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PPT课件
当范围》一文中,探讨了地方分权的经济理由。
他认为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首先是它比中央政府
更加接近民众,也就是说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所
管辖民众的需求和偏好;其次,一个国家内部不
同地区的人有权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
行不同的选择,而地方政府就是实现不同地区不
同选择的机制。斯蒂格勒的理论,实际上意味着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分配的公平性,公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7
制
而社区的管理者则会像私人品市场的厂商 一样对该信号作出反应,力图以最低的税收成 本向具有相同偏好的居民提供一揽子满足他们 需求的公共产品及劳务,否则居民将从该地区 退出。这样,通过居民和社区的共同活动,实 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可以使居民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特定的地方公 共品菜单,会促使各地方政府更有效地提供人 们需要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
基础科研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公益性基础
设施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八大类公共服务。目
标是使在一2个020/国11/1家5 范围内,第不十一同章 地财政区管理的体 居民能享受 5
到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
制
4、 抑制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体制 分配与地方利益紧密相关,物质利益是一切社 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政治权利不过用来实现经 济利益的手段。许多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分配 政策需要地方顾全大局,作出必要的牺牲,比 如鼓励支持国家跨地区基础建设,避免地区间 税收竞争等,转移支付政策就可以发挥补偿的 作用。
共决策应该在最低的政府层次进行。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0
制
4、特里西的偏好误识理论(1981)
由于信息不完全,中央政府提供公共品的
过程中存在者失误的可能性,而由地方政府来提
供才有可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5、“俱乐部”理论
将社区比作俱乐部,研究在面临外在因素
的条件下,俱乐部如何确定其最优成员数量。其
第二类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其支出责任的社会共 同事务。地区性的行政管理、交通、警察、教育、 消防、公园等
第三类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支 出责任的社会共同事务,或支出责任归属不明确的 社会事务。如跨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运、邮电, 某些环保项目、高等教育等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9
第一节 第二节
政体制
第十一章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理论概述
财政分权理论下财政体制的设置
联邦制财政体制
单一财
第三节 财政体制的类型(分税制财政体制: 分税制类型、特点) 第四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
制
第十一章 财政体制
本章之前的公共财政问题的讨论是假定公 共部门由单一的政府实体组成,事实上,政府 被分为若干级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行使 财政职能上各有侧重,他们互相配合,共同组 成特定的国家财政活动体系(财政体制)。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2
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县级财政赤字面 一度高达40% 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达60% ; 据有关部门统计,县级欠债4 100亿元左右,乡级 欠债2 150亿元,村级欠债3 700亿元,全国县乡 村行政欠债总计可能达1万亿元左右。目前,中国 近70%的公共支出发生在省和省以下,其中50% 以上的支出发生在市、县、乡三级,尤其是县乡 两级担负着相当沉重的支出责任。基层财政日益 困难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任 其发展势必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而最终威胁到中 央财政,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维护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中央财政收 入比重从分税制前5000亿元中的28.35%迅速上 升到2005年财政收入总额近3.16万亿元中的5 3.3%。
3、各级财政拥有自己的独立税种。我国目前 真正属于地方主税种的只有营业税(不含铁路、各 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交纳部分)、房产税、 契税等。分税制改革初期,地方税约占全国税收 总量一般为20— 30%。 到2003年这一比重降至l 0%左右。地方税体系的严重“缺失”。
更加有效(或至少是同等有效)。
奥茨定理表明:即使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同样
的公共品,并且享用这种公共品对所有人或者所有
地方的人来说都是同等的,这时由地方政府来提供
这种公共物2品020/也11/1比5 中央政府第有十一效章 制。财政管理体
9
3、斯蒂格勒最优分权理论(1957)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地方政府功能的适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22
制
(二)分税的方式
1、税源划分 2、分成
3、附加
4、特定税收分配
(三)分税制的主要特点
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实际上各级政府间 并没有明显区别,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等专属 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拥有的事权几乎全是中央政府 的事权翻版。 《预算法》虽然保证了地方预算自主 权,但仅泛泛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支出,中央 政府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划分没有明确的 指南,一般2是020/1“1/15下管一级”第十的一章办法财政,管理即体 由上级政府23顺 次决定其下级政府的支出划分。制
2、中央实行统一集权,地方政府权利由中 央政府授予,地方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
3、在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 自治。
4、对外国家以国际法主体出现。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6
制
联邦制财政体制是指各级政府按照宪 法或相关法律确定的权利独立行使各自的财政 权利,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方各级财政之 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通过 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实现。
最佳规模应确定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
(拥挤)等于由新成员分担成本带来的边际节约
这个均衡点上。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1
制
布坎南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最优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
形成;波利将俱乐部的章程比作社会契约;马丁.麦
圭尔提出俱乐部成员的最优数量和辖区范围内所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应该同时被决定。从而提
一、建立体制性分配关系的必要性:中国学者观点
1、以财政体制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2、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优势(随着国家功能
的扩大,政府自身也变成了服从劳动分工的一种职
业)
3、解决地区差距悬殊的问题,实现区域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基础教
育服务、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
严格地方财政纪律,通过合理选择转
移支付制20度20/1,1/15使政府间财第十政一章关系财政的管理协体 调失败最 13
小化。
制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下财政体制的设置
一、 不同政体下的财政体制主体及特征
财政分级源于政府的分级,在政权区域 划分与层级管理制约下,一般是“一级政权 ,一级财政”,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自求平 衡。
(1)社会共同事务的受益空间 (2)实现区域的收入再分配,平衡地区间社 会共同事务的供给水平。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18
制
2、财政体制性支出划分的一般方法 以事权的划分为基础 第一类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直接承
担其支出责任的社会共同事务。如国防、外交、国 际贸易、财政与货币政策、外汇管制等
出地方分权区域的最优原则 。
6、马斯格雷夫的分权理论(1959)
从政府三大职能出发,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
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宏观经济稳定与
收入分配职能应由中央方负责,资源配置职能应由
地方政府承担,并在分权的基础上实行税种划分,
以赋予地方202政0/11府/15相对独立的第十权一章力财。政管理体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21
制
(一)分税制类型
以规范职能、优化财力配置和有利管理 为宗旨,分为两种类型:
1、完全分税制(由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 方财政的最后平衡)
2、适度分税制(中央政府还可用行政手 段 调 整 财 政 体 制 的 关 系 ) 1994 年 我 国 实 行 的 分税制就是适度的分税制。1994年中央与地 方的共享税种只有3个。即增值税、资源税和 证券交易(印花税)占税种总数的10% ,而 目前“共享”税种数量即扩大到12个,占税 种总数的31%。
2020/11/15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
24
制
二、非分税制财政体制
它是以非分税为基础划分体制性收入关 系。它主要指前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时期, 税收不尽发达,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国有企 业利润、公债等等,国家统一的将各种收入 纳入体制分配,中央政府有一定的税收、中 央所属企业利润及公债收入,地方政府有相 应的税收、所属企业利润及公债分配。
制
(二)财政体制性收入的划分
美国财政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收入划分三原则:
(1)效率原则(征收效率高低);(2)适应 原则(税基宽窄);(3)恰当原则(税负分配 公平)。
其次是迪尤经济利益原则(增进经济利益)
达贝尔总结了税收划分的一般观点,缺点是 忽视了共同税源引发的过度征税问题。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 税、遗产税由中央政府征收;资源税、销售税由 中央政府20征20/1收1/15或分享;财第十产一章税财、政管使理体用费和规费由20
12
制
三、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
新的财政分权理论引入了微观经济学 的激励相容与机制设计学说。
主张建立民主财政分权机制,主要关注 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本身尤其是地方政府本身 的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改进 服务效率)。二是政府与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类 似委托代理的经济关系(公众参与管理、民主 决策、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