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道德与法治》学科【3篇】目录1.微课设计技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巧用2.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3.微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1.微课设计技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巧用微课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
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资源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青睐。
微课的教学重点与难度如何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如何将微课设计得符合视觉听觉上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微课熔铸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从道德与法治课微课教学案例设计出发,结合实践,同大家分享微课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微课小视频的感染力微课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授某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不同,从小的角度出发,微课视频的片段也只能是在10分钟以内必须完成的,微视频一定要能体现出感染力,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引起反思。
首先,关于素材的选择一定要到位。
为了着重体现“终身学习这一观念”我选取了从人一出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有象征意义的图片说明这些阶段,人们都在不断地进行学习,把行为图片换变为视频动画,从人的成长到年老对学习体现出更大的说服力和视觉的直观认识,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也达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性教育。
其次,贴近生活,更有说服力。
一节好的微课设计一定要符合贴近生活,特别是符合当代青少年年龄心理,这样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才更容易有感而发,柔然心动,有感而悟,悟而自省纠错。
同样是这一框题的内容,我择选了一个感悟的小故事《我把春天丢了》,引发学生共鸣,为什么曾经小学学优生,到了中学会把“春天丢了”?通过微视频的观看,有条理地使学生分析出其中各项原因。
进而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再次,视频中的语言要简,文字要精。
微视频的解说要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精简的语言更能给听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语言配合视频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存留深刻的印象,过目难忘。
视频中出现的文字要精,要简,才有利于学生学习中的记忆。
二、小而精设计理念推动道德与法治的微课教学微课,是在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
由于“小而精”的特点,适宜在手机等移动媒体上传播,解决了优质课录像因下载过程漫长,完整观看比较费时而让一些人没了耐心的问题。
俗话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正好说明了微课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有着共同的特性。
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以下几个教学过程: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在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
第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三,课程的导入,讲授、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课堂知识小结与练习检测。
那么,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又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呢?同样我也根据我在微课设计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在微课视频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大家看看一下关于《培养终身学习观念》微课设计的几个思路。
(1)微课设计体现的本框节的目标、导学、检测,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目标体现了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难点;导学就是传统意义上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知识目标的要求,能力要求,情感目标的要求,清晰的重难点,用检测的方式对本框节内容进行巩固。
(2)微课的导学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遵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贴近生活,思想教育的特点。
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过程中不脱离生活,要以生活实践为根基,感悟生活,领悟人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微课学习检测的设计,精选本课重点难点内容,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安排练习随堂进行测试与讲解,使学生对本框节内容作出及时的判断与见解。
(4)微课小结的设计运用了思维导图教学的方式,将本框节内容形象化,简练化作出图形式的总结,这样做一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图形化的导图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来精简的文字,减轻了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负担,从而更有成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小而优设计理念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翻转微课不但给传统课堂带来创新意义的课堂翻转,也是今后,日趋月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运用的必然趋势。
要设计好一节微课,笔者认为离不开“小而优”这一设计理念,那么怎样在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中体现出这一特性,笔者结合个人在教学上的实践,向大家分享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微课设计一定要优选素材。
微课中教学素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
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还要在思想上有所收获与感悟,这势必要在选材上选择一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笔者常采用简短的贴近生活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培养终身学习观念》这一课中,设计简短的人生各个阶段学习过程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反思自己成长中的学习观变化,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理性思考。
第二,力求创新,亮点耀眼。
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
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课堂结构,也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
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优质的微课课件是内容与优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三,语言简练,突出重点。
在微课的设计中,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
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如需罗列论据,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在微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微课小节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小结的方法要科学、快捷。
总之,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经历着“思考—设计—反思—再思考—再设计—再反思”的反复上升过程,从而迅速地提升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微课作为短小精干的教学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为大众所接受。
微课的教学设计关系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微课,可以为教师高效教学开辟新途径,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对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巧设情境,丰富体验品德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生活实际。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微课以生活为素材,内容真实、直观形象,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微课之下的情境创设,能够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带来冲击。
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微课展示,令学生身临其境,继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自身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部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这课时,课前笔者通过班级群从家长处搜集了孩子们过年时的照片、视频等,精心制作了时长约7分钟的微课。
在微课中,笔者用胶卷传送的方式,将全班40多个学生的过年照片快速呈现,又精心插入班上几个孩子一家人过年时的小视频。
课堂上,笔者通过微课将学生自己过年时的情景展现给他们。
欢快的《新年好》音乐声,真实的生活场景,令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微课点燃了。
整堂课,学生们入情入境,学习的灵性被激发,表达的欲望更强烈,对春节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突出重点,释疑解难道德与法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
提高教学效益,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枯燥无味的理论性、知识性内容往往不易被其接受。
老师的反复说教也常常会适得其反。
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微课虽短小精悍,但能将文字、图片、表格、音乐、视频等多种元素集于一身。
教师可根据需要及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将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
比如,可通过微课手段将原本由教师讲解的内容借助微课视频代讲,或将文本内容变为富有情趣的动画演示等。
仍以《快乐过新年》一课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并且体验我国的新年习俗,关注各地新年的不同习俗,进而让他们懂得新年的基本礼仪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堂上容易被节日习俗的多样化所吸引,而难以深入理解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若教师逐一讲解每个习俗的文化内涵,又会让学生觉得乏味。
笔者借助微课打破了教学方式上的单一。
微视频中,让深受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大耳朵图图和他的小伙伴们成为了笔者的代言人。
由健康哥哥导入:“小朋友们,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也最受大家喜爱的一个节日。
过春节时,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习俗呢?”图图:“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对联等,源于古代的桃符。
它工整、对偶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除了贴春联,人们还会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美:“过年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包一个大红包,他们说这叫压岁钱。
”大虎、壮壮、小怪……通过微课的音画呈现,笔者将节日习俗形象化,知识讲解生动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并深刻了学习内容。
融合资源,开拓视野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课程,所追寻的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學习过程。
为自觉地实现这个过程,我们就不能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是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课程吸引力。
每一节优秀的微课都是一件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作品”。
特级教师孙民以“浓缩课堂精华,再现精彩设计”为理念,精心设计了一套微课视频,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完《快乐过新年》一课后,可让学生观看《如何制作新年贺卡》等微课,引导学生课后在生活中继续深入探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制作的新年贺卡带到学校来进行展示、互赠等。
在教学《干点家务活》时,可通过播放《我们能做的家务活》引导学生知晓哪些事情是自己力所能及且能帮家人分担的;课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学做家务活》并动手做一做,让孩子将课堂所学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吃饭有讲究》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微课《这样吃好吗》,引导学生辨析讨论:吃饭时可以说话么?挑食对不对呢?从而明理导行,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
在讨论挑食对不对时,又可以运用微课《食物的诉说》,让学生了解挑食危害大,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干干净净吃饭好》发送至班级群,引领家长加入到孩子行为品质的教育中来。
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