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归纳法与演绎法应用专题
通过本专题训练,着重掌握分析复杂物理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从某些个别物理现象或特殊的物理过程出发,可以推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结
论;这种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推理方式叫归纳法.与归纳法的思维程序
相反,从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原理出发,也可以推论出某一个别的物理现象或特
殊的物理过程;这种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叫做演绎法.
演绎依据的一般性原理是由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来的,而归纳又必须以一般性原理为
指导,才能找出特殊现象的本质;所以,归纳离不开演绎,演绎也离不开归纳,虽然归
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
互补充的.当我们解决物理问题时,根据物理概念或规律分析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使
用的是演绎法;根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推导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使用的是归纳法.归
纳法和演绎法的交叉应用,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见思维方式.
【例题1】A、B两点相距s,将s平分为n等价.今让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
由静止开始向B运动,物体在每一等分段均做匀加速运动,且第一段加速度为a,但每
过一个等价点加速度都增加an,试求该物体到达B点时速度.
【分析与解析】由于物体在每个等分段上都做匀加速运动,所以每段运动的初、末
速度应满足同样的关系:
22
10
vv
=2a·sn
22
21
vv
=2a(1+1n)·sn
22
32
vv
=2a(1+2n)·sn
……
22
nn1
vv
=2a(1+1nn)·sn
将上述各式两端分别相加,即得
2
n
v
=2a·sn[1+(1+1n)+(1+2n)+……(1+1nn)]
=2a·sn[n+(1n+2n+……+1nn)]=(3-1n)as
∴ vn=1(3)asn.
总结与提高 该题所用关系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每一等分段上的
方程都不难给出.但若要按常规的解法,逐一地求出v1、v2、v3……,从中找出vn的通
式,则是较困难的.上述解法恰是利用各方程左侧的特点,相加后将中间诸项相消,而
直接求得了最终速度vn.
【例题2】一弹性小球自4.9m高处自由落下,当它与水平桌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
减小到碰前的7/9,试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
【分析与解答】每碰撞一次后所做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升和回落两个阶段,不
计空气阻力,这两段所用时间和行程相等.
小球原来距桌面高度为4.9m,用h0表示,下落至桌面时的速度v0应为:
v
0
=0229.84.9gh=9.8(m/s)
下落时间为:t0=02/24.9/9.8hg=1(s).
首先用演绎法:
小球第一次和桌面碰撞,那么,第一次碰撞桌面后小球的速率:v1=v0×7/9(m/s).
第一次碰撞后上升、回落需用时间:2t1=2v1/g=(2×v0/g)×7/9=2×7/9(s).
小球第二次和桌面碰撞,那么,第二次碰撞桌面后小球的速率:
v2=v1×7/9=(v0×7/9)×7/9=v
0
×(7/9)2(m/s).
第二次碰撞后上升、回落需用时间:2t2=2v2/g=2×(7/9)2.
再用归纳法:
依此类推可得:小球第n次和桌面碰撞后上升、回落需用时间2tn=2×(7/9)n(s).
∴小球从开始下落到经n次碰撞后静止所用总时间为:
T=t0+2t1+2t2+…+2t
n
=1+2×7/9+2×(7/9)2+…+2×(7/9)n=1+2×[7/9+
(7/9)2+…+(7/9)n]
括号内为等比级数求和,首项a1=7/9,公比q=7/9
∵|q|<1,
∴无穷递减等比级数的和为:17/97117/92aq
∴T=1+2×7/2=8(s).
总结与提高 此题中小球与桌面碰撞的次数是无数次,试图求出每一次的时间将是无
止境的.关键利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找出小球第n次碰撞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n的表达式,
看看tn的表达式有何规律(此题中tn符合等比数列规律).然后利用有关数学知识求得最后
结果.
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要多分析、比较、归纳,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即会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提高.
训练题
(1)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把四只球依次向上抛出,为了使节目能持续表演下去,该演员
必须让回到手中的小球隔一个相等的时间再向上抛出,假如抛出每一个球上升的最大高
度都是1.25m,那么球在手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m/s2,演员
抛球同时即刻接球)
A.1/3s; B.1/4s;
C.1/5s; D.1/6s.
(2)人站在列车的前头,当列车从静止起动时,发现第一节车箱穿过人的时间为5s,
列车做匀加速运动,求第十节车箱通过人的时间.
(3)水平导轨AB的两端各有一个竖直的档板A和B,AB长4m,物体自A处开始以
4m/s的速度沿导轨向B运动,已知物体在碰到A或B以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
度反弹回来,并且物体在导轨上作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为了使物体最终能停
在AB的中点,则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4)一个人以30m/s的初速度将小球上抛,每隔1s抛出一球.假设空气阻力可以忽
略不计,而且升、降的球并不相碰(g取10m/s2).问:①最多能有几个球在空中?②设在
t
=0时将第1个球抛出,在哪些时刻它和以后抛出的小球在空中相遇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