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思考(课程论文)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思考(课程论文)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其顺利进行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条件,然后结合建国后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了人民币可完全实现其国际化的时间预期,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思考对策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目录引言................................................................................................................................1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1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和目标....................................................................1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2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优点........................................................................................2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2六、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3七、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对策................................................................................4结论................................................................................................................................5致谢................................................................................................................................6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

第1页共6页引言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国内经济自由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的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和目标1994年1月,我国首次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

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取消境内外币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1996年4月,我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规定了比较宽松的条件,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济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但仍属于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5月,我国消除了对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真实性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并逐步取消尚存的某些经常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第2页共6页的汇兑限制。1996年12月,我国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规定,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在18年后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另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又与经济发展和外汇市场的形成相适应,没有出现汇率动荡和货币危机。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二位;我国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外汇储备总额从1996年的世界第三位上升到1998年的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是较迟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国家。据统计,到1994年12月,已有98个成员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在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继续向前一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也就是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全面可兑换。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第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基本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第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要求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也要求一个自由宽松、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第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意味着政府对开放型经济的驾驭能力日益增强,并树立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良好形象。第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加入WTO后,我国开放了银行、证券、保险、商业、中介服务等领域,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增加,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等形式以外,发行境外债券和股票等筹资数量有明显上升。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快速上升及流动性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

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3.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4.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5.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6.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第3页共6页显著,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丰富、金融政策稳定、物价低位运行等因素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人民币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已经是一种区域性的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人民币的地位会更加提高。现阶段必须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宜过快。

六、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在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国家对市场行为主体持有、使用外汇还存在着诸多限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汇率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将会导致外汇供求的失衡和外汇市场的混乱。

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也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资本项目开放以后,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冲击国内市场,诱发通货膨胀;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

2.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几年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使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开放资本项目,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机构类型单一,垄断性强;金融产品种类稀少,交易量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金融机构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