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榛子又被称为平欧杂种榛,是由平榛、欧洲榛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其具有果实大、果皮薄、产量高等优势,营养十分丰富、抗寒性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大果榛子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大量连年丰产、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等现象,其栽培技术比较简便。
因此,为了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发展大果榛子产业,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经济水平,创造更多的收益。
1 大果榛子的植物特性1.1 果实经济性大果榛子的个头比较大,重量在4到5g左右,约是野生平榛的2到4倍;果壳比较薄,与进口榛子相似,在0.8到2.1mm 之间;出仁率高,能够达到40%到50%,果仁饱满,口味比较好。
1.2 物候期大果榛子的树种属于多年生灌木植物,树液往往会在3月下旬流动、4月中旬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11月上中旬进入休眠期,其生长期在195天到240天左右。
1.3 适应性大果榛子具有抗寒性、适应性强等特点。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大果榛子能够被栽培在北纬42°到32°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7.5℃,且在冬季最低气温达到-30℃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越冬。
除此之外,大果榛子能够生长在沙土、壤土、黏质土、轻盐碱土中,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效果好的沙壤土中。
2 大果榛子高产栽培技术2.1 选址技术一般而言,种植人员需要将日照充足的区域作为大果榛子的栽培地址,且土层是沙壤土、黏壤土,pH值在6.0左右最佳,为大果榛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繁殖技术在大果榛子繁殖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繁殖技术,为大果榛子的繁殖质量提供保障,常用的繁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嫁接育苗技术种植人员应选择平榛的两年苗开展育苗工作,苗木的直径约是1cm,嫁接时间往往在秋天落叶后、春天树液萌动前,并选择品种优良、母株简装的枝叶进行处理,使用15cm的枝叶完成接穗处理。
除此之外,种植人员可以使用多菌灵液体浸泡大果榛子,随后将其削成平面、斜面,将嫁接母体削成类似的削口,有效地提升嫁接培育的质量,并在削平后进行捆绑。
2.2.2 压条育苗技术压条育苗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硬枝压条技术、绿枝压条技术。
其中,在应用硬枝压条技术的过程中,应在早春枝条发芽时,培育无病害的母株,在周围设置28cm的沟槽,确保压条枝弯向沟内,并使用铁丝完成环绕处理工作,在埋土之前,在铁丝捆绑位置涂抹生长素,并完成埋土、踏实处理,构成独立的苗木。
在应用绿枝压条技术的过程中,应在六月后旬,选择生长简装、无病害的枝条,其枝条直径约是1cm、高度约是44cm,这时种植人员需要除去枝叶底部的脚枝,预留20cm的枝干,在离地7cm的位置用铁丝进行处理,并在铁丝捆绑的位置涂抹生根粉溶液,随后捆绑塑料袋,在16天左右就可以生出新的根。
2.3 苗木出圃技术苗木出圃技术的重点是起苗工作、种苗栽培技术。
第一,在起苗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使用相应的繁殖技术处理苗木,在管理圃地一定时间后,开展起苗出圃活动。
一般情况下,秋季的苗木在落叶后,土壤会被冻住,这时种植人员需要在土壤冻结后进行起苗,在起苗出圃的过程中,确保主根、侧根长度在21cm左右,避免伤害大果榛子的根部;第二,在种苗栽培的过程中,应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定植栽培,这时种植人员需要挖掘出栽植穴,保证直径在35cm左右,在挖掘后,应在各个坑内添加3kg的农家肥,对表土完成回填处理。
除此之外,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应该确保各个栽培穴之间的距离达到3m,并实行有效的种植方式,种植人员还需要合理地设置根茎深度,提升浇筑工作的整体质量,在水资源深入风土后,需要覆盖地膜。
3 大果榛子生产推广的措施3.1 合理配置品种现阶段,栽植品种主要使用引种栽植的形式,但往往无法培育出适合区域条件的品种。
因此,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区域的气候特点、生长环境,合理地选择耐晚霜、抗抽条、丰产等特性的优良品种。
除此之外,大果榛子属于杂交选育品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花粉活力差等问题,引发授粉不良、落花落果现象,这就需要合理地配置品种,至少选择三个品种。
3.2 加强越冬保护在春季和冬季雨雪充足的情况下,空气湿度比较大,这就为大果榛子越冬提供了便利,但部分地区比较干旱,极易出现抽条问题,这就需要种植人员选择合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抽条问题的出现,具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秋季落叶的情况下,浇一次封冻水;大果榛子的栽培与生产推广研究李继武(宁夏隆德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隆德 751003)[摘 要]大果榛子属于新型的经济树种,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大果榛子的经济价值,相关部门应该深入分析大果榛子的特点、栽培技术、生产推广等内容,帮助人民群众推广并种植大果榛子,推动林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家创造更多的收益。
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大果榛子的植物特性,分析了大果榛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大果榛子生产推广、田间管理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果榛子;栽培;生产推广[中图分类号]S66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2-08-22-第二,在越冬过程中,覆盖20cm厚的枯枝落叶、玉米秸秆等;第三,充分了解栽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灌溉,确保土壤水分充足;第四,在春季喷涂高脂膜,避免树体内部的水分散失。
3.3 设置防风林带大果榛子的栽植极易受到大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减少风害带来的影响,改善榛园内的气候,需要合理地设置防风林带,根据种植区域的地势条件、主风方向、林带有效防风范围,确定防风林带的走向、各个林带的距离、林网形式、满足防风要求的树种等。
在山区种植大果榛子的过程中,需要在榛园的周围、沟谷两侧、分水岭中设置5到9行主林带,确保主林带与种植区域的主风方向垂直,并设置3到5行副林带,保证副林带与主林带方向垂直。
4 田间管理措施在大果榛子田间管理时,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高产栽培管理制度,提高大果榛子的整体种植效率。
第一,在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在大果榛子幼苗时期,完成四次松土除草工作,确保彻底清除杂草。
除此之外,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保证每株大果榛子的苗木复合肥施肥量达到500g,且20天施肥一次,提升树木的年龄,不断增加施肥量。
第二,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浇水工作,确保每月浇水两次,夏季的浇水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
同时,种植人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在预防白粉病的过程中,需要在每年5、6月份,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并做好收采与储藏工作,提升大果榛子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5 大果榛子的发展前景榛子是一种坚果类果品,其能够承受较大的运输压力,不容易破碎,对储藏条件要求不高,这就为选择榛子市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实行周年流通销售模式。
榛子的果仁中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癌化学成分等,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大家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榛子的需求量。
目前,我国的大果榛子栽培、生产推广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栽植面积的影响下,无法适应国内市场的发展需求,往往需要从国外进口。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政府部门实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这不仅提高了林地的产出量,还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大果榛子具有栽植、生产推广简便,需要的成本投入低,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了经济林首选树种,已逐步在退耕还林地中栽植。
因此,大果榛子栽植、生产推广不仅可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还能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发展大果榛子具有广阔的前景。
6 结语综上所述,在大果榛子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型高产栽培方法,不断优化并完善大果榛子的高产栽培方式,为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1] 王圣凱,解仁平.大果榛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04).[2] 李俊楠.浅析大果榛子栽培技术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17(01).[3] 孙延红.大果榛子栽培与管理实用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8).(上接21页)机肥,促进玉米的无公害种植。
2.3 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的化肥施用技术和灌溉技术是分不开的,所以玉米种植要想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应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行高效节水的灌溉。
临沧市应建立典型的技术集成和实验示范区,大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由测土配方确定施肥配方,结合测熵灌溉技术,科学地搭配肥料施肥量、施肥次数、灌溉量、灌溉方式,使玉米的水肥管理达到最优效果。
临沧市玉米多种植于山区、半坡,目前移动式水肥一体化喷肥机可以大力推广使用,利用机器将调好的肥液喷射施肥,提高施肥效率。
2.4 推进新肥料、新技术的应用临沧市玉米种植要实现减量增效,必须积极推广新肥料品种、新施肥技术的应用。
比如,应积极推进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液体肥、叶面肥、水溶性液体肥等新型高效的肥料品种的应用。
施肥时,应一切从当地的实际地理气候条件和种植的玉米品种出发,遵循速效缓效、有机无机、大量中微量、形态与功能融合的原则,应加强农机农艺的推广和使用,肥料的施用与玉米的种植技术紧密结合,应加强种肥同播、秸秆还田、分层施肥等技术的应用。
2.5 提高耕地质量玉米种植要想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提高耕地质量,采取必要的耕地保育措施,改良耕地的土壤结构,控制土壤污染,治理盐碱地,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
同时,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玉米种植配套措施,为玉米种植提供物质基础和服务保障。
3 结语临沧市是云南省重要的玉米种植地区,玉米产量在各农产品产量中占据第一,玉米种植对临沧市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临沧市的玉米种植对化肥依赖度比较高,给玉米质量、耕地环境埋下了很多隐患,应结合地区实际,积极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进土测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新肥料种类、新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耕地质量,保障临沧市玉米种植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段鸿飞.临沧玉米生产回顾与发展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4(07).[2] 张汝清.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种植模式[J].云南农业,2017(09).[3] 安辉,刘霞.新时期玉米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发展路径[J].农业与技术,2018(08).[4] 金萍,郭春平,舒波,贾平,何飞逾.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田间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8(05).[5] 朱艳辉,任邵琦.浅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涵义[J].农业与技术,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