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色
(蓝色羊毛标准由日晒牢度不等的兰色染料染制而成)
日晒气候牢度仪
* 影响色牢度因素分析
a.染料应用类别和化学结构; b.染色、固色及水洗后处理的工艺; c.纺织品的色泽深浅; 如:水洗牢度 摩擦牢度 日晒牢度 浅色品种 > 深色品种 浅色品种 > 深色品种 深色品种 > 浅色品种
d.纺织品的纤维种类。
• 阳离子染料:因其在水中溶解后带阳电荷, 故又称阳离子染料。
•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的分子结 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 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 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 分散染料: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主要 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 • 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 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 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 • 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 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 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 染蛋白质纤维。
• 在钠离子的遮蔽作用下,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 所受斥力便大为减弱。由于库仑力产生的能阻减小, 促染作用。 •-SO3越多效应越显著。
6个:耐酸汗渍—— 变色+沾色1+沾色2
耐碱汗渍—— 变色+沾色1+沾色2 (可取沾色重的贴衬计为沾色牢度)
3. 耐摩擦牢度
定义:指染物耐摩擦脱色的能力。 (1) 测定方法:以白布包在摩擦头上,规定压力下 摩擦一定次数,评定白布变色情况(分干摩、湿摩)。
(GB3920-1997)
汗渍牢度测试仪
(2)测试设备:摩擦牢度试验仪 (3) 评价方法:以白布沾色情况评价。
价。 +
试样 贴衬 组合试样
组合试样:10cm*4cm( 贴衬1+试样+贴衬2 ) a.混纺织物,第一块贴衬为主要纤维,第二块为次要纤维; b.纯纺织物,第一块贴衬同织物,第二块按下表选择:
贴衬1 棉 涤纶 腈纶 丝
贴衬2 羊毛 棉或羊毛 棉或羊毛 棉
贴衬1 醋纤 锦纶 麻 粘胶
贴衬2 粘纤 羊毛 棉 羊毛
(三)天然染料
• 19世纪以前,主要使用天然染料(天然色素) • 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矿物、动物,其中主要采用某些 植物的花、茎、叶、根及果实的浸出液,如靛蓝、茜素 (土耳其红)等。 • 色谱以黄色、红色、棕色品种较多,蓝色、绿色、黑色 品种较少。 • 大多不能直接上染,必须先用铝、铁、锡等金属氧化物 作为媒染剂,进行媒染染色,不同媒染剂处理,颜色不 同。如茜素 氧化铝—红色,氧化铁—紫色 • 染色过程复杂,颜色鲜艳度差,色牢度差 • 环保,可再生
轧染过程示意图 焙烘 冷却
浸轧
预烘
烘干
浸轧 汽蒸
水洗
烘干
•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 的染料总量)×100% • 染料用量:常用“owf ”,即相对于织物重量的百分数。 • 浴比:织物重量与染液体积(重量)的比。如1:20。 也可以写做 20:1,两者表达的意思相同。 •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 荧光增白剂 • 酞菁染料: 目前这类染料的色谱只有蓝 色和绿色,但由于色牢度极高,色光鲜 明纯正,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染料命名
国产染料采用三段命名法: • 第一段为冠首,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如直接、酸性 • 第二段为色称,表示染料色泽,如黄、大红、湖蓝等 • 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 能和用途。 如:B—带蓝光或青光 R--带红光 G—带黄光或绿光 D—深色或色光稍暗 P—适用于印花 L—耐光牢度或匀染性好 酸性红 3B 阳离子黄 3RL
羊毛
棉
(2) 测定设备
耐洗牢度试验仪。
耐洗牢度测试机
(3) 评价方法
方法1:根据试样变色和白布沾色,参照灰色样卡综合评价(5级 9
档制, 5 级最高,1 级最低)。
变色用灰色样卡
沾色用灰色样卡
a.变色:
与空白试样一起,参照变色样卡,色差大小最接近的一组
色样的色差级,即变色级别。 b.沾色:
贴衬与未试验白布,对照沾色样卡,色差最接近的一组为
• 水洗牢度好,一般适合染深色。 如:直接黄棕3G
直接染料染色工艺
• 纤维素纤维直接染料染色是在含有10~30g/L 元明粉(或5~15g/L食盐) 的中性或弱碱性染 浴中上染的。
化料
• 温水调成浆状→热水溶解并稀释到规定浓度→ 加入纯碱
浸染
染液组成 染料 纯碱 x%(owf) 1~3g/L
食盐或元明粉
沾色牢度的情况。
方法2:
以色差计或测配色系统综合评价。
准确 重现性好 色变预测
测配色系统
2. 耐汗渍牢度 定义:染物在耐受人体汗液作用的能力。 (1) 测定方法:试样与白贴衬在模拟汗液中浸渍后 重压测试 (包括耐酸性和耐碱性)。 (GB/T3922-1995)
汗渍牢度测试仪
(2) 评价方法:参照样卡,根据试样变色和白布沾色情况综合 评价。 (3) 最终数据
• 染料:能对所染的纤维有亲和力,并能 形成一定染色牢度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 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不能进入纤 维内部,能靠粘着剂的作用机械地粘附 于织物上的有色物质。
一、被染物的形态
(1)散纤维→纤维丝的直接染色
(2)纱线→可分为绞纱和筒子纱染色
(3)织物(布)→常用的方法有浸染法和轧染 法 (4)成衣→对成衣的小批量染色
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1、直接性高:易与纤维形成氢键结合。 2、水溶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少量 纯碱可以助溶。
3、加纯碱起缓染作用 纯碱促进纤维素阴离子离解而呈负电荷, 增加了染料阴离子与纤维素阴离子间的斥力。 还可增加染料的溶解性,降低染料对纤维的亲 和力。 4、加盐起促染作用 盐离解成Na+及Cl-, Na+体积小,活泼性较 大,容易吸附在纤维大分子周围,降低纤维表 面负电荷,使染料和纤维斥力减少,亲和力增 加,达到促染效果。 5. 温度效应:对于温度效应染料,提高温度有利 于染料扩散,提高上染速率和百分率。
第四章 纺织品染色
一.被染色物的形态
二. 染料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三. 染色基本理论
四、 染色牢度
纺织品的染色
染色: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 加工过程。 将染料制成某种介质的溶液或分散液,利用染料与纤 维之间产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作用 对纤维染色。 染色获得颜色应符合指定颜色色泽、均匀度和牢度等 要求,同时也应该符合一定标准的生态环保要求。
2、( B类)盐效应染料
• 分子结构较复杂,匀染性较差,移染性差,分 子中含磺酸基较多,上染速率较低。 • 加盐能够显著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促 染效果明显。(中性电解质敏感)(如何加盐?) • 须严格控制盐用量,防止染花,不适合染浅色。 例如直接湖蓝5B
3、(C类)温度效应染料
• 分子结构复杂,匀染性很差,染色速率低,分子中含 磺酸基少,盐促染效果不明显,而温度对上染影响大 (对温度敏感 )。需控制升温速度获得匀染效果。
一、引言
二、直接染料的分类
三、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第二节 直接染料染色
四、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 五、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一、引言
• 应用:多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 锦纶、纸、皮革染色 。
• 直接染料染色的特点:
(1)溶于水,在水中以染料阴离子形式存在; (2)色谱齐全; (3)牢度差, 需固色处理; (4)沾色严重; (5)成本低; (6)鲜艳度稍差; (7)不耐硬水,与钙、镁离子生成沉淀,金属离 子会引起色泽变化;
•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 : (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
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烘干时,织物表面水分蒸发,通过毛细管效应,这两 部分染液会向织物的受热表面移动,产生染料“泳移” 现象,造成色斑。)
六、染色设备
• 按照机械运转性质可分为间歇式染色机和连续 式染色机; • 按照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 等; • 按被染物状态可分为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 机、织物染色机。
(4) 最终数据
2个:干摩擦——贴衬1
湿摩擦——贴衬1
4. 日晒气候牢度
定义:染物在日光照射和雨淋下保持不褪色的程度。 (1) 测定方法:试样在日晒牢度仪中,采用 强光灯照和喷雾, 模拟自然光照和雨淋等条件,观察试样的变色。 (GB8427-1998)
(2) 牢度评价:采用羊毛标准(8级制),根据试样变色情况评价。
染料浓度 2 %
浴比
食盐
1 : 20
2%
染色时间1h
4)盐效应
a : 纤维Cell- Na+ - Na+
(-) (-) (-) (-) (-) (-)
Na+ Na+ Na+ Na+
Na+
clNa+
clNa+
- Na+ 纤维界面带电情况
盐效应示意
•纤维素纤维带负电,Na+受纤维电荷的吸引,氯离子 则受到排斥。
七、染色牢度
(一)定义:染色产品在使用或染色后的加工 过程中,在外界因素作用下, 保持其原色泽 的能力(或不褪色,不变色能力)。
* 染色牢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 色牢度分类
1. 耐洗牢度(washing-fastness):指染物在洗涤过程中的 牢度。 测定方法: (GB/T3921.1-2001~ GB/T3921.1-2001 ) 试样与白贴衬缝成组合试样, 在规定处方、温度和剧 烈程度的条件下水洗一定时间 ,拆开缝边进行牢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