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各语句中的“逻辑”一词是在何种涵义上使用的。
( 1 )逻辑和修辞,使人长于论辩。
(培根)( 2 )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霍姆斯)( 3 )逻辑是不可少的,过去说一个人“不讲逻辑”是个很大的罪名,是骂人的话。
(金岳霖)( 4 )男人的逻辑总是对付不了女人的逻辑。
(契诃夫)( 5 )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来自市场秩序的内在逻辑。
( 6 )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保证不遇见任何障碍;但它不能告诉我们那一条道路能引导我们达到目的地。
(彭加勒)指出下列划线的语词表达的是集合词项还是非集合词项:①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②人定胜天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④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书不可不读⑦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⑧我们应当爱护图书馆的书⑨书,犹药也,多读,可以医愚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用欧拉图图示下列各组词项之间的关系:1 . a. 苹果、 b. 苹果树、 c. 苹果园2 . a. 中国、 b. 四川省、 c. 成都市3 . a. 四季、 b. 秋季4 . a. 工人、 b. 妇女、 c. 女工代表5 . a. 重庆人、 b. 具有重庆市常住户口的人、 c. 在重庆市工作的人6 . a. 能被 2 整除的数、 b. 能被 3 整除的数、 c. 能被 6 整除的数7 . a. 知识分子、 b. 江苏人、 c. 南京人8 . a. 法官、 b. 律师、 c. 中共党员9 . a. 男学生、 b. 女学生、 c. 女运动员10 . a. 语词、 b. 概念、 c. 概念的内涵11 . a. 子女、 b. 婚生子女、 c. 非婚生子女12 . a. 成年人、 b. 年满 18 周岁的人、 c. 老年人、 d. 已满 14 周岁未满 16 周岁的人、 e.45 周岁以下的人课堂练习:分析下列直言命题的逻辑结构,指出其主、谓、量、联项,并写出其逻辑形式:1 .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2 .甲厂生产的许多产品都是优质产品3 .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是足球迷4 .教学楼下面那块黑板报是甲班的班报5 .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是追星族6 .参加今天讨论的不都是我们班的同学课堂练习1 .若 a 与 b 交叉,且 b 真包含 c ,则下述命题中必然为真的是()。
①所有 a 是 c ( aAc )②所有 a 不是 c ( aEc )③有的 a 是 c ( aIc )④有的 a 不是 c ( aOc )④2 .若 a 与 b 交叉,且 b 真包含于 c ,则下述命题中必然为真的是()。
①所有 a 是c ( aAc )②所有 a 不是 c ( aEc )③有的 a 是 c ( aIc )④有的 a 不是 c ( aOc )③3 .若“有的 A 是 B ”和“有的 A 不是 B ”都真,则 A 与 B 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
①全同关系②交叉关系③全异关系④种属关系⑤属种关系③④①下列命题中,与“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都是先进工作者”的等值命题是()。
①不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都不是先进工作者②先进工作者都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③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有先进工作者④有的非先进工作者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题干:SAP①﹁SEP ② PAS ③SIP ④﹁ PIS若已知( A ∧~ B ∧ C )为真,则可知:①~ A 为();②( B ∧ D )为();③( C ∧~ E )为()。
1 )若已知( A ∨ B ∨~ C )为假,则可知:①(~ A ∧ C )为();②( B ∨D )为();③( C ∨E )为()。
2 )若已知( A ∨ B ∨ C )为真,且已知 A 假, B 假,则可知 C 为()。
3 )若已知( A ∨ B ∨ C )为真,且已知 A 真, B 真,则可知 C 为()。
“并非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是北方人并且都是惯犯”这个负命题等值于()。
①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②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③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④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⑤该犯罪团伙的成员有的不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有的不是惯犯若已知( A ∧ B )→ C 为假,则可知:①( A ∧ B ∧~ C )为();②(~ B ∨~ C )为();③(~ C → D )为()。
某人涉嫌一刑事案件而受到指控。
法庭辩论中,检察官与辩护律师有如下辩论:控方:如果被告人作案,则他必有同伙辩方:这不可能。
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事实,则下列一定是事实的有()。
﹁( p ∧ q )①或可得熊掌,或可得鱼( q ∨ p )②鱼和熊掌皆不可得(﹁ p ∧﹁ q )③如果熊掌可得,则鱼不可得( q →﹁ p )④只要鱼可得,则熊掌不可得( p →﹁ q )⑤如果熊掌不可得,则鱼可得(﹁ q → p )⑥如果鱼不可得,则熊掌可得(﹁ p → q )⑦只有鱼不可得,熊掌才可得(﹁ p ← q )⑧只有熊掌可得,鱼才不可得( q ←﹁ p )⑨只有鱼可得,熊掌才不可得( p ←﹁ q )⑩只有熊掌不可得,鱼才可得(﹁ q ← p )③④⑦⑩“本案不可能既不是图财害命,也不是奸情杀害”等值于()。
~(~ p ∧~ q )①本案既是图财害命,又是奸情杀害( p ∧ q )②本案或者是图财害命,或者是奸情杀害( p ∨ q )③如果本案是图财害命,就不是奸情杀害( p →~ q )④只要本案不是奸情杀害,就是图财害命(~ q → p )⑤只有本案是图财害命,才不是奸情杀害( p ←~ q )⑥只有本案不是图财害命,才是奸情杀害(~ p ← q )⑦如果本案不是图财害命,就是奸情杀害(~ p → q )⑧只有本案是奸情杀害,才不是图财害命( q ←~ p )②④⑤⑦⑧课堂练习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简要说明其是否有效。
如果王××的英语成绩 60 分以上,语文成绩 60 分以上,数学成绩 60 分以上,那么,他的平均成绩就是 60 分以上。
然而王××的平均成绩不到 60 分。
可见王××的英语、语文、数学成绩都不到 60 分。
若令 A= 王××的英语成绩 60 分以上, B= 王××的语文成绩 60 分以上, C= 王××的数学成绩 60 分以上, D= 王××平均成绩 60 分以上,则其推理形式:( A∧B∧C )→D ,~ D ∴~ A ∧~ B ∧~ C该推理形式无效实例解析.皖、浙交界处某偏僻山沟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尸体用石块整齐地覆盖着,中心现场离山路 15 米,地上灌木丛生,无拖拉、搏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身穿红色海马毛毛衣,下穿深白色直条深色裤子,衣着鲜艳、完整,身长 160 厘米, 25 岁左右,尸体无抵抗伤,现场勘查确认,死者系他杀无疑。
在进行案情分析时,侦查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走访获取的情况,推断本案或者是抢劫杀人,或者是案犯跟踪强奸后杀人灭口,或者是熟人预谋杀人。
而如果是抢劫杀人,则案犯不必采用氰化物杀人这一特殊手段,也不必用石块覆盖尸体,可见不是抢劫杀人;而如果是案犯跟踪强奸杀人灭口,则现场必有搏斗、拖拉痕迹,但从现场情况看,死者衣着完整,中心现场无拖拉、搏斗痕迹;再说案犯为用氰化物杀人也不好解释,可见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因此,能解释得通的只能是:熟人预谋杀人。
问:上述案情分析运用了哪些推理?是怎样运用的?写出其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写出由下列前提出发推出“ C ”的推理过程:①( A ∨ B );②( B →~ D );③( D ←~ C );④(~ A ∧ E )两人对弈,红方面临如下棋局:ⅰ要么出车,要么走炮,要么跳马;ⅱ若出车,则马被吃掉;ⅲ若不出车,则炮走不得;ⅳ马不能被吃掉。
此时红方的下一着棋只能是()。
①既不出车也不跳马②不跳马但出车③跳马④走炮( 1999 年 MBA 入学考试题)解:若令 A= 出车, B= 走炮, C= 跳马, D= 马被吃掉,则:①( A∨B∨C )②( A →D )③(~ A→~ B )④~ D已知前提得~ A, 由②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 B ,由③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 C 由①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某海关缉私队要充实海上特别行动小组的缉私力量。
已初步商定了如下方案:( 1 )如果吴×参加,则邱×也参加;( 2 )如果赵×不参加,则孙×不能不参加;( 3 )如果吴×不参加而赵×参加,则队长参加;( 4 )队长和副队长不能都参加;( 5 )上级已决定副队长参加。
在当前情况下,邱×和孙×是否参加该特别行动小组?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 2002 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若令 A= 吴×参加, B= 邱×参加, C= 赵×参加, D= 孙×参加, E= 队长参加,F= 副队长参加,则已知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① A → B ②~ C → D ③~ A ∧ C →E ④~( E ∧ F )⑤ F已知前提⑥~ E ∨~ F 由④等值式(德·摩根律)⑦~E 由⑤⑥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⑧~(~ A ∧ C )由③⑦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⑨ A ∨~ C 由⑧等值式(德·摩根律)⑩ B ∨ D 由①②⑨二难推理复杂构成式答:由上可知,邱×和孙×至少有一人必须参加该特别行动小组。
例4.运用复合命题推理的相关知识解答下题:某档案室夜里被盗。
案发后经反复查证,掌握了如下事实:①本案系间谍所为,间谍可能是蓝×或黄×。
②黄×当夜失踪了,并且机要员白×被打死了。
③只有机要员白×未被打死,门卫颜×的证词才不真实。
④如果黄×是间谍,那么当夜档案室不会有警报声。
⑤如果门卫颜×的证词真实,当夜档案室就有警报声。
问:谁是间谍?并写出其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