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住建筑传统和特色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是十分独特的,它在中国近代城市建筑发展史中扮演了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角色,它使得中国近代建筑丰富多彩,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上海城市建筑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可以
说是中外文化的融合,这一点在素有“万国
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上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
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
谈到上海传统居住建筑,我认为一定有
几个关键词,那就是里弄,里弄建筑,石库
门等等,每一幢独具神韵的老房子都是一道
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里弄是上海城市历史的最佳记忆,是上海所独有的产品,里弄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
在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绝大部分的上海百姓生与斯长于斯,它是上海市民聚居的基本生活单位,是上海人都市生活的独特背景,是上海人心目中极具生命力的“家园”。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上海租界出现了里弄建筑,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升华和变异,但它没有摒弃传统,而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特色,里弄建筑充分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中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性格特征,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这些里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景有着深切的关联。
里弄建筑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后,太平军
向上海推进,苏南,浙西的难民大批流入租界避难,
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为解
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租界当局动员发展商尽快兴建住
宅,里弄建筑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
资本主义新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小
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
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
住宅。
设计师将欧洲的简易联立式住宅和具有中国传
统民居形式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结合,在一条纵轴上
依次展开,前后排排伸展,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
建筑样式的里弄住宅,一般规模不大,在十到二十个单元。
这种住宅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
于是这里弄建筑的“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为迎合居民追求安全、气派的需求,租界内的中外开发商在住宅的“门”上大做文章,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既坚固、又显身份,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缀一对铜制门环,以显不可侵犯之势;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深得上海人青睐,这种里弄建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库门”了,这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
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里弄文化。
仅仅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近2300万平方米的石库门在数年间就占据了上海滩的大块地皮。
在上海人心目中石库门就如北京人心目中的四合院一样,不仅仅是一处建筑,那更是承载了多少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早期的石库门建筑除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比较好的继承了其空间关系,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平面紧凑甚至局促,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
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
客堂间,为会客、宴请之处,之后又是后天
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通过客堂去后
天井,和厨房、储藏室等附属用房,二楼的
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
在20世纪10年代以后,老式石库门逐
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
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
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
房。
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
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
室,即亭子间。
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
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为晒台用。
为了减少
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新式石库门还缩小
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
与
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老式石库门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的山墙也已不再使用。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
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而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样式,作为装饰。
总之,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
统特色居住建筑是我国城市文化和城
市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石窟门里弄是
上海城市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
们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
特色,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
要的组成部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化
与辉煌,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随着世界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在保护传
统建筑中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这样才能使上海成为即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活力生机的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