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护理学姓名孔远远准考证号7论文题目骨科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年月日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目录前言............................... ......... .............2一、心理护理的目的........................................21.1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 ................... (2)1.2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 (2)1.3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二、骨科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32.1复杂多变............................... ...............32.2差异不同..............................................32.3交流受限..............................................32.4负性情绪................... ........................ (3)三、急危重症患者心理问题原因............................43.1环境因素................... ...........................4 3.2疾病及治疗因素........................................ 43.3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 .43.4人际交往的减少...................................... .4四、急危重症患者心理变化分期............................4 4.1心理休克期... ........................................44.2心理冲突期........................................... .44.3退让或重新适应期..................................... .4五、急危重症患者的日常心理护理..........................45.1稳定患者情绪,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前提.....................45.2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点......55.3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55.4护理人员责任心对患者心理有很大影响................. (5)5.5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 .....................6六、骨科急危重症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6)6.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66.2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7七、讨论................................................ (7)参考文献...................................... .......... (8)骨科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摘要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1]。
过去认为急危重症患者病势危急,护士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近些年来,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到对急危重症患者同样也需要心理护理。
因为急危重症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负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诊科被称作是医院的“火药桶”,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费用往往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而直接的导火索可能是某句话表达不当,或认为护士行动迟缓,不够迅速。
所以作为一名急诊科以及ICU的护士,要善于揣摩患者心理,察其颜,观其色,随机应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即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自己的麻烦。
关键词骨科急危重症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前言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面情绪。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特别是骨科急危重病人,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得到康复。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个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经济地位和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
他们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又有病人的特殊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运用心理护理知识,了解、分析、掌握各类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通过干预病人的心理活动,使千差万别的病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骨科患者入院后,一方面是外伤和疾病造成的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最佳护理,特别是骨科急危重症病人,更容易因为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影响整个治疗过程。
1.1 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骨科临床病人多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和疼痛,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病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另一方面最担心手术能不能恢复功能和解除疼痛等。
对手术疑虑重重,担心麻醉意外,手术失败,术中大出血,神经损伤等,病人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会造成治疗上的不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
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给与全面、细致的健康指导,恰当的劝说和解释,以改变病人的认识方式。
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状态,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使病人按照治疗方案行事,从而使病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1.2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病人从家庭到医院,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陌生的,难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影响饮食和睡眠。
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病人,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的需要,让病人感到温暖。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生活,使病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对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完成各项工作重要基础,病人在住院期间这一点也显得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基础上的治疗关系。
护理人员的仪表、气质、行为、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感受病人的情感,理解病人的处境和他们的要求,促进相互间信任与理解,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帮助病人尽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时病人间的沟通也是一种较好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法。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种极有效的鼓舞力量,是医治疾病的良药,因此,病人入院后护士除了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外也要介绍同室病友,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二、骨科急重症患者心理特点2.1 复杂多变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骨科临床病人多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和疼痛,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病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另一方面最担心手术能不能恢复功能和解除疼痛等。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交通事故等不良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
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
2.2 差异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护士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患者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2.3 交流受限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因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而使语言交流能力受到阻碍;但患者不能用言语交流,不等于患者就没有需求。
2.4 负性情绪患者发病初期可能感到恐惧,继而,恐惧变成焦虑,随着治疗和护理时间的延长,焦虑可能变成抑郁和无助感。
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情绪,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2]。
三、危重症患者心理问题原因3.1 环境因素ICU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因此各种医疗监护设备繁多,昼夜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往来穿梭,同室病友呻吟、抢救或去世,都给患者已精神压力;此外患者的家庭因素如:经济状况、与家庭里其他成员的关系等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
3.2 疾病及治疗因素疾病本身对大脑也有显著影响,如休克患者的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细胞缺氧,因而出现烦躁不安。
3.3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患者对疾病的凶险程度缺乏心理准备,过高或过低评价疾病及治疗。
评价过高会焦虑或悲观,评价过低会轻视或不认真配合治疗。
3.4 人际交往的减少ICU中气氛紧张,医护人员忙于工作,很少与患者交流,严格的探视制度又减少了患者家属的看望时间,有的疾病或一些医护措施制约了患者的交流能力,导致患者人际交往减少,负性情绪积累和加重[3]。
四、危重症患者心理变化分期4.1心理休克期患者突然陷入严重的疾病状态,心理准备不足,陷入精神崩溃状态,称为心理休克期。
通常表现为入住ICU后1-2天,异常的平静和冷漠,表情呆板,不愿交流,对医护措施没有反应。
4.2心理冲突期此期的患者无法面对现实,思想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有失落、无助感,焦虑、恐惧、绝望,常以否认机制来减轻心理反应,一般在入住ICU 后3-4天出现。
4.3 退让或重新适应期患者从疾病症状和周围反映,感到现实无法逃避,不得不面对现实,降低原来的期望值,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适应疾病的状态。
医护人员应该抓住这个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给予引导和帮助。
五、急危重症患者的日常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各种措施,力争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第二阶段,在患者病情稳定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则需要护士以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去鼓舞、支持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病魔的斗志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