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宣贯课件四

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宣贯课件四

36
剔凿原位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直径
①确定待检测的钢筋位置,凿开混凝土保护层,露出钢筋;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筋直径,精确至0.1mm; ③同一部位重复测量3次,将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 测点钢筋直径检测值; ④带肋钢筋的公差要求;内径、肋高。
37
取样称量法检测钢筋直径
① 确定待检测的钢筋位置,沿钢筋走向凿开混凝土保护 层,钢筋露出长度不小于350mm;截除长度不小于 300mm的钢筋试件;


8
钢筋探测仪(磁感仪)检测原理
基本原理 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 变化磁场中的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9
钢筋探测仪(磁感仪)组成
分离式
探头
在探头的内部装有两组线圈, 一组为磁场线圈,另外一组为 感应线圈。磁场线圈在所要检 查的混凝土中产生高脉冲的一 次电磁场,如混凝土中有金属 物体,则该物体将感应产生二 次电磁场(位于前述的第一次电 磁场之内),使感应线圈产生电 压变化。
6
检测方法分类 直接法 间接法
检测方法分类
7
检测方法分类
检测项目
电磁 雷达 电阻 电位 极化 硬度 直接
感应法 法

法 电阻法 法

钢筋数量和
间距

钢筋直径
钢筋力学性能
保护层厚度
钢筋锈蚀状况
钢筋应力状态


































31
剔凿原位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①用钢筋探测仪确定钢筋的位置; ②在钢筋位置上垂直于混凝土表面成孔; ③以钢筋表面至构件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作为该测点的 保护层厚度测试值。
32
剔凿原位检测法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验证
①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②在已测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上进行剔凿验证,验证点数 不应少于表3.4.4中B类且不应少于3点;构件上能直接量 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点可计为验证点; ③将剔凿原位检测结果与对应位置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进 行比较,当两者的差异不超过±2mm时,判定两个测试结 果无明显差异; ④当检验批有明显差异校准点数在表3.4.5-2控制的范围 之内时,可直接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 ⑤当检验批有明显差异校准点数超过表3.4.5-2控制的范 围时,应对钢筋探测仪量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修正;当不 能修正时应采取剔凿原位检测的措施。
13
常见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14
雷达仪工作原理
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进入 被测物体中,遇到不同电磁 性能的材料产生反射、散射 现象,形成回波。接收天线 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送入取 样电路,做时域变换,保持 回波信号 形状,经信号处 理后显示。
h
(
1 2
t
)
2

(
1 2
x) 2
15
雷达仪检测原理
19
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
检测方法和设备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磁感仪; 基于电磁波反射原理的雷达仪; 精度有保证。 施工验收规范对钢筋工程有要求
20
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
应进行剔凿验证的情况: ①钢筋间最小净距离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②混凝土(包括饰面层)含有或存在可能对钢筋检测造成 误判的金属件; ③钢筋位置、数量或间距的测试结果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④缺少设计图纸或相关验收资料。
29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混凝土保护层的定义,设 计规范的变更 钢筋分部工程验收与实体 检验的区别
3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工程质量检测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宜采取剔凿原位检测 法检测,当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检测时,应通过剔凿原位 检测法进行验证。 工程质量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抽检数量及合格 判定规则,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规定执行。 结构性能检测且无需进行耐久性评定时,对于非重要截 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检测。 监督抽查按约定抽样方法检测
27
结构性能检测时,检验批钢筋的检测
①按本标准第3.4.6条、第3.4.7条确定钢筋间距的均值推 定区间; ②当均值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不大于偏差允许 范围且受检构件的最大偏差值不大于偏差允许值1.5倍时, 以均值作为该批构件钢筋间距的测试结果;
28
结构性能检测时,检验批钢筋的检测
11
钢筋探测仪(磁感仪)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① 钢筋较密不易区分; ② 下排平行钢筋不易区分; ③ 混凝土中的磁性介质; ④ 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 ⑤ 探头与钢筋走向不垂直; ⑥ 磁通量与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有关,无法同时求解。 ⑦自校准功能
12
雷达仪检测原理
基本原理
电磁波(微波)的波长小于宏观物体尺寸,传播在很大程 度上具有“似光性” ;
21
梁、柱类构件主筋数量和间距检测
① 测试部位应避开其他金属材料和较强的铁磁性材料, 表面应清洁、平整;
② 将构件测试面一侧所有主筋逐一检出,并在构件表面 标注出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应位置;
③ 测量和记录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对位置; ④ 计算并记录钢筋数量和间距。
22
墙、板类构件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
①在构件上随机选择测试部位,测试部位应避开其他金属 材料和较强的铁磁性材料,表面应清洁、平整; ②在每个测试部位连续检出7根钢筋,少于7根钢筋时应全 部检出,并标注出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应位置; ③测量和记录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对位置; ④根据第一根钢筋和最后一根钢筋的位置,确定这两个钢 筋的距离,计算出钢筋的平均间距; ⑤必要时计算钢筋的数量。
23
梁、柱类构件的箍筋可按墙板类进行检测
加密区长度 加密区间距 构造措施 抗剪能力计算 加固→补足抗剪承载能力
24
工程质量检测时,单个构件进行合格判定
①梁、柱类构件主筋实测根数少于设计根数时,该构件评 定为不合格; ②梁、柱类构件主筋的平均间距与设计要求的偏差大于相 关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时,该构件评定为不合格; ③墙、板类构件钢筋的平均间距与设计要求的偏差大于相 关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时,该构件评定为不合格; ④梁、柱类构件的箍筋按墙、板类构件钢筋判定。
一体式
主机
主机部分负责电压变化信 号的纪录、储存、处理、 转化和显示
10
钢筋探测仪(磁感仪)组成
感应线圈电压变化的幅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磁场变化频率→由仪器控制 ②磁场线圈与混凝土中钢筋的距离 ③钢筋的直径 ④钢筋间距 ⑤混凝土性能(磁导率相对稳定) 因此,根据这个电压的变化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混凝土中的 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
② 清理钢筋表面的混凝土,用12%盐酸溶液进行酸洗, 经清水漂净后,用石灰水中和,再以清水冲洗干净。 擦干后在干燥器中至少存放4h,用天平称重(精确至 0.01g)。
38
品种 等高肋
月牙肋
公称直径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34
混凝土中钢筋直径检测
混凝土中钢筋从外形上可以分为两种:
① 光圆钢筋→ GB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② 带肋钢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35
混凝土中钢筋直径检测方法
① 钢筋探测仪 →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② 剔凿原位检测法 ③ 取样称量法。 钢筋探测仪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直径 ① 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较多; ② 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 ③ 除非进行必要的验证,不应直接采用检测值。
③当均值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不大于偏差允许 范围但受检构件的最大偏差值大于偏差允许值1.5倍时或 均值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大于偏差允许值范围 时,宜补充检测或重新划分检验批进行检测。当不具备补 充检测或重新检测条件时,应以最不利检测值作为该批构 件钢筋间距的测试结果; ④对于梁、柱类构件,当检验批中有一个构件主筋配置与 其它构件不同时,应细分检验批后重新检测或进行全数检 测。
内径 7.5 9.3 11.0 13.0 15.0 17.0 19.0 21.0 24.0 26.5 30.5 7.7 9.6 11.5 13.4 15.4 17.3 19.3 21.3 24.2 27.2 31.0
偏差 0.4 0.4 0.4 0.4 0.4 0.4 0.5 0.5 0.5 0.6 0.6 0.4 0.4 0.4 0.4 0.4 0.4 0.5 0.5 0.5 0.6 0.6
混凝土与钢筋电磁性能相差较大,导致强反射。
16
雷达仪检测特点
①对于上下两层钢筋相平行且下层钢筋位于上层钢筋正下 方时,当上下层钢筋间距大于100mm时,上层钢筋对下层 钢筋的干扰较小,可以识别出下层钢筋,而上层钢筋的直 径大小对识别下层钢筋影响不大;当上下层钢筋间距小于 50mm时,上层钢筋对下层钢筋的干扰较大,下层钢筋很难 被识别。 ②当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相垂直时,而且检测时天线的极 性方向始终保持与上层钢筋走向相垂直时,上层钢筋对下 层钢筋的干扰很小。 ③当钢筋直径大且间距很小时,它们所成的雷达图像仅为 单个双曲线。
1 fcbx f y As
3
钢筋检测的目的 适用性方面的要求 ①分布钢筋 ②构造钢筋
4
钢筋检测的目的 耐久性方面的要求
锈蚀
火损
5
钢筋检测项目
① 钢筋数量和间距 ②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③ 钢筋直径 ④ 钢筋力学性能(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 ⑤ 钢筋锈蚀状况(截面损失、锈蚀速率、锈蚀概率) ⑥ 钢筋应力状态 (预应力损失) ⑦ 钢筋接头 ⑧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⑨ 摩阻 ⑩ 植筋(后锚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