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PPT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PPT

与教师发展
1.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与性质
2.2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战略性依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战术性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时 科学性依据: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
三位一体方能务实与特色并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谢 谢!
4.课程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 4.1教学内容,目标层级,课程类型兼顾的困难与对策 ➢ 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等同于具体课程,基础目标起点的学校
可能要将专用英语和跨文化元素适当融入“通用英语”课 的教学,不一定必要或有时间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 课 或“专门用途英语”课; ➢ 部分基础目标起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能也不一定必需专 门开设“通用英语”课,将通用英语的相关内容融入“职 业英语”课未必不是特色; ➢ 高起点学校如何协调好“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尤其 是“通用学业英语”的教学或课程开设也是体现特色之关 键。
➢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
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 3.5 新、旧“课程设计的体系性”对比
旧:“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1教学内容要求 ➢ 2.4.1.1通用英语课程
➢ 2.4.1.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 2.4.1.3跨文化交际课程
跨文化交际, 中国历史,英美历史,欧洲文明史,中华文明,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英美文学,中国文学,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每周4课时。 ➢ 与发展目标相关的课程建议以限定选修,在大学二年
级及以上阶段开设,每周不少于2课时。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3.1新《指南》教学目标
➢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 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
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 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和提高。”
教学内容与类型交错,选修与必修混合。虽强调体系,但实际操作不易。
新:基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生源,不同定位; 根据“通用英语、专
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块描述清晰的内容;依循基础、提高和 发展三个层级分明的目标;按照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类协调 统一的课型构成能够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 课程体系。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2 课程教学学时要求: ➢ 大学英语起始阶段的课程若与高中英语选修1课程相衔
接,选择基础目标,需要144-216课时(即1至1年半); ➢ 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可选择
提高目标,需要144课时(即1年); ➢ 与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相关的“通用英语”课程必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