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华电沽源风电场二期100MW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通用技术规范说明:本技术规范书为征求意见稿,请甲方与华北网调沟通,经华北网调主管部门审定,有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院,以便修改。
评标时必须通知华北网调相关部门参加。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③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用途和安装方式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目录1 总则----------------------------------------------------------------------------- 1 1.1 引言--------------------------------------------------------------------------- 11.2 投标人职责--------------------------------------------------------------------- 12 技术规范要求--------------------------------------------------------------------- 22.1 使用环境条件------------------------------------------------------------------- 22.2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额定参数------------------------------------------------------- 22.3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3 试验和验收----------------------------------------------------------------------- 33.1 工厂试验----------------------------------------------------------------------- 33.2 工厂验收----------------------------------------------------------------------- 33.3 现场验收----------------------------------------------------------------------- 4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54.1 与相关系统集成要求------------------------------------------------------------- 54.2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64.3 安装和现场服务----------------------------------------------------------------- 64.4 技术联络----------------------------------------------------------------------- 64.5 技术培训----------------------------------------------------------------------- 74.6 质量保证要求------------------------------------------------------------------- 71 总则1.1 引言投标人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有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产品必须提供符合或优于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包括该装置运行所需的全部软/硬件设备及其连接电缆,所有设备部件和软件模块必须为新设备,每个产品及其部件必须具有在中国境内的合法使用权。
1.1.1 投标人及投标产品应具备如下资质:1) 投标产品必须经公安部、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等国家权威部门测试通过,并获得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
2) 投标产品必须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
3) 若投标人为系统集成商,需提供原厂商的代理资质证明;同时保证有直接向原厂商下单权限并直接获得原厂商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权限。
4) 投标人需提交书面的第三方的评测报告。
5) 投标人应提供三年以内在电力行业网、省级公司及以上装置的应用案例3个以上。
1.1.2 本规范书提出了纵向加密认证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3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4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5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6 本规范书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7 本规范书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2 投标人职责投标人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2.4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2.5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2.6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7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8 如标准、规范与本标书的技术规范有明显的冲突,则投标人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买方,并经买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9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投标人有责任接受买方的选择。
现场服务。
1.2.102 技术规范要求2.1 使用环境条件2.1.1 设备储存温度:-40℃~+55℃2.1.2 设备工作温度:0℃~+45℃2.1.3 大气压力: 70kPa~106kPa2.1.4 相对湿度:5%~95%,非冷凝2.1.5 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1.6 以下电源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提供证明文件:表1 电源和电磁兼容指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电源要求2.22.2.1 电源配置:双电源。
±,±电源输入:交流2.2.2 220V10%50Hz5%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总体技术要求2.32.3.1 装置至少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以下规范和标准:相关规范和标准表2标准名称标准号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3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GB/T 17626.9脉冲磁场的抗扰度试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号[2006]34电监安全.2.3.2 装置应具有状态指示,开机自检功能。
2.3.3 装置应提供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例如基于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2.3.4 装置应支持工作参数的备份与恢复。
2.3.5 装置应采用电力专用密码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机密性和完整性。
2.3.6 装置应具有基于IP、传输协议、应用端口号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功能。
2.3.7 装置必须能够识别、处理网络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路由协议报文及其他协议报文。
2.3.8 装置必须能够识别、过滤、转发Trunk协议的报文,本地配置功能必须支持设置VLanID。
2.3.9 网络环境适应性方面,必须支持多种网络接入环境,包括标准的802.1Q 多VLAN环境、地址借用的网络环境、单进单出网络环境和多进多出网络环境等。
2.3.10 装置应支持通过远程装置管理中心准确可靠实现远程的访问管理、装置重启、隧道初始化和策略添加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