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欧国家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北欧国家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北欧国家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当前我国反腐败的形势日益严峻,情况不容乐观。根据透明国际发

布的数据,北欧五国的廉洁度连续多年名列前茅。通过文献调研了北欧五国在预防腐败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得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常委会制度和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制度;构建立体监督等三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字:预防腐败 北欧 廉政文化 财产公示 立体监督

近年来,我国反腐败的形势日益严峻,腐败案件频发,串案窝案不断,涉及官员级别越来越高。长此以往,司法机关惩处腐败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整个社会也会民怨沸腾,不断累积对执政党的不满情绪。中央决策层意识到,只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腐败问题才能减少群发态势。如果不加强教育和预防工作,而单单强调打击力度,要么一批批官员在利益的诱惑下倒下去,要么极可能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形。 透明国际2013年12月公布了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连续多年均位列前茅。研究它们在预防腐败方面的措施和制度,对我国的防腐败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北欧国家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 (一)廉洁自律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促使公职人员不想贪 瑞典前议会监察总长克劳兹·埃克伦德曾说:“在瑞典,腐败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这可能跟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有关。”在瑞典,因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腐败行为被认为是天理难容,贪污受贿等权钱交易被认为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 与偷盗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因为贪贿犯罪手段更为狡诈可恶,更为世人所不齿。这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传统和社会氛围,对瑞典官员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同时,瑞典公民认为,公平正义和诚实守信是必须遵守的社会准则和个人操守。可以这么说,这样的荣辱观,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 在芬兰, 就算是在车流稀少的深夜街头, 当红灯亮起, 司机也会把车停下来安静地在那里等候, 你看不到有谁会去闯红灯。芬兰人在日常生活中奉公守法的习惯,以及整个社会形成的强大正气, 你想在这样的国家里搞腐败, 是不是很有难度呢?所以芬兰的总检察长马蒂·库西迈基说, 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最有效的手段。 (二)贪污腐败的物质成本和精神代价成本高昂—从思想上促使公职人员不敢贪 腐败行为一旦被发现、查处,涉案官员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公务人员一旦被认定贪污受贿,除丧失优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保障外,私营机构也愿雇用;谁要是背负腐败臭名,就将被视为缺乏诚信、丧失道德,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连整个家庭、家族都难以抬起头来,本人则甚至不被家族接纳。正是由于贪污腐败的成本太高,从外界对官员的贪腐行为起了抑制作用。 (三)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使贪污腐败无萌芽之地 透明和公开是芬兰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则。公共行政部门的一切活动都是公开的以自觉接受公民和舆论的监督。公共行政部门的档案对社会也是开放的.以便人们随时查阅。总统府门口没有警卫只有一个秘书负责接待,总统可以随时应约与任何公民进行平等交谈。自17世纪以来,芬兰各级政府的决策都是集体决策。芬兰人认为,如果决策部门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就容易导致腐败.行贿者也会以较小 的成本贿赂该决策者。相反.如果集体决策就会使行贿者的行贿成本、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因此.家长制作风和个人独断专行在芬兰行不通。 透明与公开也是瑞典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则。瑞典世界上第一个执行政务公开的国家。早在 1766 年,议会就确立了政务公开的原则。据此原则,任何一位瑞典公民都有权查阅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的文件 (涉及国家安全的除外),包括财务文件。公民还有权查阅任何公务人员乃至国家元首的财产与纳税情况。如果有人想知晓某一官员的收入和纳税信息,可以到国家税务署申请查询;如果他怀疑某一官员公款私用或挥霍公共资金,就可以向有关机关或媒体举报,随后,就会有检察官跟进调查。,瑞典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处理公民的投诉信件时,也要将信件的处理意见放在专门的办公室公开一天,任由新闻记者和公众查看,然后再转入下一个程序办理。在这样的制度面前,瑞典政府的政务运作和经济运作都非常透明,被国际社会称为“透明政府”和 “透明经济”。瑞典还建立了严格的招标投标制度,即使是私人出售财产,比如出售房屋、汽车等也要招标。在其他国家,啤酒生产商用销售提成鼓励商家促销他们的酒,或者出钱请商家把他们的酒摆放在显著的位置,都是很平常的销售手段,但这些在瑞典都不允许。而且,瑞典很早就实行了政企分开,经济资源配置充分市场化,所有流程都是透明的。 透明的不仅仅是政府决策,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经济收入也是透明的,公众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查到。公务员对经济收入瞒报或延迟申报,将会因此丢官,在这种公开透明的制度下,公务员凡是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 (四)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完善的反腐败监督—从制度上促使公职人员不敢贪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生腐败”。北欧国家有一套包括议会监督、政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位一体全方位监督体系。在这种氛围内,没有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公务员管别人,同时也必须接受别人的管理。 完善的反腐败监督。瑞典首创了专门的监察官制度,1809年设立议会监察官,1952年设立行政监察官。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公署由4名专员组成,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其中首席监察官1名,由议会选出。主要职责是:对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官员的渎职行为进行调查、监督和纠正;当公民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时,充当调查、调解和裁决的角色。芬兰、丹麦、挪威随后分别于1918年、1955年和1962年设立议会监察专员或行政监察官。挪威议会监察官由议会选出,作为议会的代表行使职责,负责调查公众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办事不公、腐败和处理问题不当等方面的意见和不满。丹麦政府设立的调查官由议会选出,专门听取公民对政府部门的意见,调查和处理公务员的过失。监督机构本身也受到严格监督,瑞典议会监察专员受议会宪法委员会、公众和舆论等多方面的监督。北欧国家的监察制度震慑了腐败行为,促进了廉政建设,被许多国家效仿。 二、 我国可以借鉴的北欧国家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 (一)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反腐败牢固的精神防线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还必须从文化领域着手,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与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的行列中来,在全社会培育体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认识到腐败的危害,在全社会营造出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舆论氛围,一个人在试图腐败时就会背负被社会谴责和唾弃的危险。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反腐败责任,主动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腐败者被发现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腐败者的风险就提高了。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传媒,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让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大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舆论。 2、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廉政培训。 3、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大众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贯穿到国民教育过程中。逐步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认识到与腐败作斗争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常委会制度和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制度—构建反腐败牢固的制度防线 各级党委常委会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实际最高决策机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当地政治生态环境;“一把手”的“家长作风”等),在实际的决策中存在一些问题。故有必要从常委的选举;细化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咨询制度、旁听制度和列席制度等三个方面重点改进。 特别是重大决策咨询制度、旁听制度和列席制度是体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效载体,也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决策权利的重要形式。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到要“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要发挥党员、群众以及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体现民主参与,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咨询、旁听和列席制度,使之常态化。建立咨询制度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决策专家库和成立咨询委员会,并将咨询流程进行细化。实行党员和党代表旁听及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重点是参加旁听及列席会议的党员和党代表要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并且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例如,上海市在2003年就开始成立了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实施规则。 虽然早在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纪委就已经着手建立时产申报制,严格规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进行财产申报,但是存在制度位阶较低;只申报,不公示;财产申报不审核;问责环节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这项制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通过立法形式,确定财产公示制度并将审计机关确定为财产公示机关; 2、现阶段应将根据职务级别和职位的重要性确定财产公示对象并逐步推广到所有公职人员; 3、按照全面、准确和保护隐私的原则,确定财产公示内容; 4、与刑法相衔接,加大责任追究制度。 (三)构建立体监督—努力时公职人员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理念 当前我国的监督方式种类繁多,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在实际操作中,上述监督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监督制度: 1、 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实践证明,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正确的。它既是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也是权力制约监督的工作机制。坚持这一工作机制,就能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2、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要加强对国民的教育和宣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和监督意识,实现反腐败工作机制中提出的“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目标。要拓宽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奖励金额;加强群众举报的法律保障工作等方面入手。群众在消除思想顾虑、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就会敢于监督、主动监督、自觉监督。 3、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可以说,舆论监督是腐败分子非常惧怕的一种监督形式。新闻媒体报道是社会正义和良知的体现,有利于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社会舆论。如果说隐蔽是腐败的特性,曝光则是媒体的本能,媒体的客观报道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社会性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