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措施研究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措施研究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措施研究一、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意义(一)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我国投资控制应用现状来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尚缺乏对投资进行有效的监控措施与手段,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即所谓的“三超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在大中型基建项目中尤为突出,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设计阶段设计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经济观念,不注意设计中的投资控制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设计单位无论领导还是具体设计人员都非常重视设计速度、技术和产值,而不够重视设计产品的经济性。

一个工程如果设计阶段投资失控,那么施工阶段无论如何严格地控制工程成本,已无法扭转整个项目不良的投资效果。

2.招投标阶段工程设计中不善于运用优化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忽视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的影响。

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思想保守,过分加大安全系数,造成肥梁、胖柱、深基础、配筋过量等问题。

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中忽视工程造价指标,只注重追求建筑造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等概略性指标,对具体的工程造价指标很少认真审查和核算,而设计人员又大多数不熟悉建设工程定额,技术经济观念淡薄。

因此,造成设计人员在优选方案过程中忽视经济指标,没有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

3.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我国工程产品质量较低,用于处理产品缺陷的费用很多,因此工程产品的质量成本非常高。

但施工中如果单纯地追求质量,慢工细作或超强度配合比,便失去了质量的经济性。

因此,在保证达到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质量成本的不合理因素,寻求最适宜的工程质量水平,以求达到质量同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建设单位常因为某些原因,片面要求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导致劳动力、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的增加,而这些增加均会引起成本的加大,因此科学进行成本工期关系的研究,选择最优的工期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机制和制度方面投资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研究的意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在GDP中占据首位,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近两年更是蓬勃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要获得预期的效益,离不开项目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建设的三大阶段中,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与设计阶段,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相当于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

单位工程设计中,其建筑与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又对投资有较大的影响。

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进深与开间,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基础类型,结构形式等都存在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高达10%-20%。

因此,工程建成后,能否具有满意的经济效果,除了项目决策外,设计工作起着决定的作用。

要有效的控制工程投资,就要坚决地把控制重点转到控制前期阶段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建设项目投资是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领域,是一种占时多、耗费大、关系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投资失控成为我国建设工程投资领域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水平、有效提高投资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基建领域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造成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原因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每年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众所周知,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完工,是一个复杂而又浩大的工作。

从时间的前后、空间的变换,我们不难看出造成现阶段投资滥用与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即使这些原因被我们找到并且熟知,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从根本上解决它,使企业投资更加有效合理,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重施工、轻决策的思想普遍存在据统计,建设项目的投资与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高达70%-80%,是决定工程投资的基础,而在现实中,建设工程投资普遍忽视项目的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在工程结算阶段算细账、算小账,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工程招投标工作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工程招投标在建设项目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项目只要在招投标工作做完之后才能得到具体实施,如果在招投标工作中出现问题,那么建设项目的投资势必会在一个埋有隐患的施工单位中滥用和浪费。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部分招投标的不规范现象,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规避招标建设单位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还有部分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先进场施工后招标投标,使招标投标成为一种形式。

2.审查不力施工单位在投标前,它们之间出借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投标。

部分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有时候对投标的施工企业资质等资料审查不严,甚至放任施工企业之间出借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进行投标等违法行为。

(三)企业利益驱动,竣工结算时高估造价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驱动,在工程施工中想着能少花就尽量少花,从而节省了施工成本。

殊不知,在这样的思想上,建造了多少“豆腐渣”工程,坑害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到时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时,在竣工结算时,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故意抬高工程投资,存有“审漏就赚”的思想,从而使工程投资不切实际。

要想杜绝这种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投资者应该加大项目在施工中的资金监管力度,保证投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四)施工合同不规范,造成投资损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这是建设项目实施的法律依据。

然而,人无完人,事无万事,签订的合同势必会产生一些疏漏或错误,造成建设项目投资重复使用和浪费。

主要表现在重复计算工程量、不按招标规定定价、抬高材料价格、随意分包发包等。

有的项目甚至因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如合同内容不真实、不完备、不具体、不确定等情况引起纠纷,不光造成投资损失,更是双方对簿公堂。

三、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方法与措施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应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始末。

建设工程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到施工以及最终结算,每一环节对投资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控制根据国内外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大量资料分析表明,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达70%-80%,因此,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被视为建设工程投资的基础。

建设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环境、市场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科学论证,给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经过由浅人深的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研究往往被忽略,简单的流于形式,达不到其应有的深度,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其它条件的限制,所以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很大的偏差。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投资控制的主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

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又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拿出最佳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这一阶段,对工程建设投资有重大影响,包括项目的选址、建设规划、建设方案、设备方案、建设标准等,都直接影响到投资的高低。

作为投资者,应重视以下几点:1.必须根据项目发展战略和核心功能的需要,以项目生命周期模型全面地作投资决策的判断。

2.应更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方面的经济评价。

3.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进行真实、客观地全面评价。

4.尽量选择建设周期短的建设方案,降低建设成本变化和市场变化的风险。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

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

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

科学管理和监督工程造价的手段,设计上的节约或浪费,必然通过计算工程量和各项费用,全面反映到概预算文件中来,即,当建设项目的各个设计方案出来后,可以利用概预算中的造价指标、主材消耗指标等进行比较,评价出各设计方案在其他各方面都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哪种建筑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比较先进、合理、经济,从而优化出设计方案。

因而,降低建设投资优化设计要做到:1.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价值工程是运用集体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分析方法。

其主要原则是:“提高功能,降低造价;功能不变,降低造价;在允许幅度降低辅助功能,大幅降低造价;适当提高造价,大大提高功能”。

2.坚决推行限额设计一般操作方式是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下浮一定风险系数后作为设计院的设计限额,下浮率必须考虑项目工期的长短、近期建设成本变化趋势、项目复杂程度和主要设备来源情况等。

3.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4.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绘制满足施工要求的图纸,无特殊理由不能任意提高设计标准,扩大设计范围;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施工图设计管理,防止因肥梁、胖柱、深基础而造成的浪费;同时应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以便设计出更新颖、造价更合理的建筑产品。

在施工图编制完成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后,进行工程招标前,必须做好招标策划工作,编制施工图预算,也就是招标预算。

1.搞好招投标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工程招投标,选择技术设备力量过硬、履约能力强、标价合理的专业队伍中标,才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