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我们如对这次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加以分析,既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又能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中国现代化是在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开始的。
殖民列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特权逐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所以中国的现代化
一开始就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真正迈出现代化实际步伐的是洋务运动,但他们不敢越封建专制统治雷池半步,所以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一个梦。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洋务派的基础上,懂得发展经济和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条件。
他们发动了“维新变法”,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但他们的先天营养不足以致在顽固派的迫害下一败涂地。
但他们的运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事实证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渗入中国,而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使人们看到了这个政权没落的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切身经验中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政权埋葬封建帝制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
强、民族的振兴。
所以说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鸦片战争以来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孙中山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从事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富国强,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大闸门,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契机,其表现在: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是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
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上掀起举办实业的高潮对中国工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民国开始,孙中山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
毛泽东郑重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
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事实也证明如此。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年长的大多数参加过辛亥革命,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如董必武,林伯渠等。
年轻的大多数受到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
由上可见,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们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孙中山的临终遗言,现在仍振聋发聩。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孙中山生前非常关怀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曾三次去台湾,他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继承先生的遗志,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而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应更加自信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在新世纪新起点上,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将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推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