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19T14:52:04.72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作者:杜绍彦[导读] 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制备再生混凝土,对缓解垃圾污染具有重大作用。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进行分析综述,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杜绍彦
身份证:4102221969****2531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摘要: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制备再生混凝土,对缓解垃圾污染具有重大作用。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进行分析综述,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材料也有了很大的技术进步。

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建筑物被拆除,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混凝土废物,造成大量混凝土浪费和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倾倒的建筑垃圾超过1360万t。

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混凝土废弃物回收率较低,大部分废弃混凝土都放在户外,这对城市环境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因素。

而对于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浪费和污染的情况。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可以按特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加工使用。

使用再生骨料聚集体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天然砂的使用,节约能源,还可以回收特定的废物,对保护环境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它为应用程序和促销提供了高价值。

1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1.1新拌混凝土和易性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上能否得到推广,其和易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而混凝土和易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根据大量试验研究可知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由于粗骨料表面粗糙、孔隙及微裂缝多、吸水率大,使得其具有流动性差、坍落度小,但保水性和黏聚性增强的特点。

流动性和坍落度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变差和减小,要得到需要的和易性需加大用水量和减水剂的使用量。

故在今后,有关和易性方面的研究应在确保再生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措施增加其流动性。

1.2再生骨料强化方法分析
采用未经处理的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强度一般较低,为提高再生骨料质量,学者提出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复合的手段对骨料进行改性强化处理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采用化学改性方法,使用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溶液对再生骨料浸泡处理风干后测试强化骨料的性能,实验表明硅烷能够较好的提高骨料的密度,PV A处理能够较多降低骨料的吸水率。

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渗透作用和较高的活性特点,采用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对再生骨料浸渍处理,研究纳米溶胶强化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纳米碳酸钙可以填充再生骨料的孔隙,从微观结构上对再生骨料进行了改良,但新拌再生混凝土浆体的流动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沉降,导致浸渍溶胶不均质现象,影响浸渍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3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随着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的深入,对其耐久性研究的需要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但是,从研究状况来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

一方面,由于采用的试验方法不同,设计内容的差异等原因,再加上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

因此,各研究者所得的结论差异较大,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

另一方面,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还是仅仅停留在宏观规律的认识上,尚未从微观层次上对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机理加以深入探讨。

从研究成果来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对影响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的研究。

而关于应用于实际工程的预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相关性能的物理模型研究尚浅。

这里只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抗碳化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收缩与徐变性能作介绍。

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利用发泡技术,将建筑物废弃再生集料加入水泥基体中制备再生泡沫混凝土,分析水泥掺量、水灰比和再生骨料掺量对最终再生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泥掺量,水灰比的影响最小。

设计出最佳配合比,制备出的再生气泡混凝土性能满足CJJ/T177—2012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要求。

分别采用建筑垃圾复合微粉与粉煤灰粉加入混凝土中,研究建筑垃圾复合微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工程适用性,得出建筑垃圾复合微粉添加到C30的混凝土中可以改善新拌浆体的和易性并提高长期强度。

这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提供较好的方向指导。

研究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的替代率小于25%时,再生混凝土强度保持较好,当大于该比例时混凝土强度下降较快。

再生细骨料的加入量少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加入量大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反而影响较小。

根据工程项目部分构件部位对混凝没有太高要求的现实情况,综合众多学者对再生混凝土骨料替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将再生混凝土运用于要求较低的工程,该服役条件更切合再生混凝土本身的力学性质,由于不要求对再生骨料进行二次处理,体现出较好的经济性,难点在于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得出结果以判断再生混凝土在工程运用的适应性。

基于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再生骨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依托工程建设中非承重部件再生混凝土工程规模应用,设计得到C25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表明掺量在30%以内的再生混凝土在工程非承重部位上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 3.1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但对于资源而言。

我国个人平均资源严重匮乏。

所以。

我国应该将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努力实现中国的长期长远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急切需要发展。

但是,我国目前的国情背景凸显了传统综合发展模式的不足,所以我们更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无论是在外观还是质量上,都需要进行提升,如果采用稀有资源,则需要提取更多的天然宝石,但是,由于这些资源无法重新生成,所以导致它们没有被广泛使用。

所以,如果有可再生的能源可以利用,则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发展。

3.2符合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环保要点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污染问题,我国规范了城市垃圾的清除,其中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除此之外,我国还在努力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进一步保护环境,在此方面,再生混凝土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二次骨料混凝土技术可以减少埋藏废弃物的土地流失,减少安装和运输过程中废气的污染。

3.3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虽然再生骨料混凝土能源没有直接给我国经济带来直接利益,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彻底,没有彻底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现代设备的研究促进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

此外,大部分人口的意识形态观念已明显改善。

虽然野生资源或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也会对环境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利用二次骨料混凝土能源技术的设计,就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结束语: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自19世纪20年代应用以来,混凝土材料不断发展创新,从最初的普通混凝土逐渐发展到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最终迈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有限的自然资源使得再生骨料势必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混凝土可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有着明显的经济、环境效益,是实现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必将是未来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左颖.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性能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12)
[2]左颖.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性能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3]何燕,彭磊,高辉,水亮亮.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