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勘察与测绘中华民居2012年10月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黄涛罗少贤(广西第四地质队)

摘要: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已圈出2条矿化破碎带,金矿体赋存于②号矿化破碎带内,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由东至西依次圈定了6个矿体,显示区内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其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矿区矿体的下一步勘查及同类型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关键词:金矿;微细粒浸染型;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广西百色市某金矿位于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西林一百色断褶带南西翼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东端南翼,其南部接红泥坡(坡洪一隆桑)复式背斜北西缘,区域上广泛出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硅质岩,区域构造复杂。区域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一中二叠统浅海相碳酸盐岩、硅质岩和三叠系槽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石炭系为灰岩夹硅质岩;二叠系下统为灰岩夹硅质岩,上统为灰岩夹铁铝岩和煤;三叠系下统为泥质条带灰岩、白云岩夹凝灰岩,中统为泥岩、砂岩。区域褶皱构造主要为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和坡仙山背斜。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长约70kra,宽20km,轴部在百夜一下勇一线,由三叠系碎屑岩地层组成,北翼岩层向南倾,倾角600左右,南翼岩层向北倾,倾角500左右。坡仙山背斜位于红泥坡(坡洪一隆桑)复式背斜西北部,该背斜长约40km,宽约10km,由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地层组成。区域断裂有F5,位于矿区南部,贯穿矿区东西端,长度大于18kin,为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往南,倾角67。800。切割了中二叠统栖霞组(P2q)、中二叠统茅口组(V2m)、上二叠统合山组Q3h)、下三叠统北泗组(TIb)、中三叠统百逢组蚴f)等。(详见图1区域地质图)

岩浆岩出露范围较小,仅红泥坡复式背斜核部有少量花岗斑岩岩脉(w舟)侵入,侵入寒武系、泥盆系地层,多沿断裂带侵入,呈岩脉状产出。区域矿产主要有金、铁、锰、铅锌、锑、铜、重晶石、水晶等。2矿区地质

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到中三叠统,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中二叠统栖霞组(P2q):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岩性为厚层状灰岩,厚18。280m。(2)中二叠统茅口组(陆):出露于南部,厚层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

圈1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区域地质囝比例尺:1:100000岩、凝灰岩,厚10.109m。(3)上二叠统合山组(P士):出露于南部,灰岩夹铁铝岩和煤,厚49.169m。(4)中三叠统百逢组∞f)g该组分为四段,矿区范围内出露一段、二

段和三段,其中三段在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最广。中三叠统百逢组一段(1瑚t):灰绿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细砂岩夹页岩,厚449m。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1抽D:青灰色厚层状细砂岩夹页岩,

方铅矿多呈团块状、条带状、浸染状,在蚀变带裂隙中矿化最强,蚀交带岩石中多为团块状和星点状。黄铁矿多呈粒状及浸染状分布。在蚀变带中部多金属矿化最强,两侧较低。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呈透镜状和似脉状分布与蚀变破碎带内。现分述如下:K1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35--450,倾角60-700。矿体长度38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60m,厚度1.15~3.80m,平均1.71m,品位1.08。16.48%,平均品位5.69%。矿体赋存标高998。l195m,矿体埋深197m。K2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30_400,倾角65.73。。矿体长度27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90m,厚度0.99~1.40m,平均1.19m,铅品位2.26.16.23%,平均品位9.17%。矿体赋存标高985~1341m,矿体埋深383m。K3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205—215。,倾角60—700。矿体长度485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160m,厚度1.05—1.50m,平均1.21m,铅品位3.89~9.24%,平均品位6.84%。矿体赋存标高803.1075m,矿体埋深272m。K4号矿体,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略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210~220。,倾角55—650。矿体长度300m,倾向延深最大宽度

·176"

190m,厚度0.92~1.50m,平均1.22m,铅品位4.87.12.68%,平均品位9.24%。矿体赋存标高885~l140m,矿体埋深255m。总体看,矿区矿体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呈脉状,形态较为规整,产状基本稳定,矿石主要为原生矿石。矿石有益成分主要为Pb、zn,Pb含量与矿石中方铅矿的含量直接相关,矿物含量高,其相应组分品位亦高。4找矿远景

栾川县鱼库沟铅矿床位于于华北地台南缘卢氏一栾川台缘断褶带内,秦岭纬向系构造带与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汇复合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地层上,矿体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鱼库沟组的石英岩、二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和下古生界陶湾群三岔口组、秋木沟组钙质砾岩、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等地层中,栾川群、陶湾群是一个重要成矿层位,是铅矿床的赋存部位。在构造上,区内褶皱、断裂发育,特别是近东西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本区岩浆岩比较发育,计有王屋山期中酸性、晋宁期基性、酸性正长斑岩一粗面岩、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中酸性等侵入岩,其中以晋宁、燕山两期最发育,为矿液的形成和运移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动力,在断裂内与热源相通的构造中富集成矿。本区矿化明显,主要为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化等。矿区周边有大红沟、冷水沟、马圈等铅矿床,构成了整个区域性成矿带。总之,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远景乐观。

万方数据中华民居2012年10月勘察与测绘

厚522m。中三叠统百逢组三段㈣bD:青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页岩,上部泥

岩夹粉砂岩。厚604m。该层位是本区金矿的重要赋矿层位。2。2构造2.2.1褶皱矿区位于百夜一百峰复式向斜南端,总体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地层,核部地层是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㈣bD,翼部地层为百蓬组二段CI∽及一段(T士一)。次级褶皱发育。2.2.2断裂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两组,分别编为Fl、F2、F3、F4、F5。其特征简述如下:FI:位于矿区北部百勇村龙怀屯南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大于7kin,断层西端超出矿区范围。断层性质不明,断层产状为200。350'/__65。750。切割了中三叠统百篷组第三段(T盛圆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局部地段具强度不等的褐铁矿化和硅化,并且石英脉较发育。F2:位于矿区北东一带,在矿馐范围内长度约1.2kin,断层产状约为3300L850,断裂破碎蚀变带宽度大于20m,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二段(Tj姻及三段CI∽的厚层细砂岩及夹于细砂岩间的粉砂质、细砂质泥岩。具弱。中等硅化和黄铁矿化,石英脉较发育。是矿区内主要的矿体赋存构造。173:位于矿区东晚老屯北面,长约2km,走向约3300,性质不明。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㈣bD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F4:位于矿区东晚老屯北面,与F3平行,长约1.6km,走向约3300,性质不明。切割了中三叠统百蓬组三段(T2bP)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F5:位于矿区南部,贯穿矿区东西端,长度大于18km,为区域性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往南;倾角67.800。切割了中二叠统栖霞组(P2q)、中二叠统茅口组(P棚)、上二叠统合山组蚴)、中三叠统百逢组㈣等。2.3岩浆岩特征矿区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出露。2.4地球化学特征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以lOxl旷为Au异常下限共圈定异常6处。异常面积在0.3~2.5kin2不等,Au峰值25—5.5x10‘9,As峰值30.1—313×10r6,Sb峰值9.87.166x10-6,平面上呈椭圆状、带状展布。据工程揭露,矿体与异常重合较好。3矿体特征3.1矿体特征该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F2的②号矿化破碎带内及旁侧,由东至西依次圈定了6个矿体。各金矿体地表工程控制长100。250m不等,深部控制斜深45-70m,平面上均呈不连续的脉状产出,深部有膨大一收缩、分叉一复合一尖灭现象。矿体产状150,1850/_45。55*,金矿体厚度0.65—12.44m不等,矿体品位AuO.54加.87x104,含矿岩性为弱硅化含黄(褐)铁矿细砂岩、硅化褐铁矿化粉砂岩、压碎岩。各矿体属于形态复杂程度较复杂,厚度不稳定,有用组份金分布较均匀的金矿体。3.2矿石特征3.2.1矿石氧化、富集情况矿石为含黄铁矿细砂岩、粉砂岩、构造角砾岩,岩石在近地表或在破碎带内氧化较好,在深部则差些。以黄(褐)铁矿化蚀变矿化较好,其次硅化。矿石同时具两种蚀变时,金品位较高。3.2.2矿石组成及其特征矿石组分:石英、长石、糕土矿物、黄铁矿(褐铁矿)、偶见铁锰质。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晶面完整光亮,粒径0.1.1cm之间,呈星点状分布,近地表风化后,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于岩石中留下假晶或晶洞。3.2。3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具粉砂质结构,细砂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3.2A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SiO:、虬如、Fe20,、Au、As、S、P等。矿石中有用组分为Au,呈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石中,含量0.30xlO屯2.38xi0-6。有害元素为灿、S、P等,含量均很低。3.2.5矿石的矿物成分金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金赋存于其晶格中。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长石、高岭石、绿泥石等。3.2.6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有褐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部分保留有黄铁矿晶形,呈侵染状、星散状均匀分布。黄铁矿多为半自形一白形粒状,大小0.1—0.50mm,含量占1-3%或3-6%;褐铁矿占3-9%。经组合样多元素分析,Au含量0.36。2.38趴,是唯一可以利用的有益元素。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的项底板围岩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压碎岩,近矿围岩常具硅化,并有大量的石英脉穿插,顶底板围岩与矿体之间主要为断层接触关系或同处于蚀变带中,部分界线不清楚。矿体中常有夹石出现,夹石和含矿岩石特征相似,肉眼不羼辨别,需借助化学分析方可区分。4矿床成因

4.1控矿因素百色市某金矿区金矿体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构造双重控制。4.1.1地层因素据研究,广西主要含金地层有4个:下石炭统(C,)、上二叠统Q3)、下三叠统(T,)、中三叠统百逢组(1抽D。百色市某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1掀)中,岩性主要为一套槽盆相浊积岩和台盆相灰岩、硅质岩、碎屑岩,岩性组合具有高渗透性和可溶性的特征,对成矿物质的迁移和沉聚较为有利。4.1.2构造因素金矿体主要产于褶皱转拆端的F2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活动较强烈,且具有多期性。砣断层破碎带的形成,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充填和交代,为矿液提供了通道及富集场所,是本区主要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同时,矿区内次级褶皱发育,褶皱转折端虚脱部有利含矿热液运移、赋存成矿,是本区重要容矿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