏见利忘义之徒制造、兜售假劣药品。
药师或药店店员需要熟悉一些简单易行的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方法,并有义务向群众宣传,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假劣药品伤害。
2.3 处方分析和处方调剂处方调剂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服务水平及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影响患者对医院或药房的信任度。
在实训准备阶段教师从收集各医院或诊所常见疾病的处方,包括合格和不合格处方,然后由学生角色互换按照处方调剂程序收方→审方→配方→核对→发药→用药指导完成处方调剂,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2.4 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及药学咨询服务药学服务的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具备药学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在了解患者病因、病症和药物固有特性基础上,运用药学知识,选择最佳药物及其制剂,或按医师处方及时、准确地调配质量合格的药剂,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
此实训先按排理论课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病案让学生设计模拟情景对话,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一部分学生扮演”药师”,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服务礼仪、礼貌用语、问病技巧和逻辑性、信息准确性、沟通能力、诊断、药品介绍、用药指导等综合能力。
药学咨询服务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书面形式、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咨询,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组织活动能力。
2.5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小儿、老年人、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群体,由于在生理、生化功能以及代谢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与一般人群有差异,针对这一特殊性,在用药指导时要区别对待。
2.6 特殊剂型药物用药指导目前特殊剂型有鼻喷剂、气雾剂、滴鼻剂、滴眼剂、滴耳剂、栓剂、舌下片剂、透皮贴剂等,这些制剂其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与口服制剂有较大区别,若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药学技术人员应该正确掌握,并能向患者逐一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7 药品采购、陈列及药库管理保障药品供应是药房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此项目从药品采购、验收、陈列、储存与养护、效期药品监控、危险药品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进行训练,其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GSP实施全过程,熟悉药房药品入出的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工作。
2.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住院患者中有5%是由于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而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近20万人[4]。
因此,监测和防治药品不良反应是保障公众用药的重中之重。
此实训由教师收集临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为不良反应、属于哪种类型、完成不良反应报告/事件表的填写,并按要求上报。
3 模拟药房在培养药学服务能力中的意义3.1 提高学生药学服务水平,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药房需求目前,不少的药学工作者很难满足新时期药学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的毕业生又很难尽早承担本职工作。
在模拟药房进行药学服务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药学服务水平,了解很多药物的商品名,使其今后在药房工作能尽快胜任工作,指导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而且能够促进社会药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特色,在”服务竞争”时代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提高学习热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听到的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体验的刻骨铭心”。
学生以模拟药房为载体自我設计和实施实训方案,创造了一个思维活跃、创新不断的课堂学习氛围[5]。
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给了学生较多的学习自主权,在实训方案准备阶段,每一环节都要自己想、自己做,一直都在”学中做、做中学”,还需要不断查阅复习相关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种将教与学、学与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3.3 理论知识实现”活化” 本次实训是以医院药房和药店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的实训内容,在实训过程中运用到了较多课程的理论知识,如处方调剂、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及药学咨询服务、特殊剂型药物用药指导、药品采购、陈列及药库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等实训项目涉及了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要等,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对知识进行重组利用,使学生中”做中学,学中想,想中悟”,进而实现了理论知识的”活化”[6]。
3.4 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7]。
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是专业人员首要的职业能力,责任意识决定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在模拟药房的实训教学中,反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同学分工明确,要想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必须相互配合,一起讨论、查资料、拟订活动方案,共同分享活动成果。
如果某一环节错误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因此,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自主思考,认真负责精神,更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3.5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模拟药店的各种场景,学生充分体验了药师及患者角色,感受不同的心理,让学生认识到对待患者要热情周到,用”心”去服务,让患者感到亲切,提高患者内心感受,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心理效应的作用。
通过实训,使学生树立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公众健康和生和活质量的需要。
药学技术人员是药学服务的实施主体,其知识结构和水平直接影响了药学服务开展的程度和质量,药学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变化,认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模拟药房为平台开展活动设计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缩短高职高专药学生毕业实习乃至上岗工作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1]秦红兵.药学服务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洪兰,叶桦.上海市民对零售药店药学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2007,18(28):2239-2240.[3]陈旭,晁志,彭慧.开展社会药房药学教育的必要性及培养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08,24(3):5-7.[4]王育琴,李玉珍,甄健存.医院药师基本技能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6.[5]张蕊.学生模拟药房工作的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33-134.[6]王刚,侯志飞,张利敏等.高等职业药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药房,2012,23(24):2296-2297.[7]陈菲.在医院药学教学中引入模拟药房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73-74.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