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镍纳米Al2O3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镍纳米Al2O3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also dealt
with.The
b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through
the orlhogn—
5、l=60℃.J群3
2A/dm2
words:composite
plating:nickel;nBJIO-A1203;orthogonal design
复合镀是一种获得复合材料的表面强化新工 艺,通过向镀液中添加具有某种性能的一种或多种 不溶性的微粒,以各种方式均匀地分散于镀液中,并 使之与金属嵌镶共沉积,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 复合镀层及功能材料,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曾 报道在镀镍液中加入氧化铝、碳化硅、碳化钨等微粒 可大大提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加入二硫化钼。聚 四氟乙烯、石墨等微粒可以使镀层具有自润滑的性 能;加入二氧化硅、硫酸钡、二氧化钛等微粒可以使 镀层的耐腐蚀性大大提高…。但这些微粒粒度均是 在微米级以上,由于纳米体系具有与常规体系完全 不同的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应用纳米材料都会产生 突破性的进展。2l;如果用纳米微粒为原料制备复台 镀层,除具有上述的特性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 性质。复台电镀的关键就是这些不溶性微粒的分散 问题,因为纳米微粒的分散和保存困难,所以有关纳 米复合电镀的报道很少。有企业不用纳米粉体,而 用自制的已经呈分散状态的纳米氧化铝浆料配制镀 液.镀出的镍・纳米AI:0,复合镀层硬度、耐腐蚀性都
摘要:文章研究7镍一纳米氧化铝复台电镀的配方和工艺莽件.考察了纳米微粒均用t、分散剂、分散方注、pH
电流密度、施镀条件等固素对施镀工艺和镀层升观的影响。通过正疚设计法获得攮佳工艺条件为:pH=4
60℃,电流密度J钳3

5,t=
A/dra2。
关键词:复合电镀;镍;纳米氧化铝;正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TQl53
表I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裘

鉴*

刚索
‘/℃
P(AI:O))7
pH值

!g:!:!!
水平l 水平2 水平3
55 60 65 80 90 100 3 4 4 5 0 5
!!:!!:!!
2.4 3 4 2 0
圉l
2.2
各因素的趋势分析图
2结果与讨论

用纳米粉体配制的镀液配方和施镀工艺条件
1分散剂及分散方式 使纳米微粒均匀分散在镀液中是实施复台镀的
studied.Th
the
effects of
main
C adding
of nanoAl20】Idisperse methods.current density,pH,dispersing and deposition
velocity were
agent)on
quality of
nickel—
nanoAl203composite plating hal design:pH=4 Key
第20棼第2期
Vol
2 0 No 2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fChongqi”g
Norreal
2003年6一 E【Il“nn)
Jun
2 0 0
University(NatI】ral
Science

镍一纳米A1:0,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郑筱梅,杨玲,刘光兵
(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重庆400047)

2.3超声波处理及熟化时间对镀层情况的影响 经超声波分散后的溶液需要进行熟化,图2反 映了超声波处理及熟化时间对镀层情况的影响。从 图中可以看出,经超声波处理后指标均有所提高。 其次还可以看出熟化时间越长,指标也越高。这可 能是在熟化过程中纳米微粒趋于稳定,从溶液中吸 附带电荷的离子或者在纳米AI,0、微粒的部分表面 发生水解,产生带电荷的离子,这些带电荷的纳米微 粒更容易在电极沉积,所以指标随熟化时间的增加
表2 L(34】正交试验设计表
C水平 13水平 指杯
7 2 3 7 【3 0 38 8 48 43 3 70 30 43
纳米复合电镀液配置:在常规镀液中先加入分 散剂,再加入一定量的纳米粉,经超声波分散后再搅 拌熟化一定时间即可施镀。 施镀工艺:镀前处理一电镀暗镍一纳米复合电
镀一水洗一-,晾干。
施镀前后均称量。
(Dept.of Chemistry.Chongqing
Abstract:The
factors composition quantity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nickel—nanoAl203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composite platlng
为△m/(s・#)
3l 31
实骑号^水平B水平
!}1J
3 04 43 26 24 39 27 9 08 48 84
3●2 2
0 【1
【2 20 6 8 2 2 70
△m为样片增加的重量(g),s为样片表面积
(cm2),t为施镀时间(h)。
30”
,。 ,。 。n豫"雌
】J0
砷”站班
:,:,。,.:mⅢm”
卯¨加i 3●一9●¨l
先根据初步试验的结果拟定正交试验方案,再 根据各因素对r值的贡献和极差大小确定下一次正 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值,极差小的因素对指标的影 响小,在进入下一轮试验时用另一因索取代。如此
反复,进行了多次正交试验。表1和表2是正交试
,‘
鬟I.
I,
验表之一。各因素的趋势分析见图L。
¨
■木■化■■^■
而上升。
6・5 6
蒌5.5
5 4.5 0
沙弋 压1
纛捌l —一
1 2 3
—r

—● 、t
量抛2

dh 系列1:先经超声波分敞系刑2:未经超声蛀分散
2.7镀液的稳定性 由于AI:0,的化学稳定性,加人后对镀液的稳 定性基本投有影响,镀液可以长期保存。纳米氧化 铝分散后的复合镀液在施镀过程中如果不停止搅 拌,镀液稳定;如果停止搅拌24 h以上,有少量
用多次正交试验确定纳米电镀的最佳配方及工 艺条件。以表1、表2为例,表1是各因素的水平 值。表2是正交试验设计表。按各行规定的水平值 配制镀液.指标即是对施镀结果进行的评定。r值 是各水平值对指标的贡献”’。从7'值可以看出,各 因素水平中A2(即A因子2水平)、B2、C3、D2刘指 标的贡献最大,为最佳值。再根据该正交试验各凼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埔号:100 1—8905(2003 J
024)0404}4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Composite Plating Nickel-nanoAl2 03
ZHENG
Xiao・mei,YANG Ling,LIU
Normal
Guang-分散剂及分散
方式不仅要能均匀分散纳米粉体,还要能获得质量 好的镀层,而且要求镀液稳定,操作简单,易于管理。 对数种分散剂试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剂oP、o-n及
万方数据
42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0拳
素的趋势分析图(图I)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除C 因子外,其余各因子水平值与指标的关系在趋势图 上均出现…个极大值点,而最佳值正是极值点的坐 标值,结果可信。而C因素的最佳值是水平3,处于 趋势分析图的边缘值,需要扩大范闺再实验,扩大到 pH=5.0、5.5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仍然是pH=4 5 时最佳。在此次正交试验设计表中并没有A2、B2、 C3、D2的组合,需要按A2、B2、C3、D2最佳条件进行 实验验证,验证实验所获得的镀层其指标评定为 13.79,高于此次正交试验的各次结果。说明实验结 果准确可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实验范围内,对 指标影响最大的是纳米氧化铝的加入量,它的极差 最大;其次是镀液pH和电流密度,温度对指标的影 响很小。按以上方法每次用4个因素进行斌验,进 行了多次组合,最后得到实施镍.纳米氧化铝复合电 镀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如下:P(NiSO。6H:0)=
图2超声波分散及熟化时间对镀层情况的影响
2 4
电流密度对镀层情况的影响
万方数据
蒂2期
郑筱椿,等:镍一纳米At:O,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43
AI:0,沉积,重新用超声波分散后可照常使用;如静
置48 h以上需要滤去沉淀,补加A1:0,再用超声波
粒子的形态和含量、镀层的硬度、耐腐蚀性以及可能 具有的其他性能还未测定,有待下一步进行。 3
响。 1
实验部分
纳米Al:0,粉体(外购,经粒度分析仪检验,其
1.1试剂
平均直径为56 hill),所用试剂皆为化学纯。
作者简介:郝筱梅(1945一),女.重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表面技术及虚用电化学。
万方数据
第2期
郑筱梅,等:镙一纳米AI:O,爱台电镀的工艺研究


2复台电镀工艺
OPT,均可以较好地分散粉体,但镀层质量不稳定,
350
图3表示了电流密度对镀层指标的影响。当电
镀液中AI。0、含量一定时,提高电流密度可以提高阴 极极化作用+使沉积速度加快,增强了金属镍包裹纳 米微粒的能力,所以上镀质量呈上升趋势。但电流 密度除了对镀层上镀质量有影响以外+对镀层的均 匀性和外观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 镀层外观逐渐变得粗糙,并出现少许针孔,均匀度及 覆盖度都变盏。若电流密度过大,镀层还可能出现 起泡、起皮;再增大,镀层会产生局部烧焦的现象。 电流密度增加使指标中的沉积重量部分增加而外观 部分降低,两部分朝相反方向变化的结果在电流密 度达3.2 A/dm2处曲线上出现一最高点,此时的电 流密度值为最佳值。
有时会产生条纹;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D较好,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