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名家验方精选(转载)一、治月经不调(柴芍调经汤,朱南孙拟方)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白茅根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香附、地榆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餐前及晚餐后1小时温服。
二、治闭经(三紫调经汤,姚寓晨拟方)紫石英、紫丹参、紫参各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后下)10克,柏子仁、广郁金、生卷柏各12克。
紫石英先煎30分钟,加入诸药(琥珀末除外)。
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2次吞服。
每日1剂。
三、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加味二仙汤,四川省万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郑惠伯拟方)仙茅、巴戟天各12克,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当归、知母、五味子、覆盆子各10克,黄柏6克。
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四、治痛经(化膜汤,朱南孙拟方)血竭末(另吞)、参三七末(另吞)各3克,生蒲黄(包煎)15克,五灵脂10克,生山楂、赤芍各9克,刘寄奴12克,熟军炭、炮姜各4.5克。
水煎服。
每次月经前服7~10剂。
一般3~6个月痛经缓解,内膜破碎脱落而愈。
本方适用于膜样痛经。
五、治不孕症(调肝种子汤,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祝谌予拟方)广木香、当归各10克,柴胡、香附各3克,紫河车、羌活、益母草、白芍各9克。
水煎服。
月经后第10~15天服4~6剂。
六、治子宫肌瘤(理气逐瘀消脂汤,裘笑梅拟方)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川芎、炙甘草各3克,桔红、姜半夏、炒枳壳、莪术各6克,失笑散(包)、白花蛇舌草各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七、治更年期综合征(清心平肝汤,裘笑梅拟方)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枣仁各9克,龙骨15克。
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八、治习惯性流产(固胎汤,刘云鹏拟方)党参、炒白术、熟地各30克,炒扁豆、山茱萸、炒杜仲、续断、枸杞子各9克,山药、桑寄生各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个月。
妇科杂病经验方l.乳腺增生组方:药用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30克,当归、瓜蒌、丹参(后下)、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
病程较长加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土鳖虫、水蛭;硬结难消加皂角刺、桃仁、浙贝母、玄参。
服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服。
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
3周为1个疗程,至疼痛及肿块消失。
2.子宫肌瘤组方:益母草、生牡蛎(先煎)各30克,山茨菇、当归、穿山甲(先煎)、丹参(后下)各15克,赤芍、地鳖虫各12克,三棱、莪术、僵蚕、桃仁(打)、川芎、红花各9克。
出血量多加三七、小蓟炭、莲房炭;肿块坚硬加地龙、皂角刺、夏枯草;反复发作加生地、丹皮、玄参;包块难消加全蝎、水蛭、蜈蚣。
服法:每天l剂,水煎分4次服。
月经期停服。
2个月为1个疗程,至肿块消失。
戒房事,忌辛辣饮食。
孕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服本方。
3.卵巢囊肿方药:生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30克,丹参(后下)、炮山甲(先煎)、牛膝各15~30克,当归、赤芍各10~15克,三棱、莪术各9~12克,桃仁、川芎、红花各6~10克。
病程日久加海藻,昆布;包块消之不快加地龙、土鳖虫、水蛭;服法: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
月经期停服。
30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注意:治疗期间应节房事,忌生冷、香燥、酒类、辛辣饮食。
孕妇、月经过多及有出血倾向和年老体弱者禁服用本方。
名医名方 柴青乳癖方杨秉秀 杨秉秀,女,1936年3月生,湖南邵东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1993年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内多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约20篇,参编著作一部。
组成 柴胡10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0克,紫丹参15克,枳壳10克,橘核15克,蒲公英15克,橘叶7~9克(鲜者为佳)。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消癖。
主治 乳腺小叶增生(乳癖)。
对初起实证者疗效较佳, 服法 每日一剂,常规水煎2次,分2次服,半月为一疗程。
方解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故西医治疗是以调节卵巢功能为主,但迄今尚无特效药物。
中医没有乳腺小叶增生之病名,但因在乳房部位可触到痞块,故名“乳癖”。
其病因病机与忧思郁怒等情志密切有关。
当今中年妇女由于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社会活动多,因而精神紧张,思想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急躁、忧虑、不安等情绪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气血不畅,脉络阻滞,形成痞块,发为乳癖。
方中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癖为君。
王不留行、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为臣,配蒲公英、橘核,清热解毒,消炎散结,加强活血化瘀和消癖功效。
枳壳、瓜蒌行气化痰,消积为佐。
用芳香气味较浓的鲜橘叶为使,可引诸药入经,使气血通顺调。
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癖之功效。
加减 乳头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肝经郁热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楝子8克,延胡索10克,清肝热,解郁止痛;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健脾益气;溢乳者,加炒麦芽50克,山楂10克,薏苡仁15克,消乳汁;有乳头溢血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地榆15克,凉血止血;冲任亏虚者,加鹿角霜15克,山药15,补骨脂10克补益冲任。
痛经良方——温经止痛汤组成:当归30克,川芎、酒白芍各12克,乌药、香附子、元胡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
加减:寒凝胞宫,少腹冷痛较甚者加小茴香、九香虫各10克;伴四肢肿胀者加泽兰叶15克。
茯苓12克;饮食呆滞者加麦芽、山楂各15克,砂仁8克;瘀阻较甚、少腹刺痛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各1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
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取药汁。
如法煎煮2次。
合并药液分2~3次温服。
于每月月经前服3~4剂,连服3个月期周期。
适用于功能性痛经,症见经前数日及行经期少腹冰冷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得温痛减,经期后延,经行块多不畅,至经行过半则痛渐缓,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等症。
按语:温经汤针对寒凝、气滞、血瘀的病机而设,故药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散瘀通经;白芍“除血痹”(《本经》),柔肝缓急;乌药温通行气散寒,解凝止痛;肉桂温经散寒,通阴解凝;元胡、香附行气活血定痛;炙甘草补中和药。
诸药合之,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
俾寒散、气行、血活,经行通畅,则其痛自愈。
服药期间及经期勿淋雨涉水,坐卧湿地,并应舒情志,解郁怒,适寒温,忌食生冷厚味,生痰恋湿之品。
名医名方 吴氏通管汤吴熙 吴熙,男,1940年10月生,福建省厦门市人。
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院长、书记,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幼承庭训,擅长诊治妇科疑难症,特别对不孕症治疗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主编、副主编41部1800万字医书,其中3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图书奖一、二、三等奖。
38项(篇)科研和学术论文获奖。
组成 莪术15 克,丹参15 克,细辛2 克,大黄15 克,炮山甲15克,水蛭15克,当归15 克,桃仁10 克,三棱10 克,红花10 克,甘草5 克。
功效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瘀祛生新。
主治 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
用法 上药每个月周期用药10剂,于月经后5天开始用药,每日1剂,用水煎3次,将3次药汁合并,取100ml药液趁温保留灌肠,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余下药液,1日2次分服,10天为1疗程。
每剂药3煎后药渣,用布包热敷下腹部,冷却时蒸热再敷,每日上、下午各敷1次,每次40~50分钟。
可于宫腔干净后3~5日,用宫腔导管缓慢地宫腔注入药液,首次量不得超过10ml,速度1ml/分钟,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方解 本疗法中“吴氏通管汤”具有抗菌,破血逐瘀之功效。
方中莪术、三棱、桃仁、红花行血破瘀,攻逐积滞;丹参活血祛瘀,扩张血管;细辛散寒,止痛,抗菌;大黄抗菌泻下;炮山甲散瘀通络,消肿排脓;水蛭破血逐瘀,抗凝,扩血管,促吸收;当归补血行血;甘草调和诸药。
中药灌肠利于盆腔组织吸收,提高盆腔组织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药渣外敷起到热敷的物理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有利于药物的热蒸气离子透入。
宫腔缓慢加压注入药液,对粘连的输卵管起到扩张作用,有利于粘连的解除,使管腔复通。
加之药物作用,功效更显著。
加减 若气滞血瘀,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拟活血为主,调经种子,用官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元胡、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
若发现输卵管粘连或炎症,酌加牛角丝(水牛角切丝)、人字草、牛膝。
若出现白带多,色浓,味臭,酌加白冠花、白果仁、银花、紫花地丁。
若遇宫冷不孕者配以附子、肉桂、紫石英。
治子宫肌瘤方 理气逐瘀消脂汤【来源】裘笑梅,《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方解】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
《巢氏病源》说:“癥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了。
”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
故方用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浙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癥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
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癥止痛。
俾气顺痰化、瘀祛癥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蔡小荪治疗崩漏验方上海蔡氏妇科传至吾师蔡小荪已七代,先生悬壶执业60载,学验俱丰,善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崩漏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
蔡师指出:崩漏必须详审病机,首辨阴阳,即阴崩与阳崩之别。
“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执简驭繁可概括为:凡出血色质赤紫粘稠的属阳崩,用养阴止崩汤;经色暗淡稀薄的属阴崩,用温阳止崩汤;经行量多色暗有块属血瘀崩漏,治疗上用化瘀生新法,宜化瘀止崩汤为主。
总之崩漏的病因众多,病情错综复杂,蔡师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止血不留瘀,崩则不专止涩,用药深谙药性,崩漏止后,经水甫净,气血大亏,急需补气血,增加营养的调理,使气血旺盛则循环而行,崩漏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