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 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 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 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 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功能上属 于哪类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 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
• 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可抑制细菌、放线 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的合成
其细胞壁是由纤 维素、几丁质、 葡聚糖组成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④涂布平板法所选择的稀释度很重要,一般以 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所出现的平均菌 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通过对照实验,若培养物有杂菌污染, 菌落数偏高;若培养物混入其他氮源,则 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难以选择出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纯化细菌
微生物接种方法常见的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
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 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
一个菌落是一个纯种,也是一个纯培养; 单个微生物只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不会形成菌落
同一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 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 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 定有一定意义。
刚果红染色法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
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用加入刚果红的纤维素培养基去培养微生物 时,如果培养基中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时, 可说明该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因为它已将被刚 果红 染成红色的纤维素分解了。
血球计数板计数室有两种刻度
* * # #
# * 1大格=16中格 25×16=400小格 *
# 1大格=25中格 16 ×25 =400小格
#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过程分两个步骤,即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 平板操作。
(二)、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
104/ml
103/ml
102/ml
101/ml
从土壤中分离纯微生物
1、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涂布平板法
稀释倒平板法
2、稀释倒平板法(倾注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的 pH升高。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中。
纤维素酶:由微生物分泌的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由于它们的协同作用,最终将纤维素分 解成葡萄糖。 C1酶 葡萄糖 葡萄糖 纤维素 纤维二糖 Cx酶 苷 酶
碳源:葡萄糖、尿素 氮源:尿素
1、显微镜直接计数:利用血
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 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个 槽构成三个平台,中央平台又由一短槽隔成两半, 其上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格, 中央的一大格作为计数用,称为计数室。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 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如 果同一稀释倍数的三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较大,表明试 验不精确,需要重新实验。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 —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②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三 个或三个以上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 菌落平均数。
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第一区划线
分区划线法(蛇形线法)操作图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
连续划线法操作图
连续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
二、选择培养分离
原理
• 创造适于目的微生物生长条件 • 促使目的微生物快速生长呈优势菌
(一)、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分散成单个微生物
微生物样品 某种方法 多种混杂 平板 每个菌落为纯种(纯培养) 培养 单菌落
单菌落转接培养
纯种(纯培养)
一、用固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分离纯种
平板分离法: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 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 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个菌落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以计数酵母菌为例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悬液的酵母菌个数. (2)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 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 盖专用的厚玻片. (4)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 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 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微生物纯种分离 • 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 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纯培养(pure culture) •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获得的培养物 (群体)
菌落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 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 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 为菌落(colony)。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1)常用方法:
(2)原理: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 约含有多少活菌。
二.实验的具体操作
㈠.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 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 信封中。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尿素的利用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被农 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 能被植物利用。 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
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CO(NH2)2 +H2O
脲酶 NH3 + CO2
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
2.提示: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 菌落的稀释倍计算每克样品的菌数最合适。 同一稀释倍数的三个重复的菌落数不能相 差悬殊,如相差较大,表示实验不精确。
三、课 题 延 伸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
鉴定的原理: 鉴定方法: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利 用此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前都要灭菌。
㈡.制备培养基: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三]样品的稀释
◆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10g。 ◆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原因: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 目的: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 的平板
㈣.取样涂布
◆实验时要 对培养皿作 好标记。注 明培养基类 型、培养时 间、稀释度、 培养物等。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 其数量
•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 •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 • 单孢子分离 • 选择培养分离 • 二元培养物分离、培养
微 生 物 分 离 方 法
要分离微生物,必须根据它的特点,包括营养、生 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经过一定 时间的培养后,使这种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不断 增加,在通过平板稀释法等进行纯培养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