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核气和反流型食道炎的区别和治疗

梅核气和反流型食道炎的区别和治疗

梅核气和反流型食道炎的区别和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误治为梅核气典型病历
近一星期感觉喉咙下面两快锁骨中间这个地方好象有堵塞感,不过吃东西的时候就感觉好一点,喝水吃东西都没什么阻碍,一直以为是梅核气,前2天去医院看五官科,医生看了一下咽喉说是反流性食道炎,可我感觉我这个症状和反流性食道炎的症状有差别啊。

我最严重的感觉就是感觉喉咙下面两快锁骨中间被东西堵住一样,疼痛也没有,就是堵塞的感觉,请问这是反流性食道炎吗?过了3个月,吃了无数的药和治疗没有任何好转。

开始不信任医生自己上网搜索,觉得胃反酸很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不敢去做胃镜(当时听说做胃镜会得肝炎,因为有的医院消毒不干净。

)于是开始自己吃胃药,吃了接近6个月无好转,倒是胃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胃反酸严重。

后来来到了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医生强烈建议我做胃镜,于是我就做了,检查结果是我的喷门肌松弛了,也就是反流性食道炎了。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的专家说:中医的梅气核和西医说的返流性食道炎不是一回事,梅气核大约相当于西医说的“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的诊断,一般标准是病人主诉咽喉部异物感/不适感,但是在临床上没有发现与之有关的体征和阳性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病人不舒服,但是就是查不出问题。

一般讲:咽异感症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疾病,中医认为是“忧思过度,有伤心神”而至。

在治疗梅核气方面,河北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调整胃肠神经功能,解除胃肠痉挛,同时保护胃粘膜,和胃降逆,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使胃肠浊气得以下降,清气得以上升,情志得以舒畅,可使暧气,咽部异物感,两肋和胃脘部的胀闷,串痛感及胃内无以言状的不适感,无饥饿感、胃内上冲,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喜欢出长气,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心口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同时还伴随有饭后嗳气、放屁,肚脐周围时有硬块时而消失,进食或冷饮肚脐周围立即有痛,大便燥结,时而腹泻,喜欢舒长气,心悸、气短,病情重时口干眼涩,全身无力,烦躁多梦,等症1-3天缓解,一疗程消失,经两到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即可顺利康复。

返流性食道炎是由于胃液(胃酸)顺食道返流造成的,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症状群,一个称为食道返流症状群,包括:返酸,烧心,胸骨后不适感等等。

另一个称为食道外症状群,主要是呼吸道和咽喉症状:包括反复发生肺炎,无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等。

诊断上,首选检查是纤维电子胃镜,根据胃镜所见,分为胃镜下阳性和胃镜下阴性两种返流性食道炎。

如果胃镜未能确诊而临床高度怀疑,可以进行实验性治疗。

一般认为:诊断返流性食道炎的金标准是连续食道PH值测量。

在临床上,一般不主张同时对一个病人做返流性食道炎和咽异感症的诊断,除非有确切证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的专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及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有关。

治疗必须疏肝和胃、调畅气机、降逆安胃、健脾温中、疏肝理气、养阴清热。

临床上常分为饮食失节阻滞中焦证,肝气不输横逆犯胃证,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证,气滞不行淤血内阻证等证型,需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舌苔脉象等加以辨证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和胃通降16味”2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各种胃炎、食管炎、胃部饱胀、、胃痛,胃部发凉,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胃出血,呕血或排黑便
梅核气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咽喉部异物感,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

患者总感觉咽喉部有个东西,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往往因此反复就诊于五官科和消化科,经常要求喉镜或食道方面的检查,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食道癌恐惧,多被医院诊断为慢性咽喉炎或中医诊断为“梅核气”。

梅核气患者常有情绪或心理因素,往往不被患者自己所察觉。

也有部分患者还有睡眠问题和全身不舒服。

相关主题