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陕北民歌的主题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联系紧密,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歌唱幸福生活成为陕北民歌的主题。
下面谈谈陕北民歌的主题所表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化。
因此,歌唱劳动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题。
一般地说,劳动歌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
这种歌在旧社会往往是劳动者在沉重的劳动之余,概叹生活的艰难和对自己处境的愤懑,反映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是歌唱劳动本身,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的劳动歌。
这种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和着劳动的节拍,夹着劳动呼声或全用劳动声组成的歌。
这两种内容的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
其有有战歌,有颂歌,战歌对敌,颂歌对我。
反映在陕北民歌中的第二个突出主题,便是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
民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
(三)生活歌在陕北传统民中极为丰富,题材也较广泛。
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道、生产经验的歌。
这些歌虽然是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甚至有些知识、经验还介绍得不够正确,但是,这些家庭生活、习俗习尚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些零星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还是增加了一些东西。
民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口头历史课本”。
(四)爱情歌是传统民歌中一枝艳丽的花朵,也是民歌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陕北传统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应该说是情歌。
爱情歌同其它各类民歌一样,是劳动人民在爱情生活方式面的真实反映。
其中有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之歌,有表示对爱情生活的正确认识与愿望的歌,也有对统治阶级干涉婚姻的强烈反抗的歌。
尤其是革命后产生的新情歌,“情歌”的含义已有了新的发展和补充。
它虽借助于传统形式,但其中所表现的新道德、新思想、新感情更为可贵,更加动人,不少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情歌所表现的主题,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描写青年男女互相爱慕。
眷恋的心情,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的思想。
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一般都有一个过程,因此情歌中对于爱情过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情态作了细微的描绘。
2.歌颂坚贞不渝、至死不移的爱情,表现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品德。
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封建阶级所希望的虚伪的爱情不同,它是真挚而坚决的。
3、表现离愁别恨和无尽的相思。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的残酷剥削、压榨下,农民没有土地、耕牛,生活不下去,被迫背井离乡,异地谋生;或者被迫服役,从而掀起了爱情生活中不平常的波浪——挥泪相别,别后彼此深情忆念。
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排遣这种离愁别恨,表达无尽的思念,便产生了许许多多满腔哀怨、缠绵凄绝的小调。
在陕北传统民歌,这类小调情真意实,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4、表现妇女对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
维护封建反抗统治的封建制度礼教,都奴虐妇女,扼杀爱情,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造成种种悲剧。
但是受伤者的心灵毕竟还在沸腾的胸膛里颤动。
在饱含血泪的情欲中,并不令仅都是哀怨的嗟叹,还有倔强愤怒的呐喊,这就是当青年男女的爱情受到阻拦、破坏或者承受着封建婚姻的痛苦时,他(她)们敢于用最大的魄力反对封建社会中一切迫害爱情的罪恶势力和信条。
5.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陕北由于经过了急风暴雨的土地劳动革命的战斗洗礼,无产阶级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青年男女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因此,他(她)们把爱情也融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产生了不少富有新气息、新内容、新格调的新情歌,教育了群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
有的民歌还唱出了妇女毅然走出家庭,夫妻双双闹革命、闯天下的动人情景。
总之,陕北传统民歌中的情歌,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这些优美隽永的传统民歌是昨天、前天陕北高原的儿女用颗颗炽热的心,蘸着蜜糖与苦汁作成的。
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反封建压迫,要求自由解放的主题,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就是在封建思想、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思想影响尚未肃清的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许许多多可爱的传奇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显现了不少勇敢、美的灵魂,至今还在广泛流传,陶冶着陕北儿妇女的情操和风尚。
陕北民歌的体裁陕北民歌和各地民歌一样,也是体裁多样,曲调纷杂。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抒情歌、叙事歌、诙谐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灯曲);风俗歌曲(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丝弦小调(榆林小调、二人台、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审录)、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下面分别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各种体裁的特征。
(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的产生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
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二)信天游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一、信天游的流传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
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随着革命形势的民展,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
今天信天游已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情达意最直接最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
二、信天游的特点①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
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
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
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
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
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
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②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正如信天游所唱的“空窑里唱曲展不开音”。
当然信天游也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象妇女们思念情人的调子多是如此。
③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了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三、信天游的分类基本上分为高腔、平腔两类。
节奏自由、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感情奔放的如:(一)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二)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把洋烟喝。
(三)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的好光(噢)景。
(四)你他*的个打你呀不成你个才,为什么那露水地里穿红鞋。
演唱第一种类型,(例一、二)宜用高腔;演唱第二种类型,(例三、四)宜用平腔。
高腔大多用假声,所谓“羊嗓子回牛声”歌唱,由于曲调奔放,悠扬高亢,加之音域宽,跳动大,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节奏较整齐,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歌”,都属于山哥歌体,三者不仅在体式、手法以及曲调的灵活性、演唱风格等特点上基本相同外,在语言手法上也有十分近似之处。
比如信天游唱:“攮刀子公公死囚汉,水牛角婆婆门上站。
”爬山歌则唱:“枪崩鬼公公挨马鬼汉,吊死鬼婆婆门上站。
”又如信天游唱“牵牛牛花红通通,露水夫妻一场空。
”爬山歌则唱:“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山曲则唱:“冰凌(这)盖房雪打墙,为下个大闺女不呀久长。
”再如信天游唱“牵牛牛开花慢慢红,不估划牵牛牛开花一早晨。
”这些句子彼此何其相似!其实这种情况是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必然现象。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同之点,或者相似之处,但从民歌所反映的内容、语言,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仔细分析,仍旧可以辨别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的。
就以爬山歌而论,它虽然题材广泛,但没有信天游内容丰富完整,尤其是革命民歌部分。
在表达感情上,信天游细腻,歌词婉转,富有色彩,爬山歌则含义深远,风格粗犷。
在语言运用上也各有自己地区群众地区惯用的方言口语。
如爬山歌中常用“拉拉溜”、“漂哨”、“孤哨”、“搭摞”、“恍肠惚刮”、“强强价”等。
有时为了押韵或表达强烈的感情,句末运用“勒”、“呀”、“啦”之类的虚词。
这些都是信天游里不曾有的。
此外,二者都运用叠词,而爬山歌中则运用的较多,在曲调上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各自地方的色彩和乡土情调,但是爬山歌的曲调名称都是以本地区的地方命名的,这是它与信天游在曲调上的显著差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