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政府腐败表现及防治对策

基层政府腐败表现及防治对策

基层政府腐败表现及防治对策基层政府腐败表现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都有与时俱进的变化,但是腐败问题始终未能根绝,特别是基层政府腐败,表现尤为突出。

腐败分子利用政策、法规的漏洞,徇私舞弊、贪污贿赂;或是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或是占着“山高皇帝远”的优势,过着极度奢侈、浪费的生活。

因而严重破坏了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损坏了政府自身形象;同时也抑制了基层经济发展、造就社会不正之风。

这些表现形式和后果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法治观念淡薄;人事制度存在漏洞;有效监督难以实施;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全;政府内外缺乏良好的文化气氛。

为此,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防治,首先,对基层官员定期培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对官员的选聘、考评、培训制度;其次,建立独立反贪组织,强化监督力度;建立工资与福利待遇的配套机制;最后,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建立基层新闻联合社,搞好各种宣传工作,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以行政道德为准则,选拔企业高层人员参政入职;加大对基层政府官员及村民的教育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基层政府腐败基层新闻联合社反贪组织引言:腐败是全国人民不懈努力而又难以解决的“绝症”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被腐败侵蚀,形成贪官比比皆是而清官则凤毛麟角的普遍现象。

腐败能侵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国家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形成严峻的政治挑战。

据法制日报报道【1】:2009年腐败现象呈现出一大特点:向两头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涉案人员级别升高、涉案金额增大、‘群蛀’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向基层渗透、向非领导干部人员渗透。

依据此种现象,文章就追随腐败现象向基层渗透、向非领导干部人员渗透的线索,顺藤摸瓜,分析基层政府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原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一、基层政府腐败的表现形式(一)在利用政策、法规上,徇私舞弊、贪污贿赂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徇私舞弊上,基层政府腐败活动往往借“改革”之名滋长蔓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表现出各种形式,有包庇犯罪的、有维护职务的、也有谋取私利的。

在包庇犯罪事实上,1993年1月至4月,宁乡县检察院在市院的参与指导下,迅速查清县公安机关侦查大队副队长刘腊明,在任职期间,处理周红兵强奸案过程中,就有包庇犯罪事实、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立案后,人民法院以徇私舞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2年【2】。

在维护职务不合理现象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马峪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时,鉴于农民大部分不识字的情况,由镇政府领导班子“代劳”执笔,最后竟出现被选举人还是原村委干部(不是集体所期望的人选),出现明目张胆的维护地方官职务的现象。

在谋取私利上,四川省平昌县某乡某村的“村官”集体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引起了当地村民强烈不满,乡镇官员也坐视不管、睁一只眼,不一只眼、得过且过。

法律规定,有关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利用职权庇护非法活动的,因给予行政记过和降级处分,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可近年来,这种行为在基层政府屡见不鲜,而且比往年更为突出、恶劣(法制频道报道)。

随着改革的深入,在贪污贿赂上,依据“2009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和防御职务犯罪的工作会上,最高人民检察检察院反贪贿赂总局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贪污贿赂作为一种典型职务犯罪,现很少‘单兵作战’,而且以‘滚雪球’方式加速发展”(法制频道报道)。

由此可见,腐败分子是越来越多,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字也会越来越大。

在基层政府,腐败分子既有高官作案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

占着中央对地方一种“手长衣袖短”的优势、或是占着“有层层领导撑腰”的条件,搞出各式各样的贪污贿赂,有利用地方改造建设措施的、有生硬剥脱款项的、也有为了名利受贿的等等。

在利用地方改造建设措施的上,据《六和县18名镇村干部骗拆迁、大官小官窝串贪立案处理》【3】一文谈到全省开展‘万顷良田’工程对农村分款居住、占地较多的破旧房屋进行拆迁后提供新楼房给村民居住,整治荒芜杂乱地块,大幅度提高农田面积。

这本应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然而在南京六合区竹镇镇金磁村的一些干部却把它当成谋财敛财的门路,多次采用虚报集体资产、编造假坟头、假青苗补偿等方式套取工程拆迁补偿80余万。

之后立案处理18人,追缴资金470万元,取消规章置放30套,造价760万元。

再如:据《宁夏一系列窝串贪14名村镇干部涉嫌贪污贿赂被查》【4】一文得知在银川市检察机关开展的涉农事务犯罪专项活动中,灵武市永宁县共有14名村镇干部因在马家滩退耕还林任务、改造地方环境项目及拆迁居民补偿等各项活动上‘动手脚’进行贪污受贿,贿赂、介绍贿赂,涉嫌资金数十万,牵涉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巨大。

在生硬剥脱款项上,四川省平昌县某乡为了打造“新农村建设”,提出对村道路全面泥化,由市政府拨款,村民出力修建,从村民那里得知,这次拨款是足以修好每一条路段的,可最后还要人均900元修路款,这件事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造成集体上访。

在为了名利收受贿赂上,有不少基层官员为了升职道路畅通无阻,不惜用金钱层层“开路”,这种现象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从而严重的挫伤了地方基层广大学子的学习激情和奋斗精神。

(二)在利用职权上,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基层政府官员虽权力不大,但都有具体职务,或是管事、或是管钱,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在新形势条件下,基层政府官员在以权谋私上,表现出多种形式,有损公肥私的、也有贪赃枉法的。

为了谋取私利,在损公肥私上,基层政府官员表现得更加明目张胆、无所顾忌。

2008年沭阳县政府原副主任陈新中在任职期间,利用工作上便利,私自扣押并擅自处理园区内业务,以故意拖延为手段,接受他人钱物为目的,还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违法金额巨大,后立案处理【5】。

在贪赃枉法上,据《楚天日报》【6】报道湖北省监利县由苏兆新一案牵出的县委书记杜在新,在任职期间,违纪金额达80余万(含物质),在2002年,为了给妻子治病,利用职权接受贿赂就达37余万。

在基层政府中,人事部门领导官员在利用职权任人唯亲上,从不考虑是否需要按章办事、是否符合人才选用标准、是否会引起公众不满,只要符合自身要求、自我满意,那就是一名合格的入选人,出现严重“一人堂”现象。

有些地方基层在选聘过程中,“暗箱操作”严重,出现有钱有势的轻而易举的列入入选名单,而无权无势、有点本事的却被拒之门外,只有守候下一次入选时机,盼望着有平等的竞选机会。

2009年四川省平昌县,就出现村“两委”干部成员,就只需要乡镇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按期入职;还有一个现象是,与县级政府有关系的村民,轻而一举的成为党员,诚心学习想入党的,却被拒之门外。

(三)在个人道德素质上,极度美化、奢侈浪费在新形势条件下,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基层官员的奢侈浪费的腐败行为未通过法制形式的严密规范,具有易发性、疯狂性。

表现出多种形式,他们利用学习、开会之机,相互宴请;或是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或是到下属单位报销按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或是以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款旅行;或是以赊账形式进行公款吃喝等等。

据有关数据表明【7】,中国行政开支,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考察、公车费出国考察的“三公”就接近9000亿人民币,以600万公务员与13亿中国人口来算,平均每个公务员“三公”消费就达15万,全国每个人平均要承担692.3元,再加上公务员平均年薪3000元,等于百姓供养一个公务员一年需要18万。

重庆市沙区西永镇一名政府领导丁某,被提审时还大言不惭的说道:‘1000以下的鞋我认为是垃圾,我的西装没有1万以下的’,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为,简直到了向公众挑战的地步【8】。

二、基层政府腐败产生的原因依据基层政府腐败呈现出的智能化、隐蔽化、多样化、迷惑性、易发性、疯狂性等特点。

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原因是理想信念的丧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客观原因是人事制度存在漏洞、有效监督难以实施、官员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全、政府内外缺乏良好的文化气氛。

下面针对这些原因进行依依分析。

(一)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法治观念淡薄基层有些领导官员思想守旧、工作方式方法落伍、精神涣散,严重缺乏创新,没有责任感、纪律心。

他们往往是两眼向上,整日在领导面前奉承拍马、欺上瞒下,对群众事务从不关心、流于形式;严重恶化了官民关系,导致地方群众集体上访的现象时常发生;从而严重的威胁到地方治安稳定,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重庆市奉节县岩湾乡,群众集体到县政府上访,对办理养老保险实务上,乡政府徇私枉法、欺上瞒下。

基层有些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手段粗暴。

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主动学习、深研;对地方实际情况不胜了解、漠不关心,错误的按章办事。

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儿戏”,每当立案处理时,才临时“抱佛脚”,而且处理结果常常是出乎预料的,这些结果中有包庇犯罪事实的、也有执法手段粗暴的,形成一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严重不尊重人权的现象。

(二)人事制度存在漏洞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人事管理,对人才的选聘、考评、培训都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在对于基层政府人事部门及官员时,他们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出现了另一番景象,在选聘、考评、培训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一人堂”、“潜规则”等不良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地方基层人才的进入,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素质的提高。

同时,在人事选聘上,选聘范围狭隘、方式老化、方法陈旧,难以形成竞争机制;在人事考评上,考评内容、方式、结果不协调,缺乏针对性;在人事培训上,官员以培训为由肆意奢侈浪费,严重缺乏自律、自强意识,对培训内容从不关心、对培训结果也是淡然视之,从而造成思想守旧、理想信念丧失、法制观念淡薄的普遍现象。

(三)有效监督难以实施基层政府监督部门和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违法违纪行为坐视不管、放任自流,他们或是因为素质缺乏、或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影响、或是无利可图等等,造成政府内部监察岗位,出现一种“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履职”的现象。

同时,基层监察机关的设置,也行同虚设,他们当中的一些执法人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知法犯法、助纣为虐,形成与政府腐败分子一种“猫鼠联姻”关系,导致一些政府官员胆大妄为、无所顾忌。

如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在老板私挖浅层煤这件事上,监察机关到现场临检时,由于国土所所长的原因,造成检查机关与老板之间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无功而返。

(四)官员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全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基层政府领导干部的工资收入不断提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却有些偏低。

在基层政府中,领导干部收入低微已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