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第24卷 第4期装 备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AcademyofEquipmentAugust 2013Vol.24 No畅4
收稿日期 2012‐10‐15 作者简介 崔 侃(1971-),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装备试验.cui_kan@126.com.
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及其启示崔 侃, 曹裕华(装备学院装备试验系,北京102206)
摘 要 回顾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主要历程,叙述美军在靶场信息化改造与建设中推行的“重点靶场”“联合试验训练靶场”“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以及“国家网络靶场”等建设项目,分析上述项目的实施对提升美军靶场试验能力的意义;提出以设施信息化、靶场联合化、功能综合化、试验体系化为方向的现代装备试验靶场建设,是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发展背景下靶场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 键 词 武器装备;装备试验;试验靶场中图分类号 E139文章编号 2095‐3828(2013)04‐0110‐04文献标志码 A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3.04.026
DevelopmentoftheUSMilitaryEquipmentTestingRangeandIt摧sEnlightenmentCUIKan, CAOYuhua(DepartmentofEquipmentTesting,AcademyofEquipment,Beijing102206,China)Abstract BasedonthereviewofthedevelopmentoftheUSmilitaryequipmenttestingrangeand
ontheanalysisoftheprograms,suchas“majorrangeandtestfacilitybase”,“jointtestandtrainingrange”,“jointmissionenvironmenttestcapability”and“nationalcyberrange”,adoptedbytheUStodevelopitstestcapability,thispaperproposesthattheconstructionofmoderntestingrangewiththedirectionoffacilityinformationalization,jointrange,integratedfunctionandsystem‐of‐systemstes‐
tingrangeisamajortendency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dominated
militaryequipment.
Keywords militaryequipment;equipmenttesting;testingrange
装备试验靶场是开展装备试验的物质基础,是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概念战争和新型装备的发展,推动试验靶场由单纯进行武器装备战技性能试验向装备作战试验转变,由主要进行单一武器系统有条件试验向各系统集成的体系作战试验转变,对靶场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美军经历近百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建成了与现代武器装备同步发展的装备试验靶场,拥有了世界领先的试验技术与能力。1 美军试验靶场建设发展美军在基于信息化的联合作战思想牵引下,靶场建设突出体现了联合、互操作理念,强调联合试验和联合训练能力的提升,重视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建设。为加快靶场信息化改造和试验能力建设,美军主要采取了以下4项措施。1.1 推行国防重点靶场和试验设施基地建设
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军种相继组建了80多个试验靶场和试验机构;20世纪60年代后,又斥巨资兴建大型的综合性试验靶场。随着靶场数量的激增和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专业雷同、功能单一的“烟囱式”靶场设计、建设现象。20世纪70年代,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经费开支、保证靶场试验与评估质量,美国国防部对原有的试验靶场和设施进行全面审查,从中遴选出26个试验场作为国防部重点试验靶场;2002年裁减为19个重点靶场与试验设施基地(majorrangeandtestfacilitybase);2007年,国防部为了进一步合理配置试验资源,明确分工,提高试验能力,又将重点靶场与试验设施基地增加至24个,作为重点投资建设对象。重点靶场和试验设施基地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美军试验靶场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为信息化联合靶场建设奠定了基础[1]。1.2 推行联合试验训练靶场建设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交互式仿真和高层体系结构技术的成熟使靶场设施和试验评估资源的联合成为可能。为改善靶场基础设施和试验技术,提高试验设施和试验资源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国防部作战试验与鉴定局应国会要求,从1991财年开始启动“重点试验与鉴定投资计划”[2],在该计划的资助下,联合试验基础设施和试验技术得以逐步完善。1992年,国防部明确提出靶场试验的互联、互操作;1994年,国防部明确建立旨在使各靶场、试验设施、仿真资源之间互操作、可重用、可组合的“逻辑靶场”,使“烟囱式”分布的靶场集成为一个靶场联合体,即“联合试验与训练靶场”(jointtestandtrainingrange)。1995年,国防部试验与评估投资中心项目办公室正式发起三军联合的“试验与训练使能体系结构”(testandtrain‐ingenablingarchitecture,TENA)技术研发项目[3],目的是为“逻辑靶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1997年,国防部制定了“联合试验和训练靶场路线图”,为促进“逻辑靶场”的实现制定了靶场系统建设的宏观决策和战略规划。1998年,国防部的“建模与仿真高层体系结构”“联合先进分布式仿真———联合试验与评估”项目取得成功,确认了不同地域的靶场、设施、试验室及仿真资源的“无缝”集成和进行联合试验训练的可行性。始于1998财年的“2010年基础创新”项目,其目的也是为促进各靶场试验设施和仿真资源间的互操作、可重用和可组合,实现“逻辑靶场”,从而支持“基于仿真的采办”。联合试验训练靶场建设是靶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它顺应了靶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美军装备试验模式的深刻转型。1.3 推行靶场体系作战试验能力建设进行体系试验是网络中心战的需要。在信息时代,单项系统已无法形成战斗力,战斗力是基于多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交换的。2005年12月,美国防部批准“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项目[4],旨在把分散的靶场试验设施设备、仿真资源
和工业部门的试验资源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分布式的实时、虚拟、构造试验能力,最终成为装备体系作战试验的支持工具。2007年,第46试验中队和埃格林空军基地联合对Link16数据链和态势感知数据链路进行验证,以测试联合终端空中传感器直接向战场发送9路数字报文的能力。同年,在美国空军C2ISR作战实验室的倡导
下,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举行代号为“2007集中火力”的空军一体化环境任务演习,通过1个集成路径链接起3个不同地域的共计15个节点,经TENA网关并按TENA协议交换仿真或仪表信
息,验证了联合任务环境下体系作战试验的能力[5]。
1.4 推行国家网络靶场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攻击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对国防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加强网络战攻防试验,应对美军对网络战的需求,2008年布什总统提出旨在实现国家网络能力革命的“国家网络安全综合倡议”;奥巴马总统执政后,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国家网络靶场(nationalcyberrange)项目于2009年1月启动,由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
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
DARPA)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与验证。该项目
于2012年11月交付国防部试验资源管理中心,用于国防部、海陆空三军和其他机构[6]。尽管国
家网络靶场在建设与运行中尚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难点,但无疑会对美军网络战攻防试验能力带来革命性的飞跃。2 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的启示
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正加速发展,军事靶场建设发展对保证新型武器装备战斗力生成、变革完善战法训法指导思想、验证武器装备体系对抗能力等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靶场信息化建设与靶场功能拓展己经成为军事靶场建设的重要方向。美军在靶场建设中不断推出先进的发展理念、高端的试验技术、创新的试验模式,构建成世界一流的靶场试验能力。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代表了世界军事装备试验靶场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其建设发展具有以下启示。
111 第4期 崔 侃,等: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及其启示2.1 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建设信息化试验靶场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引起靶场试验模式的变革。进行靶场信息化改造与建设,提供近似于实战的信息化试验环境,形成信息作战试验能力,是当前我军靶场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信息化试验靶场不仅要实现靶场内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而且要实现靶场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使不同靶场间的资源和信息实现无缝链接,实现可视化的试验场景、机动化的试验平台、多样化的试验模式、精确化的试验指挥、一体化的试验功能[7]。信息化试验靶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3项内容。一是做好靶场设施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制定,统一信息格式和标准化接口,以实现靶场内或靶场间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二是对试验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与建设,建立完善的靶场信息系统,包括决策信息系统、过程控制信息系统和测控设备、测发设备、通用设备、传输网络等的信息化改造与集成以及信息安全设计等。三是发展和提升靶场信息化指挥控制和信息融合处理能力。靶场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与建设是靶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决定靶场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靶场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及靶场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化管理理念、决策模式、人机结合能力、信息化文化建设等要素。2.2 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建设靶场联合试验环境未来的战争模式必然是联合条件下的体系对抗,这就意味着必须构想联合能力,研制“天生联合”的武器系统,并在作战任务环境中进行试验和训练,这就要求必须建构适应联合条件下装备体系对抗试验与训练的靶场试验环境。联合试验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有2项。一是建设逻辑靶场。逻辑靶场可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提供集成的、可重用的、可靠的、经济高效的测试验证手段,把各种地理上分散,功能上分离的试验设施设备、仿真资源和工业部门的试验资源链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环境,以逼真、经济、高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分布式的实时、虚拟、构造的试验能力。二是建构逼真的外场联合任务试验环境,推动装备试验由“标准”环境试验向“实战”环境试验转型,由注重性能试验向注重效能试验转变。现代高技术装备和装备体系以及复杂的战场环境对外场试验环境建设形成了严峻挑战,但只有外场联合任务环境试验才能准确回答装备作战试验的“关键性问题”(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8]。外场试验环境建设应当包括预期作战环境的所有要素,如机动地域的大小和类型、环境因素、作战时间、战场威胁、生存条件等等;试验靶标应具备逼真的电、光、热、声、磁等的静动态特征及运动姿态,使试验环境无限接近实战态势。2.3 以体系试验为目标,建设体系试验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