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联动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最新)

建立联动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最新)

建立联动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作用,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X省人民政府与X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联动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X政发〔X〕4号)精神,区政府、区检察院决定建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动机制,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X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意义。

结合X区情实际,聚焦大气、水、土壤、生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期完成各项污染防治目标,进一步加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X和美丽X建设。

二、联动机制的内容
(一)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为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及时处置突发性、普遍性重大问题,探索建立重大环境突发情况通报制度。

对涉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及检察公益诉讼的重大舆情,政府及
相关行政部门与区检察院应当及时相互通报,共同研究制定处置办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检察院应当结合案件办理工作,深入剖析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发案规律和深层次原因,向行政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行政部门根据检察建议及时排查问题,查漏补缺,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向检察院反馈。

上级单位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对各行政部门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调研时,可邀请区检察院派员参加相关会议或活动。

(二)建立联合开展专项活动和专项监督检察机制。

各相关行政部门开展的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专项行动,可邀请区检察院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依法行政。

区检察院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针对全区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每年选择1至2个行业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察活动。

(三)建立案件移送机制。

行政执法部门发现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应及时向区检察院移送,区检察院接到线索后一般应当在一个月内向移送部门反馈办理情况。

区检察院要不断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深化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的刑事犯罪。

(四)建立诉前纠错机制。

区检察院与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沟通,通过约谈、走访、诉前圆桌会议、听证等形式,推动行政部门主动履职纠错,及时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争取诉前工作成效最大化。

向有关单位提出的检察建议,被建议部门要按照检察建议认真开展自查,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书面予以回复。

若在规定时间内不回复或无正当理由不采纳的,经催办仍不回复和采纳的,可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若因客观原因难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应当制定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向区检察院说明情况;若不存在因违法行政致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情形的,应当及时回复并说明情况。

(五)建立配合调查取证机制。

对于区检察院办理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需要行政部门配合调查核实的,各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推诿、阻碍拒绝。

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协助配合区检察院进行公益诉讼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工作中,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支持,积极协助做好现场勘察、损害后果鉴定工作等。

区检察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遇到相关行政部门不配合调查取证的,可以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六)建立支持检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机制。

经过诉前程序,行政执法部门仍未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状态尚未得到实质性遏制的,区检察院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被诉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根据提起公益诉讼的内容和证据材料确定答辩重点,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延迟答辩举证。

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庭,被诉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人民法院裁判生
效后,被诉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自觉履行。

行政部门要充分尊重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提起公益诉讼权力,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干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七)建立健全案件信息共享机制。

根据区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需要,行政执法部门要定期(每季度)或不定期(案情紧急的)向区检察院提供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和监测数据,以及环保督察等专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信息。

区检察院定期或不定期向行政执法部门提供已办刑事犯罪、公益诉讼案件信息和数据信息。

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相衔接的信息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的实时共享,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八)建立完善诉前检察建议释法说理机制。

区检察院要严格规范制发的诉前检察建议书,准确严格写明行政执法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意见部分要精准、具体,并进行充分的释法说理。

要严守检察权边界,不得干预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履职和自由裁量权。

(九)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每年一般定期召开2次以上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

各相关单位在工作中遇到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的可以随时提请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联席会议,群策群力抓好
全区污染防治工作。

(十)探索建立人员交流和培训机制。

区检察院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互派业务骨干交流挂职,强化实践锻炼,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区检察院可以聘请任命3-5名行政执法机关的业务骨干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参与公益诉讼办案工作,共同提高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和区检察院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联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立各项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中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污染防治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密切协作配合。

各行政部门和区检察院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配合,认真履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

相关行政部门要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各行政部门和检察院确定的联络员,代表所在单位负责相关执法信息的转递、报送及日常协调工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

区检察院和各行政部门要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解读相关政策,曝光典型案例,宣传联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