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 !" —
国外行政
了一定的成绩后,英国政府对民营化的热情过高,在制定 民营化改革方案时,放松了政府管制,导致了许多问题。
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经济合理 性,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虽然改革的后期出 现了不少问题,但不可否认,民营化改革在削减财政赤 字、抑制通货膨胀和提高经济效率等诸多方面,其成果 是十分显著的。
美国政府放松管制后的最大变化是打破了原公用 企业的垄断经营的独占局面,增加了进入公用事业市 场的新企业。参加者的扩大,使竞争激化,公用事业的 提供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降低了价格,增加了对 偏远小社区的服务等等。
(三)“政府主导型”改革模式 "#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基本含义 “政府主导型”改革模式,指的是公用事业的民营 化是在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经济 立法和行政手段等措施对资源配置加以干预,推进公 用事业进入民营化的改革。这种改革模式,政府干预 的范围和力度较强,但并不排除私人经济参与公用事 业的竞争与经营,主要以德国为典型代表。在德国,市 场导向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力并不大,到上世 纪 != 年代,随着世界性放松政府管制潮流的兴起,随 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提高效率和缓解政 府财政压力,德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才进入加速 阶段。 $# “政府主导型”改革的主要特点 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用事业 民营化改革的力度与范围都非常有限,且私有化比重 不高,主要特点有: % " & 引入市场竞争,但私有化不是目的。德国政府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过去一直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 的全部污水处理、城市绿化、建筑物维修业务以及大部 分道路、公交轨道维护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通过使用 公开招标的方法,选择其经营主体。但德国政府同时 认为,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私有化,而 是为了放开市场、促进竞争、刺激国有企业改善管理、 提高效率,从而使服务价格有更大的竞争性,使顾客有 更多的选择。 % $ & 政府直接管理,控制垄断行业价格。德国政府 认为公用事业的私有化关系到政府、社区和居民的切 身利益,需要政府依据法律直接管制,并出台了规范公 司治理机制和竞争行为的公司治理方针和其他相应的 管制法律,从各个方面保证竞争的正当进行。同时对 交通、通讯、邮政、能源和供水等垄断性较强的公用事 业的价格,德国政府实行的是直接管理。 % 5 & 倡导政府公有,限制私人进入领域。德国政府 认为,如果必须存在自然垄断行业或环节,与其让私人 垄断,不如让国家垄断,因此,对私营资本进入公用事 业的具体领域加以限制。公用事业领域竞争引入后仍 以政府公有为主导,按所有权和市场份额划分,德国城 市公用事业市场分布状况是:供电———完全由政府所 有的 >44 家,占 ?5@ 的市场份额,国家 % 国有法人股 & 所有的超过 "== 家,完全私有化的仅 > 家;供气———完 全由政府所有的 >>< 家,占 ;=@ 的市场份额,国家所 有的约 >= 家;供热———完全由政府所有的 ?!$ 家,占 ;$@ 的市场份额。9$ : 由于其国情的特殊性,德国“政府主导型”的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四)“公私合作型A改革 "# “公私合作型A模式的基本含义
) - * 鼓励竞争展开,引导私人参与竞争。在公用事 业民营化改革中,为达到促进竞争、选择公用事业经营 主体的重要目标,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以鼓励与规范 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管制政策,如颁布了大量的管制法 律法规,建立了法定的政府管制机构,以鼓励与引导私 人参与公用事业的竞争与经营。但在民营化改革取得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丰云(’!(" % ),女,湖南浠水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形成了许多模式,如英国的“政府引导型”模式,美国的“市场自由型”模式,德国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法国
的“公私合作型”模式。这些模式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各具特色,但都可以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
其经验都可以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公用事业;民营化;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世纪 0" 年代末,英国率先掀起的民营化改革 浪潮,很快波及欧美地区。各国民营化改革之所以纷 至沓来,其原因在于:伴随着 0" 年代的经济危机,政府 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政府长期潜伏的 “失灵”现象欲盖 弥彰,因而为公众所普遍颂扬的凯恩斯主义岌岌可危, 公众对公共部门愤愤不满。与此同时,公共选择理论、 新公共管理运动又是方兴未艾,因此,对公共部门的民 营化改革呼之欲出。
— !" —
国外行政
“公私合作型# 模式指的是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是在 政府和私人相互合作、共同经营的情况下推进的,政府 和私人的合作往往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这种模式也 称为 “特许经营模式#,主要以法国为典型代表。法国 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特许经营制度是指在保持公用事业所有 权公有的前提下,政府(即发租者)通过公开招标,将某 一公用事业经营权委托给私人机构或某些公立机构 (即承租者),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明确各自的行为和 职责,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承租者在发租者的支持 和监督下,对所委托的公用事业进行开发管理,分享一 定的报酬、承担相应的程度不同的风险。
一、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四种模式
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本质在于打破传统政府垄 断经营的局面,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效率与质量, 从而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需求。这一改革在国外已经持 续了 -" 多年,至今仍经久不息,综观改革进程,我们可 以看出各国政府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态度及在改革中 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按照政府在改革中发挥作用的 不同,笔者认为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 几种模式:
) # * 实行政企分离,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国有企业 股权出售前,英国公用事业实行的是以 “政企合一”为 特征的政府管制体制。民营化改革后,政府和企业在 财产关系上分离,政府不再以所有者的身份干预企业 的具体经营活动,而只能以简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 指导、调控,引导公用企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下进 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供销等经济行为。企业根 据政府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的有关条款,按照市场经济 原则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 根本性转换。
公司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民营化改革。 #1 “政府引导型”改革的主要措施 ) ’ * 分解亏损企业,引导国有股权出售。民营化改
革前,英国的公用事业大部分由国有企业经营。民营 化改革方案出台后,政府首先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 行分解,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 公司,引导国有企业出售股权,主要形式是向社会公众 发行股票以出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从公共部门 向私人部门的转移。
#""$ 年第 $ 期 ) 总第 0( 期 *
行政论坛
.+;<2<=>?.>< $ #""$ 567689: 234 0(
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 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丰云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 *
摘 要:由英国率先掀起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浪潮,影响到了欧美许多国家。综观各国民营化改革的进程,
(一)“政府引导型”模式 ’1 “政府引导型”模式的基本含义 “政府引导型”改革模式,指的是公用事业的民营 化是在政府的政策、法律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的作 用而开展的,这种改革模式主要以英国为代表。英国 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是在撒切尔政府的引导下,以电 信业为开端,相继对煤气、自来水供应、电力和天然气
(二)“市场自由型“改革模式 "# “市场自由型”模式的基本含义 “市场自由型”改革模式,指的是公用事业的民营 化是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加以特别 干涉的情况下推进的。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 国公用事业的传统治理方式虽是民营经济直接负责, 但政府加以管制,且管制的力度非常大、范围非常广。 长期强力的政府管制,保证了公用产品的持续、稳定、 快速、可靠的供应的同时,严格的准入管制也扼制了其 他竞争者的进入,使公用企业取得了垄断经营的独占 地位;而政府管制所制定的价格往往偏离生产的实际 成本,造成“管制失灵”常发生。因此,美国开始了以放 松管制为特征的改革运动,航空运输、通讯、石油和天 然气等公用事业行业也在其中。 $# “市场自由型”改革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中产权改革并不是其重 点,其改革的核心在于改革政府对经营公用事业的企业 的强力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 " & 两种管制并存,刺激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美 国政府管制改革中放松管制与激励性管制同时开展, 放松管制意味着政府放松和取消了许多管制条款,如, 将许可制放松为申报制,将经济性管制的各项条款取 消。但是,放松管制的领域主要是那些公用事业的自 然垄断性质已经发生变化的领域,以及原有自然垄断 型企业经营的大量非自然垄断业务部分。而对自然垄 断性业务,美国政府继续对其进行管制,但为激励企业 提 高 效 率 , 引 入 了 新 的 管 制 方 式 ——— 激 励 性 管 制 (’()*(+,-* .*/012+,3(),即在保持原有管制结构的条件 下,给予被管制企业以竞争压力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 营效率的正面诱因。如 "!4! 年 5 月,美国在电信业中 实行价格上限管制,管制对象为 6787 公司以及地方 电话服务公司。 9 " : % $ & 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美 国在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管制改革过程中,坚持管制标 准中立、程序公开的原则,制定了较为完善细致的法律 法规,使整个管制改革过程有法可依。如,"!;< 年国会 通过的 《铁路振兴和管制改革法案》,这一法案给了州 际贸易委员会很大的自由,委员会有权同意必要合并、 允许费率弹性和放弃无利可图的线路。 % 5 & 公开调控价格,确保市场规律的充分发挥。美 国政府放松对定价权的管制,放宽或取消最低限价或 最高限价,缩小了价格管制的范围,对公用事业价格的 调控主要考虑到经营者的收益、社会承受能力、透明 度、对社会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调价理由和措施 都对外公开,以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设立公用 事业价格调节基金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