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探讨

关于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探讨

关于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探讨
【摘要】: 作为当今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的裂
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多种多样的裂缝原因中,温度变
化引起的拉引力占有极大地比重,对温度变化的控制也因此变得刻
不容缓。本文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
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温度应力;防护
当今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即用配有钢筋
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众多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因数中,裂缝
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主要因数。
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的忽视是工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
一,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如若控制失当,一方面施工中产生的温度裂缝将会影响到结构的整
体性和耐久性,另一方面运转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也会显著影响结构
的应力状态。其中,施工中的温度裂缝是最常见的事故,应予以重
点防范。因此,本文即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了
详细的说明介绍。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多种多样,主要是有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
性,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和湿度控制
不当等。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硬化期间过
程中,水泥会产生大量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
内部温度急速上升,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从而造成内部与外部热
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二是混凝土
受到寒潮的袭击时,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
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
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
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如没有及时覆盖、养护不周、
时干时湿,表面水分快速散失,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
化小,使其表面干缩形变而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会出现拉应
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导致裂缝。水灰比不稳定,原材料不
均匀以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等因素,通常会使同一块混
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分布不均匀;而且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
强度很小,只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于是,许多抗拉能力很低
薄弱部位极易出现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拉应力则主要由钢筋
承担力。但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的
拉应力只能依靠混凝土来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
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以上温度、湿度、原材料等一系列原因
均会使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温度应力在其中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和施工极为重要。
2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引起的原因,温度应力可分为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
(1)自生应力:由于结构内部温度非线性分布,使结构本身互
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其不依靠外界任何约束。例如桥梁墩身,
其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和内部的温差使得内部与
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使其
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受
到边界的约束,只能沿着特定的方向产生应变。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
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等方法,具体计算
这里就不再细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应力维持不变时,混凝土的应
变会随时间而增长(即混凝土徐变),因而温度应力有着相当大的
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不能忽略徐变的影响,须保证计算结果的
正确性。
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可从控制温度、改善约束条件进行裂缝防止,减轻温度应力:
(1)控制温度
①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如选用干硬性混凝土,改善骨料
级配,掺粉煤灰,加入引气剂或塑化剂等。
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
度。
③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④热天应减少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对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
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温度
下降收缩而产生拉应力。
(2)改善约束条件
合理的进行分缝分块、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起伏、高差
和侧面的长期暴露。
此外,还要重视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和养护,提高其抗裂能力,
防止表面干缩产生裂缝,特别是要以预防贯穿裂缝的发生为主,因
为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十分困难。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以提
高模板的周转率;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
以免发生“温度冲击”现象,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在混凝
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使
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拆除模
板必会引起表面温度骤降,产生温度梯度是表面收缩,从而在表面
附加一拉应力。两个拉应力迭加,再加上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干
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极大,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所以,在拆除
模板后,应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避
免表面温度骤降,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导致裂缝。
使用外加剂(如减水防裂剂)也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
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
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通常能够达到一剂多效,比单纯的
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更加简捷、经济,因此,我们在工程实践中
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注重外加剂技术的开发。
4、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温度梯度造成容易形成裂缝。因
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老混凝土过冷,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减小拉应
力。
(2)防止混凝土超冷,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
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以免造成
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表面发生裂缝。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
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混凝土的
强度和抗裂能力满足要求。理论上,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
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实际上,水泥的水化常会因为水
分蒸发损失等因素而推迟或防碍,尤其是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
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最初几天
的养护工作,保证水泥水化的正常进行。二是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
度和湿度变化,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产生裂缝。保温措施通常
有益于湿度的控制;反之适当的湿度条件也有助于温度的控制。
5、 结束语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对裂缝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
的温差产生温度梯度,使表面收缩而发生。本文对混凝土的施工温
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温
度的控制与裂缝的预防措施。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
多分析、多总结,积累经验,开发新技术,完善管理工作,将多种
预防处理措施结合应用,避免混凝土裂缝是完全可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