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信宜市怀新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

广东省信宜市怀新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

二十古代诗歌五首
教材分析: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辛弃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羁旅之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情分析:
初一同学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这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

建议大家要认真听示范录音的范读,好好揣摩,玩味,一人时对着镜子放声朗诵,有条件的话,将它录下来,反复播放,反复提高,相信用不了多久,同学们的诵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观沧海》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

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

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

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

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
2、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
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研讨探究:
研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壮观的景象?请一一列出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来谈。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为什么?
——除本文之外,还有哪些表现作者志向抱负的名作名句,全班合作做一个积累,越多越好,积累要完整,包括名句、作者、出处、朝代等。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