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苏州市工艺美术理论提高班学习心得
期盼已久的“苏州市工艺美术理论提高班”于2014年5月5日
至5月10日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
这次学习班邀请了全国和苏州著名专业院校的教授及相关专家
进行讲授、研讨和辅导,帮助学员拓展视野、创新思维、提升水平,
以此促进工艺美术的设计和创作。几天来的每节讲课都令我兴奋不
已,专家大师们的引领,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那些在实际创作
过程中出现的,并竭力探索尝试去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由此得到
了很好的理解。对于悠久的苏州传统工艺,我更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因此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就几天的学习,从实际出发,谈谈我参加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与
思考。
本次学习班内容丰富,起点高,针对性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
士生导师张朋川教授《模仿与创造》的讲课展现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发
展的轨迹,就如张教授所说:“中华文化有着源远的发展历史。中国
工艺品的主要材料有过几次重要的替换,产生了新的工艺品种,艺术
表现由模仿转为卓越的创造,使中国工艺美术不断出现新的高峰”。
从陶器的出现模仿代替了人们原先许多用自然物制作的器皿为起点,
追溯到二里头文化中青铜容器内模法的制造思路(来自河南龙山文化
陶瓷模制法),由此发展出铸造青铜器的工艺技术,演变到商代至西
周时期始见的仿青铜器的原始瓷器,到北朝创世的白瓷制作工艺,这
条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主线,使我了解到中国工艺美术在模仿、借鉴
又进行创造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天时、地利、人
和的工艺品,才能应运而生,开出新天地。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林娣教授的《园林的立意和境
界》一课,以李泽厚的审美三层次为意境、用西方文明的基督教文化
特点和东方文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特点结合了世界中国体系、西亚
体系、欧洲体系三大构园体系的不同点,阐述了因哲学思想、审美方
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形态的园林艺术。以皇家-私家-寺庙、道观三类
古典园林的所属关系为主线,以清代私家园林形成的苏州园林、扬州
园林、岭南园林三种风格为例,使我了解到中国园林文化之美,尤其
是苏州园林的立意和境界,苏州园林就像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立
体的画,在给人以无穷美感的同时,又隐含着种种隐逸的主题,通过
曹教授对苏州园林的讲述,使我这个苏州人感到自豪的同时又很愧
疚,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欣赏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美。
苏州博物馆沈建东研究员的讲座《苏州民俗》,使我了解到就在
身边的民俗文化原来是如此多彩多意,民俗就是生活的方式,属于一
种公众文化,用来传递共同的文化价值、社会认同,建立和维护社会
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时民俗也是集体审美和伦理思想的载体。通过沈
研究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六大传统节日阐述,让我对中国的传统
民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民俗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工艺美术文化也是多
样性和及其丰富的,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将这些元素融合进去,因为
民俗就是民意,是大众的审美。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冷坚老师的《苏州工艺美术及其特点》
的讲座动态地、多层次地、由表及里地论析了苏州工艺美术“苏式”
文化的艺术特征,从玉雕和木雕等方面详解了苏州工艺美术门类齐
全、技艺精湛、精细雅洁的工艺特色。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单存德老师的《工艺美术与文化产业》,
从工艺美术的定义、门类、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方面阐述
了工艺美术的双重特性,是来自生活美化人民生活的重要艺术。以明
清时苏州工艺美术创意产业、明清苏州手工艺创意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国以来工艺美术发展的三大主线阐明了工艺美术是以传统美术、传
统工艺的方式及其表现形式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并有着历史性与
延续性的特征。单老师将苏州工艺高雅的构思立意、简雅的构图布局、
素雅的纹饰图案、文雅的品味格调、不失古雅的形式内容作了归纳,
从而提出了创意的方法与途径。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系的李涵教授《明清时期的吴门画派》的讲
座,通过对明清吴门画派历史的追溯、高潮与巅峰、文化艺术特征等
几大方面的论述,使我了解到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进步的
过程,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人类进化演变轨迹的记录,更是绘画艺
术的滥觞,代表着人类手工劳动的技能高度和艺术创造发展的思想脉
络。就如李涵教授所论:“当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携手努力,更全面
地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注入当代思想元素,
更多地为社会与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产品,那么苏州文化事业将
迎来更加辉煌的春天。”
在几天的学习中,通过各位教授、专家对苏州工艺美术系统的讲
解剖析,我对苏州工艺美术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苏式”文
化的精髓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苏式”代表着时髦和时尚,“苏式”
是高超技艺的代名词,“苏式”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作为“苏
式”二胡技艺的传承人,应该更多地将“苏式”文化的理念融于创作
中。我为自己是“苏式”文化传承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周健 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