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近代中国的选择
全球化从产生之日起,就对世界历史及各个国家民族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发展程度的深化和规模的扩大,它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中国来说,从一开始默然置身于全球化之外,到后来被强行纳入全球化体系中并任人宰割,到后来在全球化中抖落屈辱傲然崛起,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受全球化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全球化发端于资本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开辟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才有了世界历史的开始,才有了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
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必然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时,就时刻关注资本主义的这种全球化发展,他们始终强调,落后国家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这是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极为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
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世界历史,并通过资本的国际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将落后国家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这样落后国家被迫为国际资本主义的生存做贡献,同时在落后国家内部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同时,资本主义向相对落后国家的扩张和掠夺,也遏制了落后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当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的大机器隆隆作响的时候,当时闭关自守的清王朝仍沉迷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中,鸦片战争打破了腐朽的清王朝死水般的沉寂,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迫加入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转变也揭开了寻求民族新生自强的中国革命的序幕。
应当说,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中国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必然条件。
一方面,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击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造就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但这一阶级既受到封建主义的压制,又受到帝国主义的排挤,始终没有得到充分正常的发育,因而导致了他们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他们不能领导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的失败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斗争的失败,说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担当起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入侵虽然带来一定客观进步因素,但是这种客观进步因素是有历史限度的,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他们的殖民地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是要是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大起来,而是要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永远服从他们的利益需要,因而帝国主义是顽固阻挠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
其二,中国具备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内国际条件。
“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也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组织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不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其三,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逐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总而言之,只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才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因为只有它,才能尽快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最终拜托帝国主义国家的围剿和压迫,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