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作者:季仙华齐兰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46期摘要:目前,中国经济下行面临多种风险,资本市场相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严重低效率。

中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低效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性行为演进的结果。

文中分析了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的根源,以及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环境等因素。

提出了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各项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这对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机制改革,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机制中图分类号:F832一、引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演变,同时也是政府行为主导地位的演变过程,政府一般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调整,确保顺利执行其制度安排。

由于各种利益集团对资本市场制度演进,没有足以匹敌的能力,所以只能被动适应。

在经济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资本市场制度演化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制度化演进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在建设筹集资金方面做出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快速增长。

资本市场也是政府行为主导的演变结果,由于资本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市场严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

因此,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根本原因并不是市场本身造成的。

另外,资本市场本身是没有效率高低之分的,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制度环境都是人为的结果。

因此,要想改变目前这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严重低效率的情况,就必须从决定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上找原因,阻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关键是制度环境的约束。

同时,产权、信用、寻租也都将成为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机制。

二、资本市场上的制度环境因素从产权约束激励机制上来看,国家的金融制度特征是资本市场上产权的界定与交易行为决定的,影响着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形成。

而产权则影响资本市场的竞争环境,如果资本市场缺乏明确的产权,就不可能形成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

因此,产权不明确就成为资本市场上各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原因。

从信用约束机制上讲,信用是十分重要的制度性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资本,是资本市场交易发展与存在的基础。

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用是实现交易的基本保证之一,同时也是资本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敌,机会主义的存在常常给市场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

因此,信用问题也就成为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寻租行为方式上来看,寻租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

寻租活动也成为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的基本手段。

在经济制度变迁中,政府管制基本上直接导致了寻租行为。

寻租行为的扩大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

因此,寻租行为不仅影响资本市场本身,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此外,腐败现象与寻租行为紧密相联,是危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建立的因素。

三、制度环境因素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如上文所述,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制度环境因素主要是产权、信用与寻租,下文将详细对这三种因素对资本市场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讨论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问题主要通过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

1.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是产权的功能之一,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

“科斯定理”定义归纳为,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论采取何种产权界定形式,均不影响经济效率;而交易成本为正数时,产权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具体运行机制表示为“交易成本一产权经济效率。

”产权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关系表现为: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独立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也就没有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规范资本市场上各种投资行为,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主体去搜集更多的资源信息,也不能从事能够带来巨大收益的其它投资活动;如果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但投资对象产权关系不清晰,就导致投资主体无法获取更多的、准确的相关信息,投资活动也将无法进行。

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阻止了资本市场扩大交易规模,也导致了交易结果的缩小而无法通过交易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更由于资本市场上产权的不清晰而造成交易规模缩小和交易行为无效,也导致了投资上的损失。

从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来看,因产权不明确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叫无形交易成本。

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潜在的大量交易无法实现造成潜在的交易成本变得无穷大。

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存在大量欺诈的、虚假的、不完整的信息,使参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变得增加,导致市场参与主体交易很难顺利进行,从而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加剧了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引发机会主义的生长。

机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因此,信息不对称为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2.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明确清晰的产权提高资本市场竞争。

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产权就不会有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

竞争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产权和竞争之间的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资本市场竞争提高了产权的实现与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竞争实现了资本市场充分的完全竞争。

从一定程度上讲,产权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外部约束力,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效益不好,公司股东将通过抛售股票的行为,产生对公司经营机制的约束。

一般来说,只有市场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形成真正的交易行为,形成真正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市场上产权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

一旦产权明确,同样也会产生产权激励机制,使得产权主体各参与者实现最大化利益,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企业业绩不佳和经营不善的公司股票一般都会被投资者抛弃。

在其他要素市场上,产权对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是一样的,产权则是竞争形成的最根本,资本市场的竞争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产权是资本市场上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原因。

充分竞争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在资本市场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竞争上,进而会发生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竞争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各市场参与主体,也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层次与规模,以及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从金融资源供给的形态上来看,市场上有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主体,有更加充裕的资源供给与更多的投资者,形成供给方的竞争市场;从需求方面形态上来看,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者表示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以及更多的筹资者,并且形成需求方的竞争市场。

同时,资本市场的竞争代表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交易。

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实现条件是必须有大规模的、多结构、多层次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也是资本市场竞争直接带来的结果。

多层次的大规模金融工具给各参与主体提供了获利的大量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参与交易,因此,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竞争体现了政府监管机构职能的准确定位。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灵魂,只有在资本市场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才能使得整个经济协调统一发展,才能形成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资本市场的高效率。

(二)信用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信用是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

社会信用的缺失直接造成交易秩序的混乱,导致交易过程中的出现的假冒伪劣行为以及违约行为和不守信用的行为产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也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股票市场配置效率。

一般来讲机会主义往往是带有犯罪性质的,并且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

从资本市场上看,机会主义行为最为突出地是表现在券商、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制造出虚假信息,目的是欺骗中小投资者,因而使得股票市场上有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破坏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上市公司投资者的逆向选择行为与配置效率。

从信息对称程度上来看,上市公司作为代理人一般知道自己公司是好是坏;而投资者作为委托人不知道上市公司是好是好坏。

在代理人与委托人博弈的过程中,无疑就会发生逆向选择问题。

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欺骗行为的信息的发生,因为这些信息产生使得股票市场上的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信号甄别与传递作用,最终,导致投资者选择的意愿是绩差股而不是绩优股。

因为政府行为对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影响很深,造成购买了绩差股的投资者会产生有一种预期的心理效应,都会认为政府往往是不会让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退出,因而就出现了很多的企业重组,随着重组的发生表示着股票价格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与潜力,投资者并不会担心自己购买了不良公司的绩差股票。

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强化了投资者选择绩差股的主动偏好性。

使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出现逆向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即被人们解释为股市的“劣质股驱逐优良股”现象。

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与道德风险。

当投资者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后,道德风险问题的讨论就转向了另外一个层面。

在上市公司成功发行股票并且筹集到所需资金后,掌握了主动权。

此时,上市公司代理人可能做出以下行为:一种行为是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上的要求履行承诺与责任,合理安排利用筹集资金,维护公司合法地正常经营,保证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正常的、预期的行为,也是对上市公司完善、规范的基本要求;其他行为是可能违背招股说明书上有关条约,把上市公司所筹得的资金挪用等。

这也是机会主义产生的典型道德风险行为。

相反,股东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被动地了解其经营情况,而没有更多的途径来获知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过程。

再加上国有上市公司的产权往往是不够明晰,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造成管理的内部控制,极易产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经营的整体行为。

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筹得资金以后,并没有把上市筹得的资金用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在上市后其经营业绩并未转好,有的甚至面临退市和走向亏损风险。

一直以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行为,使得股票市场最终的“担保人”是政府,股票市场的所有损失与风险都将由政府来埋单。

(三)寻租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从资源配置上看,寻租从全新的角度对经济学提出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