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色概述
(二)颜料
也是一种有色物质,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
亲和力,不能直接上染纤维,但能依靠粘着剂的
作用,机械地附着在纤维材料表面。
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共同点:
1、具有深浓的颜色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2、能以方便的方法,使被染物体着色;
3、具有使用要求的染色牢度;
颜料与染料的主要区别:
名称分为三个部分,即冠称、色称和尾注。
1、冠称
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
即根据其应用方法或性质分类的名称,如分散、 还原、活性、直接等。
2、色称
表示用这种染料染色后织物所能得的颜色的名称, 一般有下面四种方法表示。
(1)采用物理上通用名称,如红、绿、蓝等。并 可采用形容词“嫩、艳、深”等来修饰色泽。如: 嫩黄、艳蓝、深绿等。 (2)用植物名称,如桔黄、桃红、草绿、玫瑰等。 (3)用自然界现象表示,如天蓝、金黄等。 (4)用动物名称表示,如鼠灰、鹅黄等。
上染蛋白质纤维。
⑧ 碱性及阳离子染料
碱性染料早期称盐基染料,是最早合成的一
类染料,因其在水中溶解后带阳电荷,故又称
阳离子染料。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类染料已有七千多种,
常用的也有两千多种。由于染料的结构、类型、 性质不同,必须根据染色产品的要求对染料选 行选择,以确定相应的染色工艺条件。
合成染料应用类别及其应用对象
1、禁用染料 禁用染料是指某些染料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劳动保护
问题而被禁止生产的染料。如苯胺黑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
毒物质而被明令禁止生产。而现在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偶 氮基分解出有害芳香胺的染料。 目前常用染料中涉及到的总共有 240种(含涂料),这些 禁用染料在整个染料种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再加之配色的
目前市场上初步确认的致敏染料有27种,其
中有26种分散染料,1种酸性染料。
用分散染料染色的聚酰胺纤维及氨纶纤维,
常常只有中等湿牢度,当用这些染色织物作内衣,
出汗时可能就会有染料转移到皮肤上,从而引起
过敏反应。分散染料对聚酯纤维染色的湿牢度一
般较高,只要染色工艺恰当,就不会引起过敏。
③致癌染料
NHCOCH3
SO 3Na
蒽醌染料:
分子结构中含有
O
的染料。
O
数量仅次于偶氮染料。 主要有还原、分散、活性、酸性、阳离子 等。颜色以中、深色居多。
O
NH2 SO3Na CH3
O
NH CH3
CH3
O
NH O NH
O
O
三芳甲烷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还有三个芳基连接在一个 碳原子上。
包括碱性、酸性等染料。其色泽浓艳,但 日晒牢度极差。
举例如下:
还原蓝RSN: 还原为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
蓝为色称,表示染料的颜色;
RSN为词尾,
R表示染料的色光为红光,
S表示标准浓度,N表示标准染法。
分散蓝2BLN: 分散为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
蓝为色称,表示染料的颜色;
2B表示染料的色光, N表示
① 染色产品的色泽均匀;
② 染色产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要求:
研究染色的目的
在于能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染料,正确制 订染色工艺进行染色加工,获得高质量的染色 成品。
一、染料概述
(一)什么是染料?
能够通过介质与染着物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染着物带上颜色,并具有一定染色牢度的 化学物质。
第四章
纺织品的染色
一、教学目标
掌握纺织品染色的基础知识及几种常用染料的性 能和染色方法;能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染料,正 确制订染色工艺进行染色加工,获得高质量的染 色成品。
二、教学重难点
染色基本理论; 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阳离 子染料等的染色过程。
第一节
③ 还原染料
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 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 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 ④ 硫化染料
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
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
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
⑤ 硫化还原染料
硫化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制造方法与一
致癌染料是指染料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 变的染料。 其中最著名的品红( C.I. 碱性红 9)染料早在 100多年前 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联。 目前市场上已知的致癌染料有 14 种,其中分散染料 3 种、 直接染料3种、碱性染料3种、酸性染料2种和溶剂型染料3种。
H2N C NH2
(3)植物染料染色大多数都要应用媒染剂来提 高色牢度和固色率,许多媒染剂是有害的,会造 成较严重的污染。 另外,并不是来自天然植物的染料都是无毒 的,目前对它们的毒性系统研究不多,因此有必 要对它们的毒性进行评定。
二、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配色
(一)光和色
光:一种电磁波。可见光波范围在380-780nm。 色:是光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反映。
染料具有颜色是对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人们 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其反射色。
黑色:物体完全吸收可见光。 白色:物体完全反射可见光。 无色:可见光全部透过。 灰色:可见光均匀部分吸收。
(二)拼色(配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拼得所需的色调。
原色 品红 黄 青 品红 黄
二次色
红
绿
蓝
红
三次色
黄灰
染料聚集的影响因素:分子结构、温度、电解质、 染料浓度
2. 难溶性染料:分散、还原染料 。
微溶的单分子染料 染料晶体
3、尾注
用一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染料的色光、牢 度及其它性质等。
如:
B-表示带蓝光或青光; G-表示带黄光或绿光; R-表示带红光; Y-表示带黄光;O-表示橙光; V-表示带紫光等。
有时可用两个或多个字母表明色光的强弱或 性能差异的程度,例如:BB、BBB(可以写成
2B或3B),其中2B较B的色光稍蓝,3B又比2B
1、颜料(涂料)不溶于水 2、对纤维没有亲和力 3、可以是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4、依靠粘合剂粘到织物上 5、在油漆、油墨、橡胶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三) 染料分类
不同纤维所用染料不同,按照来源分为天然染料 和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
多数需要媒染,过程复杂、牢度差、 色谱范围有限,鲜艳度差。但是环保绿色。
(CH3)2N C SO 3Na N+ (CH3 )2
SO 3Na
2、应用分类法
根据染料的应用性质、使用对象、应用方
法来分类。
适用于对染料应用性能的研究。
染色工艺是按应用分类来讲的。
如:
①直接染料
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 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
②活性染料 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 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染料类别
直接染料 活性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 还原染料 可溶性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 棉 ★ ★ ★ ★ ★ ★ 适 用 对 象 麻 丝 毛 锦 涤 腈 ★ ☆ ☆ ☆ ★ ★ ★ ★ ★ ☆ ☆ ☆
☆
酸性染料
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
★ ★
分散染料 阳离子染料
★ ★ ★ ★ ☆ ★ ★
(四)染料命名
我国对染料的命名统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
概述
一、染料概述
1、 染料和颜料的概念
2、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 3、 染色牢度 4、 禁用染料和天然染料 二、颜色的形成和配色
三、染色的基本理论
四、染色方法和常用的染色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什么是染色?
是把纤维材料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即借助染 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或者用化学方法 在纤维上生成颜料而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
需要,纺织品上含有禁用染料的比例就更大。
①
偶氮染料(含有致癌芳香胺的禁用染料)
R2 N N [H] R2 R1 NH2 H2N
R1
德国规定的首批禁用染料: 直接染料77种;酸性染料共26种;不溶性偶氮
染料色基6种;碱性染料有3种 ;活性染料及还原
染料:较少。活性染料中受禁用的均为国产染料;
由于其染料中使用了某些芳香胺中间体而成为禁用
合成染料:
价格便宜,色谱全,染色方便。
主要有两种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和应用分类法。
1、化学分类法
根据染料的分子结构类型(共同的特性基团) 与制造方法来分。 适用于对染料分子结构和染料合成的研究。 如: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料染料、硫化染 料、甲川染料、三芳甲烷染料、杂环染料、酞菁 染料等。
稍蓝,依次类推。
注意:由于各染料厂的标准不同,即使两个厂 的同一类别,同一颜色,甚至是同一化学结构的 染料,其色光符号也往往很难比较。
尾注中还常表示染料的力份。如:100%、200%等。
染料的力份(又称强度):
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通常把标准染 料的力份定为100%;而将每批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 分数来表示。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 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则50%的力份是标准染料的一半浓, 200%就比标准染料浓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100%,200%等并不是表示纯染料的实际 百分含量,它们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