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泻地诊断与治疗

腹泻地诊断与治疗

题目: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1年11月23日
主讲人:刘卫军
腹泻常见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感染与细菌性食物中毒,非感染性腹泻无论起症状和危害均
次之。

在进行急性腹泻的诊断时,首先应重视流行病学资料,而症状和体征要仔细甄别,血常
规及便常规有助于早期诊断,粪便中分离出病原体是感染急性腹泻的确诊依据。

1、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肠炎其特点为季节性强,高度传染性,临床症状轻,病程自限。

其中,
人轮状病毒(RV)感染较为常见。

在高发季节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泻、黄色水样便,且同
时伴有腹痛,除外其
他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免疫电镜发现RV。

其他病毒如诺沃克病毒、肠腺病
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引起水样腹
泻,鉴别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原学检查。

治疗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轻度脱水予口服补液(ORS),中重度脱水伴电解质紊乱者宜静脉补液。

(2)、细菌性痢疾是近年成人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夏秋季,患者常有不洁
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患者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和(或)中毒性脑病。

腹泻初起为水样便,每日十余次,后为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左下
腹为主,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自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升高。

粪便镜检见满视野散在的红细胞,以及大量成堆的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粪便培
养见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急性菌痢抗菌治疗常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抗生素。

毒血症症状重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
激素,脱水者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3)、霍乱好发于夏秋季,多数有进食海鲜及海产品史,或接触霍乱患者史。

起病急,先泻后吐,多为无痛性腹泻,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后喷射状呕吐,初为水样,后期可
为米泔水样,并由此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

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粪便涂片显微镜下见鱼群
样排列的革兰染色阴性弧菌,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可区分01群
及哦0139群感染,以上2项粪便检查可作为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诊断方法。

粪便培养霍乱弧
菌生长,或血清凝集效价呈4倍以上生长可
确诊。

对霍乱患者应严格隔离,及时补液,可使用多西环素、喹诺酮
类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抗生素。

轻者可口服补液,常使用ORS,重者可静脉补液,通常选用541液。

(4)、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与C型产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
以肠出血为特点。

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散发性。

急性起病,突然腹
痛,腹泻,便血及呕吐,伴中等度发热,可出现肠麻痹和休克。

当考虑本病的可能时,如
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
左移,常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重症更加明显,腹部X线平片见空肠胀气和液平面,气腹,则可确诊。

抗菌治疗可使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中毒症状重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5)、其他常见肠道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及副溶血弧菌等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致病菌。

2、非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于夏秋季,常因饮食不洁引起。

临床特点为集体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不超过72h),有共同进食可疑食物史,未食者不发病。

主要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据此可初步诊断。

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不用抗菌药物,
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

症状较重并考虑有感染者,可适当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

(2)、变态反应性胃肠病多在进食虾、蟹、海鱼、乳类及蛋类等后出现呕吐、腹痛与
腹泻,常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偏头痛;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粪常规阴性。

应立
即停止食用可疑引起过敏的食物,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

(3)、发酵性消化不良粪便呈水样或糊样,多泡沫,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伴腹胀与排
气增多。

镜检可发现大量未消化的淀粉颗粒,用卢式碘液可染成深蓝、蓝色、棕红等不同颜色,及大量嗜碘性细菌(酪酸梭状芽胞菌、链状球菌)。

治疗应少进食糖类等碳水化合物,
多饮水,可服用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物。

(4)、其他:肠易激综合征、局限性肠炎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及
直肠癌、药物性肠炎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