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对外发展贸易模式与浙江的比较杨夕玥(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摘要:江苏和浙江两省同处中国东南沿海,又同属“长三角”经济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起步都比较早,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采取甚么样的贸易发展模式方面,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国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较好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似背景。
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江苏和浙江两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驱动模式,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关键词:江苏省浙江省贸易模式发展趋势优化路径Jiangsu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and zhejiangcomparisonYangxiyue(JIN 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LONGPAN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 (211169)Abstract: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are both at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and belong to “Long Triangle” Economic Zone.They started earlier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have much common grou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economic trade.They have such similar background as low labor force cost, strong support of the preferential open policy and bett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on the aspect of what kind of trad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be adopted.At the premises of the commonness of making full use of develop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foreign trade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bring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to full pla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havesuccessfully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 driv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drive, energy and market demand of foreign trade.Keywords:Jiangsu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Trade driven modeDevelopment-trend Optimized approach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都很好地处理了外贸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被称为“江浙外贸现象”。
虽然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如都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体制市场化起步早,又同处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等;但统计数据显示,两省的对外贸易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和贸易模式。
江苏省外贸发展模式是“外部力量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区域内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外贸企业大都集中在苏南地区,以“宁、苏、锡、常”为代表。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内部驱动型”,一般贸易占主体,外贸企业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纺织、玩具、灯具等商品的占主导出口地位,区域贸易发展较平衡。
现阶段,江苏、浙江两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如浙江一般贸易占主体,受国家外贸政策影响大,小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抵抗风险能力弱,加工贸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江苏省外贸并非主要以规模经济为基础,而是和一般贸易一样主要依靠中国的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且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明显。
在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两省只有在保持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梯次转移,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由外贸大省转变为外贸强省,才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省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比较㈠江苏、浙江两省外贸模式的比较近年来,江苏、浙江两省外贸发展迅速,但江苏省进出13规模要高于浙江。
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从出口超200亿美元,到2002年出口超300亿美元,用了2年时间。
2003年,出口又超500亿美元,短短2年后就实现了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美元的大跨越。
1990年江苏外贸出口列全国各省市第5位,1996年列全国第3位,2000 年以后江苏外贸出口一直居全国第2位,2006年对外贸易额为2839.9亿美元。
浙江省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浙江从1980年开口岸,到1997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用了18年时间;从2001年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再到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
2006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391.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009亿美元,在全国的地位由1980年的第13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进口382.5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
㈡贸易主体方面的比较从贸易主体看,江苏省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浙江省则是外贸主体多元化,已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
江苏省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充分发挥江苏重、化工业基础比较好,区位条件优越,与外商合作较早,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相对素质较高的等系列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逐步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期的乡镇企业是外贸出口主体的局面。
1991年江苏省“三资”企业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12%,2006年已经达到76.5%,为1227.5亿美元,而1985年全省an:i:贸易出口额为0.3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15.86亿美元的2.4%;1997年已达73.8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2.4%,2006年更是达到1061.39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66.16%。
外资企业成为外贸主体的同时,民营企业也成为出口的生力军。
2006年,民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0.4%上升到8.9%。
与江苏省外贸主体“单极化”相比,浙江省则是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均衡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增长成为支持外贸迅猛增长的强劲动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口比重继续有所降低。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绍兴等地.私营企业外贸出口的增长尤为迅猛。
浙江省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为主的内外资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三大主体的出口比例由2000年的17.4:27.6:55调整到2006年的44.8:37.6:17.69(见图3.2)。
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从2000年的6064家增加到2006年的26274家。
2006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4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平均出口规模322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100万美元,年均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929家。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规模扩大,比重提高。
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7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㈢贸易方式的比较在贸易方式上,江苏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两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均增势迅猛。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江苏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相继进入产出期,带动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逐步成为推动江苏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1997年以后,加工贸易的进出口超过了一般贸易,在全省各类贸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1061.3亿美元,进口740.2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531.5亿美元,进口282.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0.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33%上升至33.13%;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9.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66.7%下降至66.2%。
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强劲说明江苏省生产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正在提高,也是江苏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和江苏省相反,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长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比重均在70%以上,并且自2001年起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超越广东,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直至2006年,广东一般贸易出口以26.9亿美元再次超越浙江。
2006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的为76.6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96%和江苏省的33.13%。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所占贸易比重也随税率变化而变化。
199年7月1日,我国的出口退税率从16.63%下调到12.86%,第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相对就比较高,且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超过一般贸易20.3个百分点,2004年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加工贸易增速再次提高,超越一般贸易17.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