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论文: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探究
鲁迅作品既充满了个性的表达,又有审美的创造,可以
称得上是不朽的经典,然而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其难读难教,已是师生的共识。下面
我就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端给学生一杯水。但事
实上,许多老师自己的知识思想厚度根本不够,很多教师连
对特定历史的真相和细节进行探究、还原的能力都没有,而
鲁迅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怎能指望他
们向学生传递鲁迅真正的精神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呢?
此外,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并未全部
达标,很多教师只有高中、职高学历。所以教学中出现问题
是很正常的。
(二)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中学鲁迅作品的
学习也不例外,而新课标的精神就强调了,知识不仅仅是掌
握概念,记住教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语文,运用
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对鲁迅作品,许多老师所做的依然只是
语言教学工作,例如,小说《故乡》就大讲特讲,我所记得
的故乡全不如此和故乡本也如此以及仿佛也就如此之间的
区别和联系,硬抠词的含义,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一
篇文章学下来学生所得无几,能力培养何处体现?
(三)学生体验情感不得
鲁迅先生是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在文坛上的地位,可以
说在现代的中国历史上都是十分显赫的。但他当年所面对的
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种种的黑暗势力做斗争,
而今天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宽松和谐的时代。年轻人无法体会
先生作品中的那些精神价值了。以致在学习和阅读鲁迅文章
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并不喜欢,甚至出现了一怕文言文,二怕
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使得鲁迅、鲁迅作品离当代中
学生越来越远。让学生体验不了情感,要亲近爱戴鲁迅便更
难了。
二、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金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鲁迅作品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的养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
此我就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提以下三点设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课堂上,学生会把老师的一
字一句视为真理,会把老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榜样。所以,老
师必须正确真实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这一点就要先提
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老师经常教育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老师也应如此。借此增加自身的思想文化内涵。另
外,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自身修养
的良好途径。总之,当了老师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应适
时的给自己充电,以不辱于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二)改革鲁迅作品教学方法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的
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抛弃老师告知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
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提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老
师只在探究卡壳时提供指导。除此,中学鲁迅作品还可以采
用感悟法,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先感后悟。阅读中,教师
应从文本入手,创设情境,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学生
以生命体验去悟出文本的历史意义,解读文本的内涵,从而
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此中情感的熏陶才能得以施展。
比如对《风筝》的解读,我试着从亲情这个角度让学生
去感受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看到别人放风筝,小兄弟如痴
如醉;而当“我”毁坏了小兄弟的的风筝以后,在“尘封的
什物堆中”的弟弟的反应。“我”蛮横的毁坏了风筝,并“傲
然”离去;小兄弟只“绝望”留在原地。兄弟俩截然不同的
表现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一个是追求美的心灵被扼杀而
痛苦无告,一个是缘于病态的偏见和封建长幼尊卑伦理的威
力而进行伤害美的心灵。越书写“我”的“胜利”,则越显
得“精神虐杀”的可恶。特别当“我”怀着“沉重”的心去
讨他的宽恕时,小兄弟却“惊异的笑着”,还说:“有过这样
的事吗?”而且“全然忘却,毫无怨言”,这也不正是美的
情操吗?朴实的语言,展示两颗美好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
有错就改;另一个是宽于待人,不计较别人的错处,这也正
是美的心灵的写照。
(三)领悟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
领悟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我想最主要的是:了解生平经
历,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一生的情感主线,由此挖掘其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以《藤野先生》为例,首先了解本文
的写作背景。本文最初发表时,副题为《旧事重提之九》,
而《旧事重提之八》的结尾部分则谈到,作者在南京水师学
堂肆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时“爬上天空20丈和钻入地
下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的心情感受。鲁迅满腔热血
想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鲁迅
对到处乌烟瘴气的南京失望之至,自己在学问上也是“上穷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于是他认为摆在他脚下的
路只有一条—到国外去!其次,了解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
然后,再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再去挖掘他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