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物流分析剖析
客户的提升
1.进一步提升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 由于目前各物流企业自身的原因,对信息
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信息化的 依赖性不是很强,进一步加强入驻平台内 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引导,同 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非平台内中小物 流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及信息化知识普 及等,开展的方式和途径包括有,如一对 一培训、信息化大讲堂等。
三大平台 以物流基地的局域网(LAN)为基础,利用INTERNET建立连接各物流 基地节点的Intranet和面向服务对象的Extranet;并利用公共无线网络平 台,提供手机、PDA等移动设备的无线接入。 (2)数据库平台 以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物流企业数据库、工商企业数 据库、交易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等,为物流信息资源的交换和深度挖掘 打好基础。 (3)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 换机制,实现内部信息系统之间、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站 之间、以及与外部信息系统(包括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与信息共享。
传化专题详解
坐室小组
公路运输作为承担我国绝大部分物流 任务的最重要板块,长期以来表现出 松散、低效、高资源浪费率的状态, 严重制约着中国物流的整体效率的提 升,妨碍了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推动 效应的发挥。 针对这一行业现状,传化物流创造性 地扮演了“物流平台运营商”的角色, 搭建了高效的物流运营平台,建立了 物流企业资源聚集区,赋予了公路运 输板块高效低耗、集成化、信息化管 理的时代特征。从而在海港、航空港 之后,以全新的“公路港”物流模式, 拉伸了公路物流短板,完成了现代物 流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构 建。
两个保证体系
(1)物流信息平台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起一套贯穿物流服务业务管理全过程、将物流各环节有 机连接起来的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物流信息 化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数据交换标准、物流服 务操作过程标准和客户服务标准等。 (2)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包括信息网安全管理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 病毒、基于PKI/CA的数字认证等)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信息网 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门户网站
以四大应用系统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公共信 息化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是有形市场服务向虚拟市场服务的转移,可在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产品,包括信息 服务、货物跟踪、车辆验证、咨询服务、查询服务、物流业务处理的 ASP服务等。
信息化对公路港物流的促进作用
公共服务系统
建立包括信息发布、电子交易、网上结算、
呼叫中心、决策分析等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系 统。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可即时发布和查询物 流信息。通过传化物流信息平台对即时运力 车源信息、即时货源信息的整合,托运方和 承运方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物流信息,部分 信息匹配的托运方和承运方经过线下谈判可 达成交易。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系 统
通过货物直接配送和仓储虚拟整合等手段, 全方位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通过推广应用,提升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 化水平,主要包括仓储管理系统和客户管 理系统。
仓 库 客 户 管 理
仓储管理系统功能及其流程是面向工商企业提 供仓储信息管理和维护,维护仓储信息,有助 于业务开展。
信息化的建设历程,投入
传化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包括相关机房的建造、装修费用,计算机硬 件系统及相关软件费用、主机及数据中心系统硬件和软件、数据交换 与共享平台、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其他配套设施费以及其他费用等, 总额已达4700多万元人民币。
结构与功能
四大应用系统、三大基础平台、二个保证体系、一个门户网站
不足与经验
国内针对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匮乏 大多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软件和系统,成熟信息化系统十分匮乏,而如果选择定制开 发则成本过高,质量也没有参照,导致一些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 没有持续的投入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物流企业信息服务需求多样化,缺乏业务标准化 多数物流信息管理软件无法针对不同的物流业务提供个性化程序,二次开发成本过高
1.传化物流基本情况 2.传化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信息化对公路港物流的促进作用 4.不足与经验 4.传化未来的发展
基本情况
国内现状
发展历程 基地建设 业务现状
国内现状
我国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我国己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 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起步、配送中心稳步发 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加强 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再加上观念滞后,硬件老化、成本 较高、管理体制落后等原因,国内物流并不能接上国际的大物流公司。
业务现状
基地已形成了40多万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络。日整 合车辆达3000辆,来自省内外的480余家物流企业已 入驻传化物流基地开业运作,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 多个,同时为21000多家工商企业提供周全的货物 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日货物交易量达3000050000吨,每日交易信息发布量达7000条以上。浙 江传化物流基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物流服务企业 平台,2007年实现基地营业收入30.92亿元, 2007年 基地上缴税款1.2亿元, 2008年基地营业收入突破 35亿元。
1、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
快 2、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3、物流信息化的可行性 4、 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成本、物流重组、 物流标准化、提高竞争力
传化物流发展历史
1997年——传化从转换经营体制着手,将“传化车队”改组为“杭州传化储 运有限公司”,从事第一方物流业务。组建储运公司 1998年——随着制造企业市场的快速拓展,传化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 力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开始了整合社会资源的尝试,对物流服务业务实施了 市场化运作,并开始了简单的第三方物流业务。 1999年-2000年——在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的过程中,传化感受到现代物流 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认识到,如果能够搭建平台,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不 仅能为生产型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9年开始对此设想进行了大量的调研。2000年,确定公路港物流发展战 略。 2002年——2002年传化公路港物流首个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开始建设, 2003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2005年——启动公路港物流基地连锁经营战略 2006年——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成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传化物流的创新模 式受到广泛认可。 2008年-2009年——2008年,苏州、成都传化物流基地开始建设。2009年 成都基地盛大开业 2010年——苏州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富阳项目开工建设,大杭州枢纽港工 程迈出实质性一步。
2.成都基地:成都传化物流基地由中国大型 多元化民营企业集团传化集团投资建设,公 司定位于“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以国内 首创的公路港物流模式,依托网络系统整合 物流资源、培育物流企业、提升行业水平、 促进社会转型升级。公司于2009年5月20日 正式开业,由此拉开了成都传化物流基地建 设西部公路港物流枢纽的序幕。 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是传化物流在全国实施连 锁复制的首个战略性布点,通过一年的运营, 基地相继被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旗帜企业”、“国 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是国家《物流园区 分类与基本要求》《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与方法》起草单位之一。
基地建设 1.萧山基地:成功实践的首个物流平台, 是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首个成功 运营的公路港物流平台,位于杭州钱江 二桥萧山出口处,2002年始建,2003年 4月正式营业。 按照“物流平台运营商”的定位, 目前,已有480多家来自省内外的专业 运输、仓储、零担、货代等物流企业入 驻;整合了40多万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 络,日整合车辆达4-5千辆,日承运货物 量达4-5万吨。通过各种集聚资源的协调 运作,服务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具一定规 模的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达20000多家, 为其降低物流成本近40%。辐射范围已 达杭州、嘉兴、绍兴、金华、宁波、湖 州等周边地区,真正成为服务于杭州湾 及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平台。
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同,不 是简单地为企业客户的物流活动提 供管理服务,而是通过对企业客户 所处供应链的整个系统或行业物流 的整个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具 有中观指导意义的解决方案。传化 便是一个明显的第四方物流,通过 对现有资源和物流运作流程进行整 合和再造,达到物流的目的。联合 了物流公司及各社会车辆等,提供 一个客户可以直接通过第四方物流 服务供应商来实现复杂的物流运作 的管理的地方。
创新性平台集聚物流资源促进制造业发展
基地作为一个公共性平台,其信息量、交易量每月都在提升,集聚效应和降本效 应还在进一步的发挥与提升中。物流资源的集聚为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构建 结实的桥梁,带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联动发展。
创新性平台孵化促进物流企业成长
传化物流创新性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把物流服务资源、物流设施和设备资源、 物流客户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四大资源进行无缝对接,培育专业物流企业,推动 物流产业发展。
创新性平台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在传化物流平台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信息,业务协同,使得物流 企业交易链缩短、交易环节减少,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单个物流平台(园区)的孵化力量单薄 由于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国内中小物流企业的“小、散、弱”等 客观因素,传化物流单个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建设相对整个物流行业及现代物流的需求 来讲,更显得势单力薄,而且实际投入与产出矛盾突出。
物流基地网业务管理系统
通过基地与基地之间、基地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进一步整合社会物流资 源,实现物流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为客户提供物流过程全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包括物流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仓储配送管理、货运交易管理、财务结算管 理等。利用多个基地的网络化源,更好地延伸对客户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 提供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