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ppt课件
-
13
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23.根据静脉回流理论,应尽可能维持较低的中心静脉压〔推 荐强度:(7.50±1.89)分〕
24.根据心肺相互作用理论,应注意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 影响〔推荐强度:(8.19±1.08)分〕
25.机械通气时的胸腔压力周期性变化,导致每搏输出量的变 化,由此可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评估容量反应性〔推荐强 度:(7.62±1.42)分〕
-
14
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26.Starling定律是容量负荷试验的理论基础〔推荐强度:( 8.43±0.93)分〕
27.氧输送理论为临床对循环和呼吸的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荐强度:(8.00±1.18)分〕
28.根据氧输送氧代谢理论,降低氧耗量是血流动力学治疗的 重要手段〔推荐强度:(7.70±1.39)分〕
21.治疗感染性休克时需要维持一定的目标血压以改善组织灌 注,更高的血压不能改善预后〔推荐强度:(7.92±1.16 )分〕
22.根据氧输送和氧代谢理论,血乳酸是反映组织灌注的较好 指标,可结合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静-动脉血二氧化碳 分压等指标阶梯性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推荐强度:( 8.32±0.85)分〕
13.感染灶的去除及抗生素的应用是严重感染时血流动力学治 疗的重要措施〔推荐强度:(8.51±0.87)分〕
-
9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4.经验性抗感染时,血流动力学状态应作为抗生素选择的重 要依据〔推荐强度:(7.70±1.41)分〕
15.意识状态的改变可以是全身低灌注的早期表现〔推荐强度 :(7.86±1.36)分〕
10.应关注急性肾损伤时肾脏相关激素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推荐强度:(7.00±1.94)分〕
-
8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1.治疗腹腔内高压时应同时关注腹腔内压对腹腔局部及全身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推荐强度:(8.30±1.13)分〕
12.血液净化不仅是为了替代器官功能,且是血流动力学治疗 的重要手段〔推荐强度:(8.32±1.06)分〕
-
5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3.血流动力学监测不等同于血流动力学治疗〔推荐强度:( 8.59±0.80)分〕
4.血流动力学治疗贯穿重症治疗的全过程〔推荐强度:( 8.16±1.39)分〕
5.准确、及时的液体治疗改善器官功能,改善预后〔推荐强 度:(8.08±1.42)分〕
-
6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须同时注意对容量、心功能和微循 环的影响〔推荐强度:(8.19±1.27)分〕
• 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临床观察的一部分,是临床观察的延伸 。
-
18
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
32.每个指标有其各自的内涵,不同指标可互补,不可相互替 代〔推荐强度:(8.00±1.11)分〕
每个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有其特定的产生机制,只能反映生理 、病理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因此适用范围应有严格的限定 ,不可能存在一个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均全面反映机体 病理生理过程的完美指标。
-
10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6.急性胃肠道损伤可以是休克的早期表现,纠正血流动力学 紊乱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推荐强度:(7.81±1.31) 分〕
17.应重视镇痛镇静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推荐强度:( 7.92±1.36)分〕
-
11
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18.血流动力学理论是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基础〔推荐强度:( 8.51±1.04)分〕
-
3
血流动力学治疗
包括从病因到预后的全过程 不仅是监测及支持
一种治疗方法 --定量治疗
一种治疗策略 --临床行为改变
一种治疗理念 -- 个体化治疗
-
4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 规律性的科学〔推荐强度:(8.61±0.77)分〕
2.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机 体的实时状态和反应,目标导向的定量治疗过程〔推荐强 度:(8.62±0.55)分〕
血流动力学治疗
-
1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 特点和规律性的科学。 每个指标 只要测量准确 都反映客观存在; 都有可应用的价值; 不可相互替代
-
2
血流动力学治疗
• 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 • 根据机体的实时状态和反应; • 目标导向的; • 定量的; • 治疗过程
19.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应以早期充分液体复苏为先 导〔推荐强度:(8.16±1.24)分〕
20.血流动力学ABC理论可以指导不同类型休克和休克不同 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推荐强度:(7.83±1.21)分〕 所谓ABC理论,是指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前应将容量调整到 最适状态。
-
12
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
15
血流动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29.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在关注动脉收缩作用的同时应注意 对静脉回流的影响〔推荐强度:(7.65±1.38)分〕
30.理解心室压力-容积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正确选择对心脏 功能的干预措施级精确调整〔推荐强度:(7.68±1.38) 分〕
-
16
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
血流动力学治疗强调指标与治疗目标的细节管理。从对指标 的认识、测量、选择→治疗的策略、方法、药物选择→治 疗方法间的相互影响,均是细节的体现。
细节无处不在,细节不可穷尽,对细节的追求就是血流动力 学治疗质量的追求,是治疗水平的体现。“细节”是决定血 流动力学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
17
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
31.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临床表现的组成部分,是临床观察的延 伸〔推荐强度:(8.30±0.85)分〕 对重症患者而言,临床表现不单纯是症状、体征及常规实 验室检查的变化,因此不能满足血流动力学治疗的需求; 由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进展,临床上能得到更细致的血流 动力学指标,包括压力、容积、流量及组织代谢等指标, 能将血流动力学治疗更深入、更细致。
7.所有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 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治疗ARDS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 强度:(7.17±1.74)分〕
8.肺复张操作之前即过程中应进行循环功能评估〔推荐强度 :(8.47±0.97)分〕
-
7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9.治疗低氧血症,除了考虑容量过多外,还需重视容量不足 〔推荐强度:(7.68±1.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