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建设(完整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完整资料)

word资料,下载后可编辑
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章
语法信息:由于主体有感受力能够感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
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能力,能够领会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
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因
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信息资源化的成因:
1、 信息资源是直接为人类所需要,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资源。
2、 信息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稀缺资源
3、 信息资源是使用方向具有可选择性的资源
信息资源化的意义:
1、
信息资源的定义:
广义: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他强调“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
发与组织的信息集合
狭义:将信息资源界定为是经过人类选择、组织和加工处理的有序化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

信息资源的类型:文献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单机信息资源)

一次信息资源:是指著作者最初发表的原始文献,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二发表的原
始创作

二次信息资源:实在对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内容浓缩的基础上,按
照一定体例组织而成的客供件所得一种信息资源

三次信息资源:是指通过利用二次信息资源对一次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评
述而加工成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的含义:就是人类对所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
和开发等活动,使之成为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信息资源建设的三个阶段:
1、 藏书与藏书建设
2、 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提出与理论体系的形成
3、 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1、 信息资源体系规划
2、 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
word资料,下载后可编辑
3、 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4、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5、 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6、 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7、 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1、 信息资源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 信息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
便利
3、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4、 信息资源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信息资源建设的典型理论
1、 贮存图书馆理论
2、 零增长理论
3、 拥有与获取理论
拥有本馆资源与获取馆外信息的关系
拥有 获取是相互辅助的关系、长期共存的关系、缺一不可的关系、互动的关系,也就是
说,纪要重视拥有,也要重视获取,这应该成为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

4、文献老化理论(指的是文献内容上的老化)
文献半衰期:指的是正在被利用的文献中的一半实在多长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献的半衰期
越长,文献老化越慢,反之越快)
普赖斯指数:即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
数之比值
P=出版年限不超过五年的被引文献量/被引文献总量
普赖斯指数与文献老化速度成正比
4、 普赖斯曲线—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规律(指的是社会总文献在长期的历史时间内的增
长规律)
5、 布拉德福定律—文献分布规律理论
核心期刊:

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特色化原则
4、 共建共享原则

第三章
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1、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2、 对馆藏信息获取方式的影响
word资料,下载后可编辑
3、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4、 对信息资源保障方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继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1、 科学技术知识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基础
2、 科学与技术共同支撑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3、 学习、创新是知识经济不可或缺的条件

知识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1、 图书馆作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信息载体集散中心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2、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必须因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3、 必须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国家政策及法律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1、 加快制定图书馆法,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健全的法制环境
2、 加大投入力度,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 加强对信息资源布局宏观规划与调控
4、 完善我国信息法律体系,寻求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协调

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资源建设的积极意义
1、 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刺激知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创造日益增多的精神财富,
从而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源
2、 知识产去哪制度有利于促进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促进科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

3、 知识产权制度保证了知识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
设的质量

第四章 第五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流程与环节
1、 前期建设阶段
信息资源建设规划
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源及供应源分析
2、 建设实施阶段
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资源组织
信息资源存储、管理
信息资源检索
3、 开发利用阶段
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利用
word资料,下载后可编辑
信息资源传播、传递
4、 信息服务阶段
信息资源反馈

文献采访:文献采访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馆藏、读者和文献源的调查,有目的、有
计划和系统地收集馆藏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文献采访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
1、 这一理念要求图书馆在文献采访时要把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2、 这一理念带来了当代图书馆评价标准的变化
3、 这一理念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对书的鉴赏能力,还要有对
社会文献信息需求的判断能力

重点藏书: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
获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

一般藏书:主要包括一般用户用于学习提高所用的基础书刊,普通参考工具书,业余阅读
欣赏的文艺书刊和通俗科普读物,以及综合性、边缘性与相关学科的书刊资料等

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
1、 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2、 相互交叉,相互转化

国外选书理论:
价值论—美国 杜威
需要论—美国 普尔克特
综合计分法—英国 麦考文
社会调查选择说—英国 维拉德
使用概率论—印度 阮冈纳赞
补充原则—原苏联
复选理论—原苏联 格里戈利耶夫

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出版国家书目,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作为国家书目情报中心,
编制联合目录,出版回溯性的国家书目

国家图书馆的基本任务:全面系统的收集、保存国家文献,他要求国家图书馆将国内出版
的各类型、各语种的出版物,全面采集入藏,意识国家图书馆成为本国书刊资料查询和借
阅的最终基地

文献信息采集源:用于文献采访工作的各种采集工具
采集工具:
征订目录:是图书馆信息采访人员订购书刊时直接使用的主要书目工具
通报性书目和积累性书目:是一种积累报道全国各地出版社已经出版发行的图书情况的总
word资料,下载后可编辑
书目,是记录一定时期内文献出版情况的目录,其主体是国家书目
参考性书目:其所列图书均是已经出版发行的图书。参考性书目不是直接用于订购书刊的
目录,而是供采访人在进行文献采集工作时参考的目录,它包括各种联合目录、专题目
录、推荐书目等

文献采集的方法:
1、 购入采集方式(预定、现购、邮购、代购、网购、复制)
2、 非购入采集方式(呈缴、调拨、征集、索取、交换和赠送)

文献采集的流程:
1、 选书阶段
2、 订书阶段
3、 验收阶段

图书选择的标准:
1、 图书的内容范围
2、 图书的内容质量
3、 图书的读者对象
4、 图书的责任者
5、 图书的出版者与出版记录
6、 图书的价格
7、 图书的印刷质量

复本:图书复本,泛指两本以上,内容和形势完全相同的重复书
确定藏书复本量的依据与方法:
1、 现实读者数
2、 图书借阅制度
3、 图书的有效期
4、 图书的类型与价格
5、 流通部门数与保存本数
6、 图书馆复制能力

第七章
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为存储方式,以电、磁、光介质为媒体形态,以多种符号形式
记录信息内容,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
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电子出版物采访原则:
1、 需求导向原则
2、 协助互补原则
3、 成本效益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