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国家着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会计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便成为当前会计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会计模式的形式与其相依存的环境又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的共识。
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会计发展的基础;会计的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的繁荣与振兴。
[关键词]:会经济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模式[引言]: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依据人们生产实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人造的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运行之下,因此,会计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会计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连,一定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适用于一定的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国际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应加快会计改革和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步伐.1、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1.1.竞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美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与社社会经济环境从总体上百,美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后于自我管理型,美国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会计活动,而是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间接地干涉会计活动。
对会计活动行使管理职能的是会计职业团体。
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看,就企业会计人员而百,英国企业会计人员资格的确认、业务等级的认可、工作职权的规范、会计人员的任免等.都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意见。
会计人员只对管理当局负责,管理当局只需按公认会计原则要求组织和领导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提报合乎要求的财务报告。
政府不直接领导和管理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
但是,在美国,企业会计人员要受到会计职业团体的监督,如美国管理会计人员协会制定有《管理会计人员道德行为规则》,对会计人员执法、公正客观提供信息、保密、解决与上级领导的冲突等都有规定。
就注册会计师而言,美国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兼或采用了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及自我管理,坦主要还是自我管理。
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法律主要是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各州自己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法。
备州政府设立的会计事务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属的执法司承担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能。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州会计师协会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职业组织和地方性职业组织,其主要职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命题,制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执业行为规范,为会员提供各种专业咨询服务等等。
从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上看,美国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行使制订会计准则的权力限制在监督作用上,准许鼓励Bl司机构(目前通过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保持主导地位。
此外还有由美国会计学。
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全国会计师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六家职业组织赞助的财务会计基金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负责对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和提供咨询。
从会计规范体系上看,美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职业道德守则》、S—X规定(联邦法规17条210项和S—K规定(联邦法规17条229项)、公认会计原则(GAAP)组成。
S—X规定和S一K规定主要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美国的公司法很少涉及会计问题。
就会计管理所涉及的具体范围来说,美国会计管理体制并不短盖会计活动的方方面面,一般的会计活动是极少受到政府干预的、有关法规及会计准则所约束的是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的会计。
1.2.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日本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看,为培养本国具有国际水平的CPA,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日本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法律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优越性,同时又充分强调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
在日本,涉及公认会计士行业的法律、法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如《公认会计士法》、《商法》、《民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所得税法》;第二层次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发邪的政汉,如《公认会计士法》相大藏省令;第三层次是公认会计士协会作的解释性规则。
大藏省是日本CPA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大藏省对CPA行业的管理有绝对的权威。
大藏省下设证券局企业财务课,负责政府对CPA行业的管理,下设CPA考试资格审查会组织CPA考试,下设企业会计审议会,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JICPA)是日本唯一的全国职业会计士组织,其宗旨是:根据公认会计士的使命和职责,为维护职业声誉。
提高审计服务和其它相关业务的质量,对会员进行指导、联络和监督,以及从班公认会计师和见习会计师注册登记研宜等。
可以看出。
在公认会计师行业管理方面,日本领向于江箔的法律管理相权威的行政管理。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开放型经济我国的经济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开放型经济,它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开放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会计工作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
我国因自身的特殊情况,会计制度与国外会计制度间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以后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有效地进行。
我国的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基本特征或公有制占较主要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经济制度的本质内涵是维护公有财产,保护社会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会计服务的宗旨,更多地是强调社会的宏观效益,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其会计法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建立,都体现较明显的统一性、强制性。
而经济体制客观上造就了会计主体的特性,对会计本身的技术性考虑较少,企业的会计行为完全制约于政府的会计法规与会计制度。
我国提出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赋予我国现行经济模式下会计体系以新的特征。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使企业成为独立于所有者的法人主体。
围绕着“企业法人”而非个别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来规划企业的经营理财活动,形成产权独立、自主理财、自主分配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目标就是通过经营者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产权利益关系的明晰,推动着会计职能在企业内部的充分有效发挥,是会计体系在原有的对外报告会计,即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又形成一整套专门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内部报告制度,即管理会计,使会计直接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完善与发展了会计体系。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特别是市场化的程度对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会计活动范围早已由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展到承包、租赁、股份、联营、兼并、破产等领域;会计业务内容也不断扩大到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
股份公司的出现,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有者、债权人及各种潜在的投资者都对会计信息质量予以高度的关注,迫使企业从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会计信息的揭示与披露。
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表现为不良的经济环境会限制或妨碍会计的发展。
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的,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
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主要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
另外,混乱的经济环境,也迫使会计师采取不良的会计行为,来顺应企业家的要求,导致不当的会计实务,从而影响会计更快、更好地发展。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2.1 .技术性。
会计准则被认为是一种纯客观的约束机制,一种纯技术的规范手段,其目的是使会计实务处理能够科学、合理、一致。
自从产生对会计行为具有普遍约束的会计规范体系之后,会计改革主要表现在会计规范体系的变革,而会计规范体系的变革,就表现在具体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2.2.社会性。
实质上是经济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在有关各方面的分配。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平竞争,一切市场经济参与者都不能因权利地位不同而形成等级差别。
行政权利如果同市场经济中交易行为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必须是中立机构,以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3、净化会计环境,增强会计职能3.1. 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领导体制赋予会计工作者以独立性其核心内容是,将具体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营造一种能言、敢言、言真的环境目前状况下,会计人员的生活、生存条件由会计主体给予,自然对其“上司”必然是言听计从了,否则就会陷入恶劣的环境之中,这样不敢言、言不由衷的结果,均咎自于不好的工作领导体制政府委派确认等制度,割掉了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之间的利益牵制关系,让会计人员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出发,为会计主体服务,保证其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
3.2.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尤其要加重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现在往往形成了会计主体的领导人实质违法,而让会计人员受罚,这种处罚的认定,是对表面现象的简单化处理,未触及到真罪的灵魂,只能有短期震慑效应,时间稍长,又会死灰复燃因而要增加打击力度,主要是增加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要营造一种谁主使策划、谁就受罚的法律环境导致今天这种会计人员作为代言人而成“牺牲品”,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主要是责任界定范围不清、认定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等缘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隐形、滞后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只是盯着有形的既成事实而言的鉴于此,在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一是要抓住“主谋”,二是要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进行全面分析,要对潜在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酿成久不治必乱大谋的恶果。
3.3.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与控制目前会计主体往往区别对象按需提供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针对信息使用者的考核指标体系的不同,投其所好而精心编造有关的财务信息,骗取了信息使用者的信任,为会计主体或领导个人争取到了各项政策、荣誉、资本和资金,但这种虚假的信息却并不能弥补会计实力的不济,结果漏洞越来越大,拖到后来,再也无法堵上,给国家等资产所有者造成惨重损失追根溯源导致这种结果的源头,就是误导人们采取错误行为的有关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由于不同“源”,没有源于客观实际,正是这种虚假的、多变的、“结构合理且完美”的信息,美化了人们对会计主体的认识,进而采取了错误的行为因而必须让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即进行同源性控制,让会计主体将会计信息提供给独立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心,谁要使用该信息,征得会计主体同意后,则可使用;税务、银行、财政、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在不损害会计利益的情况下,可以按程序调用、监测这种客观公正地把会计主体亮相在不同人的面前,供有不同目的的人们予以公正的评测,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自然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排除了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现象和由此带来的恶果,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的巨大作用,就会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