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
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資源保障。

标签: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思考
水资源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势在必行。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内涵
(一)水文监测的含义。

简而言之,水文监测是指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配置等,从而对水资源进行监测。

通常水文检测呈现出传统性、随机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在水文工作中,水文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发展。

(二)水文监测的内容。

水文检测作为水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测及评价,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水文监测对促进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国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文工作的重视力度,也制定了《水文站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但是在广大基层水文机构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水文网站的密度较小,分布相对失衡。

与世界气象组织和国家对水文网站的要求相比,有相当一部分的水文站网无论是规模还是标准都差强人意,由于监测系统的不全面导致一些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艰难进行。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一些中小城市经济水平不高,水文站因为建设时间比较早,标准比较多,现在老化问题严重,又没有资金投入,很难满足现代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需求。

三是水文项目有待完善。

一些地区对水文工作不重视,现有的水文项目还不完善,缺乏水文站网,因为不能实现水文水资源良好监测,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河流少水或者直接断流。

四是水文水资源监测方式比较单一。

一些地区依然采取传统的监测方式,所以影响到了资料的收集和服务的范围,同时也导致生活条件没能得到有效改善,水文监测队伍建设比较落后。

三、改善水文水资源监测问题的措施
(一)针对一些地区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是
要加强水文站建设。

根据《水文站网管理办法》的要求,合理设置水文站网,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量增加墒情站、雨量站、蒸发站等站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是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

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并不断优化,节约成本,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三)是要丰富水文水资源的监测方法。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爱丰富水文水资源监测方法的同时,科学利用。

如可以普遍开展水位、降水观测长期自己的方法。

在偏远地区,可以结合站队结合工作方式。

对于大江大河,采取长期驻守观测的方式。

(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要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关心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水文行业精神,提倡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员工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顺利良好进行。

(五)是完善水资源评价体制。

完善水资源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对水文监测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细致的分析,还能够提高水资源预测预报工作水平,对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水法》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要贯彻落实《水法》,用足、用好现有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根据《水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二)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

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的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

(三)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指导治水
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
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防洪体系建设中,重视人与水的和谐,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出路。

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创新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质创新,要实行以用人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在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董晓光.浅谈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