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文化分析

内蒙古文化分析


鄂尔多斯红葱 在我国,葱的品种有十几种。像叶黄鲜嫩的羊角葱,叶绿青 甜的小葱,形美辛香的改良葱……但都没有红葱辛辣有味。 红葱,因表皮呈红色,故名。鄂尔多斯人爱吃红葱,农民也 爱种红葱。 金秋十月,无论是城市、农村,人们总要忙忙碌碌地储备红 葱,以便冬、春食用。这时,人们就会看到,一辆辆拉运红葱的 汽车奔驰在公路上,或运到机关单位,或调往外地。农贸市场上 出售红葱的叫卖声,也不绝于耳。 城镇居民买到红葱后,便把它一束一束地扎起来,齐刷刷地 码在墙根下或放到房沿上,让温熙的阳光慢慢地把它的表皮晒干 ,然后保存起来。红葱虽不怕冻,但冬天应减少对它的移动次数 。否则破坏了葱的结构,便不好食用。 葱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 素B1、B2 、C以及多种矿物质。 俗话说:“白葱炒菜,红葱做馅。”红葱的细胞里,含有大 量的挥发性精油,叫葱蒜辣素。其味香辣,故包饺子、做包子、 吃馅饼,只要把它放进去,就会起到去腥解膻、改善滋味、促进 食欲的作用。
酸饭
您如有机会到鄂尔多斯黄河沿岸和准格尔旗山区作客,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吃到用糜米制作的酸饭 。还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锅台 上放着一个、甚至两个酸罐。 只要在那里住上几天,人们就会发现,酸饭还有好几种呢。早晨吃酸粥,中午吃酸捞饭或酸焖饭 ,晚上吃酸稀饭或酸拌汤。不过,农民吃酸饭,并不是每日必食三餐。 吃酸粥时,有的农民还要把辣椒面撒到上面,就着酸菜吃。故人们赞美地说:“辣椒抹粥,吃上 挺兜”(好的意思)。 农民做酸焖饭时,总喜欢往里面放一些切成块的山药(土豆)。这样吃起来,味道鲜美适口。 过去,农民视酸饭为富裕生活的象征,因此常常说:“早上酸粥中午糕,晚上焖饭上油炒。 农民爱吃酸饭,跟生活环境有关系。那里盛产糜米,糜米沤酸后味道特别醇香,所以,人人爱吃 。农民吃上酸饭顶着烈日劳 动,不渴、也不上火。农民劳动了一天,身体觉得疲累的时候,一进家门就痛饮几勺酸米汤,浑 身无不感到清凉爽快。 制作酸饭非常有趣:把豆腐酸浆作为“酵料”倒入洗净的的小口罐子里,再把熬过糜米的汤舀进 去发酵。然后把一定量的糜 米洗净也倒进罐里。把罐放到热锅台上,一天以后,“甜米”就变成了“酸米”了。多数人家不 用“酵料”,而用米汤和糜米直 接发酵。]酸浆(酵料)用的次数多了,就会减少。只要随用随添米汤,一年四季都会有酸浆, 而且味道也纯正鲜美。
红腌菜 提到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腌菜,就使我们想到与它有关的遥远的过去。 瀚海大漠中,走着几位衣衫简陋的人。没有人烟,没有道路,他们凭 着经验,切着方位,翻过一座沙丘,又翻过一座沙丘。夕阳西下,他们便 停下疲累的脚步,吃一口炒面、嚼一撮红腌菜,待夜幕降临后伴着星星入 睡。 至今,农民一直食用红腌菜。就连农村上学的孩子,也常把它装在兜 里当零食吃。 红腌菜很咸,干吃、泡着吃均可,吃起来特别有嚼头。 红腌菜较轻,大约0.5公斤重的红腌菜,其容积就有四五个苹果那么大 ,拿它当咸菜吃,一个人能吃几十天。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红腌菜是接济穷人的一种菜。因此,贫困山区的 农民,年年都要制作红腌菜。 秋收以后,把圆白菜、萝卜、蔓菁、芋头切成盐汤)将其煮 熟,攥成团,晒干,便成了褐红色的红腌菜。 吃的时候,把它掰碎泡在米汤里或适量的开水里,一点都不硬。
荞面碗坨 制作荞面碗坨的原料是荞面 。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外形呈坨 状,故叫碗坨。 荞面碗坨,是比较讲究的一 种食品,既卫生,又适应时令。 沙区的夏天,气候非常燥热,挥 汗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回到家中, 凉阴阴地吃上一、两碗荞面碗坨 ,顿觉消暑解渴。
鄂尔多斯美食
奶制品
奶制品
酸烩菜 游名胜,尝名菜名点,是一大乐事。鄂尔多斯农村,本有扒荞面、莜面窝窝、窝瓜饭、 山药丸子、红腌菜、米酒等地方佳肴。 但这里向旅游者推荐一种四时皆宜的名菜,那就是酸香可口、回味无穷的酸烩菜。 酸烩菜从未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 味。逢年、过节、满月、结婚、丧葬、接待宾朋时,酸烩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以弥补其它 菜品的不足。就是离开故土调往外地 的人,也不会忘记养育过他们的酸烩菜。 酸烩菜,是几个概念的合称。它是由腌渍过的白菜和其它蔬菜经烹制后做成的菜肴。 山药削皮、洗净,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块。把猪肉先放到热锅内炒一炒,搁上大料 、花椒、葱、蒜、酱油、食盐再炒一 炒,添足水。待水滚沸后,把腌过的白菜搁到锅里烩熟。然后,手持铁勺把锅里的山药 捣成烂泥,便做成了猪肉烩酸菜。 天寒地冻时分,是杀猪的季节,这时,主人总要把邻居、亲戚、朋友邀来,满满地烩上 一大锅酸烩菜,红红活活地吃一顿, 快活极了。 现在,酸烩菜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宾馆、饭店的餐桌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酸烩菜能够一代一代地食用至今,也许是著名的希腊数学家皮发高尔道出了它的含意: “白菜乃是这样一种蔬菜,它能使人经常保持精神焕发和愉快,能使人的心情安静。” 到鄂尔多斯旅游的宾客,请在您的食谱中,一定要安排一顿猪肉烩酸菜!
蒙式奶食 鄂托克奶食品繁多,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食品类——有白酥油、 黄酥油、奶豆腐、奶果子、奶皮等。 白酥油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奶食品。把鲜奶盛入瓷罐发酵为沃奶 (蒙古语称“艾日格”),沃奶可分离出糊状白酥油,味酸甜而不腻, 拌吃炒米味更美。把白酥油放锅内加热,下米熬煮,油中的酸奶被米吸 收后即连出淡黄色透明的黄酥油来。 将鲜奶熬滚,用勺子不时地扬,使奶沫浮在上面,待冷却形成一层 皮,取出放在通风地晾干,即是奶皮(蒙语称乌日莫)。(右图为奶皮) 将取白酥油后的沃奶,慢火煮熬,便成浆状酸奶(蒙语称查嘎)。 将酸奶装进布袋压榨,便成奶豆腐。奶豆腐可掰成块,或捏成圆坨,或 扣入木模后倒出后晒干,称烙蛋子(蒙语称胡如德)。将奶豆腐用手攥 起,从手指缝挤出晒干,即成奶果子(蒙语称寿莫勒)。 奶食饮料中最为贵重的是奶酒,其次是鲜奶,沃奶,酸奶。鄂托克 旗牧民用牛羊奶酿制成奶酒,把取白酥油后的沃奶在熬制成酸奶过程中 ,锅口上放一溜酒笼屉,即酿出奶酒来。奶酒的酒精度低,醇香可口, 是招待远方朋友和尊贵客人的上等佳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