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有何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而企业财务则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
这些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活动的高风险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减少可能的损失,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对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企业财务风险定义入手,通过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表现的认识,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探求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对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表现;原因;对策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1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1
1.1 企业在筹资方面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1
1.2 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1
1.3 企业资金回收策略不当2
1.4 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2
2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3
2.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3
2.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3
2.3 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4
2.4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理财人员素质不高4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5
3.1 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树立动态分析观念5
3.2 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评价5
3.2.1 流动比率分析5
3.2.2 速动比率分析6
3.2.3 资产负债率分析6
3.2.4 存货周转率分析6
3.2.5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7
3.2.6 利息保障倍数分析7
3.3 针对具体财务活动,采取不同防范措施7
3.3.1 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7
3.3.2 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8
3.3.3 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控制8
3.3.4 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控制9
3.4 合理采用风险防范技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9
3.4.1 采用多元化风险控制技术9
3.4.2 采用风险转移技术10
3.4.3 采用风险回避技术10
3.4.4 采用自我保险技术10
3.5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10
3.6 树立风险价值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水平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本科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4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
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资金流能够合理正常的运转。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
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
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
正因为这样,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特点
1.涉及面广。
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2.综合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的每个环节和人、财、物的各个要素。
3.灵敏度高。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扩大收入。
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
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
1.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
2.财务管理要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
3.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
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4.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要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指标,通过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作。
因此,作为现代企业,企业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财务管理来展开。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本资料转自:
其他回答按时间排序按投票数排序
lucktea 2008-11-3 15:40:05 125.113.188.* 举报所谓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就是根据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来妥善预防和处理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及其后果,并尽量降低经营成本,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风险管理监控主要包括风险的回避、风险的转移、风险的保留、风险损失的避免、风险信息的管理几个方面,如果战略风险监控不利,就会形成企业的危机。
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企业危机发生前的五个征兆:第一,管理者行为的征兆。
譬如高层领导者独断专行,不信任部下,疑心很重,或领导班子不团结,积怨甚深等等。
第二,竞争决策的征兆。
即重大投资、经营决策失误。
第三,经营环境的征兆。
经营的外部环境征兆,主要是指遭到消费者的投诉、政府的谴责、媒体的曝光等;经营的内部环境征兆,主要是指职工之间不团结,或多数职工对高层领导意见很大,甚至散布谣言,或中层管理干部纷纷要求辞职、调离等。
第四,财务管理的征兆。
即财务年度指标连续下滑。
第五,工作场所的征兆。
即工作场所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涣散等等。
一般来说,企业的高层领导很难发现这些危机的征兆,其原因有:一是有的企业危机往往是慢慢出现、潜移默化的,譬如中上层干部和高层领导两条心,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讲,会下嘀嘀咕咕,第一把手在天上飞,中层干部在地上走,上下不沟通,相互之间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危机萌发,却很难发现。
二是有些企业家把企业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感情很深,而感情越深,越看不到企业存在的危机。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看优点多,看缺点少,会形成溺爱,害了孩子的前程。
三是危机往往在领导班子内部和企业外围的周边环境两个地方出现,容易被忽视。
四是有些高层领导没有看到环境在变化,陶醉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国企业加强战略风险管理,应该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战略决策程序,形成规范、良好的治理环境;第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提供战略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第三,完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战略风险管理目标、职能部门风险管理目标和员工风险管理目标的三级目标管理体系;第四,有效识别、评估、监控战略管理的风险,降低企业战略失败的可能性以及业绩表现的不确定性;第五,建立合理的战略决策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战略决策流程,明确信息的沟通途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及保密性;第六,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使管理层能随时监控战略管理实况,将战略风险管理和监控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战略风险管理是员工的共同责任,而并非管理层单方面的责任,实行全员的风险管理;第七,确定内部审计在公司的重要地位,明确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完善内部审计流程;第八,增强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意识,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目前,一个企业领导者要搞好一个企业,必须抓住五样东西:一是须要有战略管理,而且做好战略风险管理。
二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不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要完蛋。
三是要有适当的速度,而不是超高速度。
适当的速度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的速度要比竞争对手快;对市场反应的速度要比竞争对手快;创新的速度要比竞争对手快;在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速度尽量快一点。
四是要讲究诚信,重合同,守信誉,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五是要把国有企业的行为和政府的行为相区分,企业的行为和政府行为是有所不同的,凡是在红头文件中没说可以做,也没说不可以做的事,政府就不能做,而企业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对企业有利就可以做。
因此,企业领导者要认真钻研中央文件,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讲话,善于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这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